基于小学生科学素养提升的几点思考

2019-11-26 23:29徐徳生
读与写 2019年2期
关键词:科学素养科学小学生

徐徳生

(四川省自贡市自流井区舒平镇嘉陵小学 四川 自贡 643000)

科学素养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提前进行科学教育对小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起着关键的作用。在小学时期,孩子对外部世界有着极强的好奇心和探索动力,他们喜欢动手摆弄形象具体的事物。这一阶段是培养孩子科学爱好、体验科学活动、感悟科学精神的最佳时期。小学生一旦对科学知识有了学习的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在实际的科学教学操作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显得格外重要,一方面可以成为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措施,另一方面又给学生提供强烈的学习动力,推动学生有效地、持久地开展学习探究活动。所以,小学科学老师要充分认识科学具有的独特优势,带领孩子们亲身体验以探索研究为特点的实践活动,培养孩子学习自然科学的浓厚兴趣。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

学习的最强动力,来自于对所学知识的兴趣,而不是来自外部的其他因素。在小学期间,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都很强,碰到自己喜欢的问题总想弄明白,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小学生这种特征,有目的的进行和教学课程有关的实验,创设适当的情境,启迪学生更加留心身边的科学,使学生有意识地在日常生活中学习科学。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丰富有趣的实践活动之外,还要用自身热爱科学的精神和态度来感染孩子。在实际小学科学课堂上,老师要根据日常生活实际,综合使用故事情境、实验情境、活动情境等方法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科学的兴趣,精妙地设置疑问,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积极提出有想象的疑问,有效地开展教学。比如:学习“运动与摩擦力”,在课前,我给学生演示了两个有趣的实验,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将一个圆型玻璃杯中装满大米,使劲按压,直至装瓷实为准,然后一只手按压在杯子上,另一只手把一根木棍从两个指头缝隙中竖直插入,然后紧握木棍向上提起,装满大米的杯子被提了起来。孩子们都睁大眼睛,全神贯注,激起了孩子们强烈的求知欲。此刻,我在黑板上写上摩擦力,让同学们带着问题去听课学习,让学生的思考和认识向纵深层次发展。

2.设计实验发展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

科学显著的特征是用实验实证的方式方法寻求对世界的理解和认知。实验作为科学教学中最最常见的教学手段,在平常环境下不容易看到的自然现象,都能借助实验来完成。实验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看到自然中发生的现象,使他们了解自然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使小学生发现和了解科学规律,这也是学生学习科学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在锻炼和塑造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科学素质教育中,老师需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自己动手操作实践,提高学生们的勇于创新和探寻未知领域的浓厚兴趣。比如:摆的研究,主要是使学生通过一定的数量梳理,探寻摆的定律,锻炼学生冷静观察的能力。课前,同学们已经观察过摆钟的摆,可能会想到摆的快慢可能与摆的轻重以及摆的长短有关联。课上,我和学生共同制定实验方案时,认真倾听学生的意见,引导他们进行互相的补充,并及时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困难。在弄清楚应当注意哪些事项,如何进行实验后,学生迅速进入实验当中。通过实验学生记录下了大批的数据,通过分析、比较,学生们意识到:摆的快慢与摆的长短有关,与摆的轻重没有关系。这个结果让有些同学的颇感意外,我便顺势加以引导,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在科学研究领域要讲证据。尊重事实,细心观察,谨慎判断,勇于改正,这些习惯必须通过学生长期的实验活动,不断地去感悟、去钻研,才能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科学素养。

总而言之,小学科学教师作为科学知识的传播者、学生科学素养养成的塑造者,一定要给自己的科学素养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过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担当起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的责任。

猜你喜欢
科学素养科学小学生
如何培养学生真实记录的科学素养
践行美好教育 培养科学素养
如何在日记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关注实验数据 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我是小学生
科学拔牙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