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2019-11-27 01:41郭志才
学周刊 2019年31期
关键词:教育研究语文课堂心理健康

摘 要:近年来学生的学业压力有所提升,一些初中生产生了心理问题。加上缺乏家长的引导和理解,所以此种情况在农村留守儿童群体中尤为严重,严重影响了我国教育教学工作质量的提升,因此必须注重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帮助初中生养成健康向上的积极心理。

关键词:语文课堂;阅读教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9)31-0124-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31.114

语文教师要尽可能去了解每个学生,去摸清他们的脾气和性格,然后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类型的心理教育,改善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没有心理上的修养,体力的、道德的、审美的修养就不可想象。”现在我们教育的目的要放在学生的全面发展之上,让学生能够拥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和状态。

一、借助课文主体和人物形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一)教师要明确语文教材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初中语文教材中囊括众多优秀的文章,都是专家学者精心挑选的,所以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将其用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料。初中语文教材中多数文章不仅蕴涵文化内涵,而且对各类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情感态度、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行体现和弘扬。

(二)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有效教学资源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教材中心理健康教育素材进行挖掘和整理,进而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的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初中生而言,可将自我认识和自我反省作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突破口,教师要想确保学生拥有健康积极的心理,就需要帮助学生全面、客观且正确地认识自己,这不仅需要看到自身的优点,还需要明确自身的缺点,进而可在改进缺点的过程中做到扬长避短,不但有利于初中生自卑和消极心理的有效消除,而且可帮助初中生树立自信心以及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了帮助学生深度认识自己,教师要做到对语文阅读教材的深入挖掘和全面掌握,然后借助文章的主体和主人公的事件开展对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二、 揣摩主人公心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新课改明确指出需要提升对语文熏陶感染作用的重视,要关注语文教学内容的取向和价值,并做到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独特体验的尊重。熏陶和感染作用决定了学生要重视语文阅读学习中的教材内容,要求其需要对每堂课程中的情感教育目标进行把握,进而帮助学生养成健康且健全的人格。

如在教学《愚公移山》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揣摩愚公和智叟的心理活动,让学生深入对比后讲讲自身体会,使学生可以了解愚公“子子孙孙无穷匮也”和“山不加增”的信念,并学习愚公的此种信念,帮助学生构建积极健康且乐观的精神,使其明白自身的价值,只要肯努力就一定可将自身价值最大限度发挥。

三、通过文中人物命运的分析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人类是社会发展中的主要因素,直接体现了人类无法做到与世隔绝的独立存在。个体心理是否健康可由其与人合作及相处之中直接体现。现阶段素质教育的整体背景下对学生合作精神以及共处精神进行培养属于教育内容中的一部分。初中生只有掌握与人交往和相处的技巧,才能成为具有健康人格的个体。对于初中语文教学而言,教师可借助文章中的人物命运开展心理健康教学,进而教会学生应该如何与人共处及合作。

比如,在教学《杨修之死》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借助文中主人公的命运来对初中生开展相应的健康教育。文中通过插叙的方法将曹操杀害杨修的经过及缘由进行了描写,由不同角度将杨修和曹操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进行展现。教师可在把握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曹操和杨修的性格特征进行分析,并思考一下杨修和曹操如果换个角度思考或者换个相处方法能不能改变这一事件的结果。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深入探索一下杨修和曹操的为人以及性格方面是否存在缺陷,接着再分析下二者相处的模式等。通过此种深入剖析,初中生可以将杨修作为反面教材,明白一定要对自身的性格缺陷进行克服,学会友好且和谐地与人进行合作及相处,于人于己都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四、运用多样的教学方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表演的方式,让学生分别扮演课本中的角色来进行演绎,将学生带入到课本之中;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阅读活动,在活动之中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五、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各界人才的需求不断提升,不仅需要具备过硬的技术水平和知识水平,还需具有较高的素质水平,所以现阶段各院校越发重视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旨在通过健康教育工作帮助初中生养成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转变自卑心理的同时提升初中生的自信心,逐渐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对于其以后的发展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朱永柏.探究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学周刊,2016(7).

[2]苏娅.语文课堂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 2015(33).

[3]张添,董晓红,吴丹.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0(s1).

[责任编辑 薛晓静]

作者简介: 郭志才(1972.3— ),男,汉族,甘肃古浪人,一级教师,研究方向:语文教学。

课题项目: 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十三五规划课题《农村留守儿童身心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GS[2018]GHB1447。

猜你喜欢
教育研究语文课堂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医学生职业精神培育的探析
民族舞蹈的研究前沿与热点的对比分析
网络教研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对策研究
“微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