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点燃了中国钢琴音乐的热情!

2019-11-27 19:14向征
音乐爱好者 2019年11期
关键词:钢琴家作曲家音乐会

向征

近日,上海贺绿汀音乐厅上演了一场特殊的星期音乐会——“叠艺组合”双钢琴音乐会,曲目全部为中国的双钢琴作品,返场曲目双钢琴《一条大河》更是掀起了音乐会的高潮。在座无虚席的音乐厅里,全场观众拍着节奏齐唱这首歌曲,现场激情四溢,充满了歌颂祖国的爱国主义情怀。

钢琴家江晨携手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的青年钢琴家们,策划了几场不同特色的中国钢琴作品音乐会,将在上海、宁波、苏州等地举行。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他们在诸多优秀的中国钢琴曲库中,精心挑选有特色、有真情实感的曲目,为广大音乐爱好者们献上了最高专业水准的钢琴音乐会。由专业音乐院校教授们亲力亲为,推广中国传统文化,让钢琴说“中国话”。是他们,正在点燃中国钢琴音乐的热情!

从2011年郎朗在美国白宫演奏钢琴曲《我的祖国》,到李云迪錄制唱片《红色钢琴》专辑,都充分说明我国当代钢琴家们不仅会弹贝多芬、肖邦、普罗科菲耶夫等作曲家的作品,更会弹中国的钢琴作品。五声音阶、民族调式、脍炙人口的歌曲……无论是原创还是改编,中华民族拥有自己的音乐语言。用“母语”来表达音乐,仿佛来得更加淋漓尽致,因为这是中华民族与生俱来的能力。

这场双钢琴音乐会应该是近年来在国内比较崭新的演出形式。成立于2015年的“叠艺组合”,由上海音乐学院李世卫、董海珠两位教授组成。2009年,一次偶然合作,令他们感到在音乐的感悟、理解和演奏方式、特点上一拍即合。于是,他们在完成教学工作之外,开始朝着“双钢琴组合”的目标而努力。随着这几年在全国各地举办音乐会、讲座,他们可谓是成为了国内业界较为活跃、时间最长的双钢琴组合之一。

用二重奏的形式举办中国钢琴音乐作品音乐会十分具有创新性。纵观中国钢琴音乐的创作历史,作曲家多以独奏的形式在创作,并保留了钢琴独奏的传统形式。所以,他们面临的挑战一方面是如何挑选适合双钢琴演奏的曲目,另一方面是这样特殊的形式如何吸引观众。

最终事实证明,他们是成功的。

音乐会的第一部分为“古风音韵”,展示出了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魅力。当琴声响起,音乐厅极其安静,空气仿佛瞬间凝固了,《阳关三叠》《三六》《昭君怨》三首作品的音乐张弛有度、不急不促,仿佛中国水墨画的“留白”;两架钢琴的演释音响突出、线条明朗,犹如中国书法般苍劲有力,全场听众的气息随着中国传统音乐的节奏而变化。

尤其是《阳关三叠》,原为十大古琴曲之一,古琴本是单声部的乐器,一琴一歌,表现幽静、沉郁的琴歌线条,通过作曲家蓝程宝先生改编后,用钢琴的多声部和声以及和弦来勾勒古琴的音色,这是一种大胆、直接的表现。同时,钢琴也反过来被中国传统文化赋予了不同的含义。

正如“叠艺组合”中的钢琴家李世卫所言:在我国几千年的历史文明中,留给后代的都是文字、图形等无声的形式,它们记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但音乐是有声的,它将以不同的方式和语言,以作曲家独特的视角及演奏家的二次演释,重现这个时代的特征。

在筹备这个部分时,李世卫教授也有疑惑和担忧:“双钢琴组合进入国内观众的视野,应该已有十年左右。一说起钢琴,观众想到的都是钢琴独奏,都是西方的曲目。钢琴本身是多声部乐器,和声极为丰富,而中国古代音乐多为单声部的旋律。这次用两架钢琴来演奏中国古曲,用多声部来诠释单声部,将双钢琴艺术与中国古文化相融合,希望观众们能接受。”他们希望以中国传统文化来反哺西方的音乐形式,可谓是一个大胆的创新。

众所周知,钢琴是西方乐器,它的传入可以追溯到我国明朝时期。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全国各地新式学堂开展了音乐歌唱课程,即“学堂乐歌”,钢琴和风琴作为合唱的伴奏乐器开始推行。后来,我国第一批音乐教育家萧友梅、黄自从西方留学归来,带回了西方的音乐作曲技术和理论,在创作道路上的起步真正标志着中国钢琴音乐的诞生。

在这百年历史中,作曲家、创作者们赋予了中国钢琴音乐丰富的内涵和价值,每个作曲家所处的社会不同,人生的经历不同,对生活的感悟不同,他们创作出了非常多元化的题材、体裁、风格类型的钢琴作品。与其说这是中国钢琴的发展史,不如说这是中国钢琴音乐的创作史。

这场音乐会的第二部分“多姿当代”,演奏了四部中国老中青三代作曲家的原创作品——《乡愁》《东方布吉乌吉》和《紫衣》。这三位虽不是高产的作曲家,但每一首作品都表达了他们内心最真挚的情感。中国音乐学院作曲家、理论家高为杰先生培养了瞿小松、何训田、贾达群等诸多当代杰出的作曲家,他的这首《乡愁》,仿佛是一位思乡之人在娓娓道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理论教授姚恒璐的作曲理论成果在国内外享有盛誉,他创作的《东方布吉乌吉》,采用了美国黑人布鲁斯舞蹈的节奏来表现东方人开朗奔放的个性;《紫衣》是青年作曲家冯石创作的作品,李世卫和董海珠在中央音乐学院找到了这份作品的乐谱,为了演奏这部作品,他们四方打听才在北京找到了冯石,了解到了这部作品背后的故事。冯石力图在《紫衣》这部作品中塑造一个“理想中宛若神似的人物”,展现“少女的如和煦的暖风吹过沙滩般的飘逸的心境”。2003年,冯石在家里一待就是几天,仿佛是懵懂的爱情,捕捉住了这稍纵即逝的灵感才诞生了这部作品。艺术来源于生活,一定回馈于大众。

这让我们想到了创作于1934年的钢琴小曲《牧童短笛》。这是中国第一首走向世界的钢琴小曲。当年,俄罗斯音乐家亚历山大·齐尔品来到中国,寻找一部中国风格的钢琴小曲。在萧友梅的组织下,开展了“中国风格钢琴曲”的征集活动,贺绿汀创作的《牧童短笛》在二十多首作品中脱颖而出,为中国钢琴的发展打开了大门。如今,《牧童短笛》仍是演奏频率最高的钢琴作品之一,小到可爱的琴童,大到老一辈钢琴家们,“小牧童、骑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民族化的旋律始终能打动数代中国人的心。

星期音乐会拥有一批来自社会各行各业、不分年龄阶段的音乐爱好者和粉丝,人气最高的应该属第三部分的曲目。当《红旗颂》响起,观众们纷纷被爱国主义情怀所感染,两架钢琴丰富的和声色彩、宏大的音响,在音乐厅内交错起伏、久久回荡。这首作品也让观众们充分领略到了双钢琴令人震撼的魅力。《游击队歌》《二月里来》《到敌人后方去》都是耳熟能详的爱国主义歌曲,作曲家郭志鸿的改编和“叠艺组合”的激情演奏,仿佛带领听众重回到了那个年代,现场掌声不断。

李世卫和董海珠说道:“钢琴艺术是永无止境的,我们将不断推行西方音乐文化中的这门重奏艺术。作为中国钢琴家,我们也努力尝试用双钢琴的形式来诠释中国传统音乐,并将它植根到社会大众的文化生活中。”

在新时代下,中国钢琴音乐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星海音乐学院等几大专业音乐院校都建立了推广中国钢琴音乐的项目,继承和创新并存。“叠艺组合”是一个很好的着力点,以新的演奏形式诠释中国钢琴的优秀作品。之后他们还将带来以“致敬传统”为主题的中国作品音乐会。“作为作曲家、钢琴家王建中先生的弟子,我和几位青年钢琴家正在努力筹备他的作品专场音乐会。王先生是中国钢琴音乐史上的代表人物之一,我们有太多的感触和情怀需要抒发和表达,同时我本人也将举办多场中国钢琴作品独奏音乐会。”钢琴家江晨说道。

中国钢琴音乐可谓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众多优秀作品渴望被社会大众、音乐爱好者们所认可、接受。传播中国钢琴音乐,点燃大众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情,是一代代音乐家们神圣的使命。

猜你喜欢
钢琴家作曲家音乐会
搞砸的音乐会
小小作曲家
青年作曲家危阳简介
著名作曲家杨天解
老钢琴家的记忆消退之际(改编)
我是小小钢琴家
海底音乐会
春天的音乐会
作曲家
钢琴家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