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区节水改造工程中渠道防渗关键技术分析

2019-11-27 05:52吴琼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9年18期
关键词:有效运用关键技术

吴琼

摘  要:该文主要以灌区节水改造工程中渠道防渗关键技术分析为重点进行阐述,以当下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实际情况为依据,首先分析了灌区节水改造工程中渠道防渗关键技术的背景,其次从土料防渗技术、钢筋混凝土防渗技术、砌石防渗技术几个方面深入说明并探讨灌区节水改造工程中渠道防渗技术的有效运用,进一步强化灌区节水改造工程的运作效率,凸显渠道防渗技术运用的价值,旨意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关键词:灌区节水改造工程;渠道防渗;关键技术;有效运用

中图分类号:S277             文献标志码:A

渠道充当灌区经典的廊道景观,呈现出的灌溉性能主要是农业生态安全性的保障。在实际输水期间仅存有一些水量借助以多个级别渠道输送给田间被作物利用,然而另外一些水量在渠底和渠坡涉及的土壤缝隙中渗透到沿渠的土壤内部,以致于渠道出现渗漏损失的问题。所以以渠道系统防渗工作作为降低输水损失的重点内容,也是未来水灌溉持续性发展的方向。现阶段国家采取一些工程作业,创新多种类型的防渗技术,全面建设生态景观通道,在优化灌水条件的过程中给该地区的居民带来优质的水环境和生态环境,加快我国环境的现代化建设进程。因此分析灌区节水改造工程中渠道防渗关键技术十分必要,以下为笔者给予的相关分析与建议。

1 灌区节水改造工程中渠道防渗关键技术的产生背景

针对灌区渠道的防渗施工技术,节水改造作为重中之重的环节,以有效地解决灌区渠道的渗漏问题为目标,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选取渠道防渗技术手段,对其加以抗冻处理,改建灌区渠道的一切线路。结合现有的灌区渠道实际建设情况,大多数的干路渠道展现梯形的状态,支路渠道展现出“U”型的状态,且每一条渠道都不是单独存在,却是相互连接和贯通的,因此要想使渠道发挥作用,需要在渠道防渗施工期间,采取防渗手段,与此同时选取抗冻的最佳处理方式,减小冻胀系数,促使防渗结构足够稳定,以免出现破坏的情况。

2 灌区节水改造工程中渠道防渗技术的有效运用

灌区渠道的防渗形态呈现多样化,结合我国现有的气候环境以及土质因素,集中在土料防渗、混凝土防渗以及砌石防渗等层面,且不同种类的防渗技术涉及的原理和技术要领以及适用条件等存在显著的差异性。

2.1 土料防渗技术

2.1.1 技术基本原理

在渠道渠床上铺设均匀厚度的灰土以及四合土材料,在碾压之后产生细密的土料防渗层,进而降低渠道在输水期间产生的渗漏损失。

2.1.2 操作要领

首先去除渠道底部以及渠道坡位置上存有机质多的草皮以及树根等混杂物质,之后选择满足标准的石灰以及混合料,保证土料涉及的原材料被过筛以及粉碎处理,将粒径的大小控制在2 cm之内,石灰的粒径大小控制在0.5 cm之内。其次是实验选取合适的土料防渗配合比例,严格掌握土料中涉及的最优含水量,在搅拌均匀之后确保含水率和标准含水率之间的偏差数值≤1%。明确防渗层的厚度,结合多种土料的种类,促使渠道底部的厚度为10 cm~40 cm,且渠坡的魂度为10 cm~60 cm。同时控制土料的拌合以及碾压的科学性,若防渗层的实际厚度超过15 cm,要进行分层铺筑。最后在铺筑的过程中要保证土料中存有的干容量大于等于设计的起始容量,在铺筑完成之后,适当地对防渗层加以保护,提供充足的湿度以及高温度。

2.1.3 使用条件

径流速度小的渠道;小规模渠道和农间或者田间的渠道等。

2.1.4 产生效果

首先是可以降低渗透数量,其次是便于取材,且操作较为简便,便于农民的控制;最后是造价较低,需求成本少,能够借助已经存在的碾压机器加以进行。

2.2 钢筋混凝土防渗技术

2.2.1 技术基本原理

把土料、水以及水泥按照特殊的比例混合均匀搅拌,铺设在渠道的渠床上,在碾压之后构成混凝土防渗层,降低渠道在运输水期间造成的防渗损失。

2.2.2 操作要领

选取的土料要进行风干和粉碎,之后在混凝土的现场施工铺筑中要均匀地搅拌和平整摊铺,搅拌混凝土的过程中要事先干拌,之后进行湿拌,在混凝土铺筑之前使用水对渠基加以润湿,大约在0.5 h之后,把混凝土铺筑在渠坡与渠底上,在抹平之后,可以在表面上撒下厚度为2 mm的水泥。其次设计保护层的混凝土为塑料形式,且在混凝土初步凝结之前要确保铺设的完整性,在保护层设置为水泥砂浆期间,可以在水泥砂浆上涂抹水泥浆,然后借助钢板对其压光,适当养护大约14天。最后关注缩缝的预留,可以留出一条长度是2 m左右的縫隙,并且选取恰当的材料对水加以制止。

2.2.3 使用成效

可以降低水分的渗透量;其次便于操作;最后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看到成效。

2.3 砌石防渗技术

2.3.1 技术基本原理

把石料进行干砌处理,并且对其进行勾缝设置在渠床表面上,组建出一层石料防渗层,这种防渗层具备防水的功效,降低渠道在运输水的过程中涉及的渗漏损失。

2.3.2 操作要领

首先在选取浆砌材料进行防渗处理期间,要使用水将石料洗刷,之后对砌石进行分层,在基础上的第一个层面上选取大型块石,确保将每一个层的实际厚度控制在25 cm~30 cm,尽量保持块石的高度互相一致,在两边的砌石铺实之后,倒进砂浆,最后在灌浆的环节中选取碎石加以填补。需要注意的是,在砌筑片石以及块石的过程中,要将横缝以及纵缝加以区分,且在砌体上喷洒水分大约七分钟,借助水泥砂浆进行灌注。再次是选取干砌块石进行防渗,把渠床进行清理和平整处理,且在渠底上铺设砂浆垫层,之后把石块进行安放,使用碎石塞紧,如果使用块石进行衬砌处理,将厚度保持在20 cm~40 cm,在片石厚度为15 cm时,可以在石块的缝隙处进行清扫与洒水湿润,使用水泥砂浆进行勾缝,最后完成养护工程。

2.3.3 使用条件

最好将工程设置为石匠多的区域,确保石料来源足够丰富,且资源相对全面。

2.3.4 使用成效

首先是耐磨能力较强,其次是抗冻以及防冻害水平较高;再次是具备防渗功能,降低水分的渗透量;最后是便于取材,可以提高渠道的稳定性。

2.3.5 发展前景

石料资源的研发前景较为广阔,农民群众具备较为丰富的砌石经验,在劳动力的成本上涨过程中,由于砌石防渗不容易完成设备机械的施工工程,同时施工的质量无法保障,因此在劳动力成本上涨的过程中会存在施工进度的制约,因此解决劳动力成本的问题为砌石防渗技术前进扩展的途径。

3 结语

综上所述,开展灌区节水改造工程中渠道防渗关键技术研究课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灌区节水改造工程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在国家的发展计划中占据举头轻重的地位,因此每一个灌区节水改造工程的管理者都要高度重视渠道防渗关键技术的运用,结合渠道防渗关键技术的基本特征,选取高效的手段使用渠道防渗关键技术,不断提升渠道防渗关键技术运用的质量,推动灌区节水改造工程的开展。

参考文献

[1]刘伟全.灌区节水改造工程中渠道防渗施工技术的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8, No.244(24):153-154.

[2]李卫卫.桑干河灌区节水改造工程渠底防渗设计简述[J].山西水利,2017,33(4):12-13.

[3]闫丹青.渠道防渗技术在册田灌区改扩建工程中的研究与应用[J]. 山西水利科技,2017(4):21-22.

[4]赖建波.分析水利工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防渗渠道衬砌施工技术[J].环渤海经济瞭望,2017(8):186-187.

[5]刘婷.渠道防渗施工技术在灌区节水改造工程中的应用[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7,45(11):171-173.

[6]胥东.中干渠防渗改建工程工程布置与渠道方案比选设计研究[J]. 中国水运(下半月), 2017, 17(4):141-142.

猜你喜欢
有效运用关键技术
小麦春季化控要掌握关键技术
棉花追肥关键技术
成功育雏的关键技术
老苹果园更新改造的关键技术
跨座式单轨与中低速磁浮信号系统的关键技术
杉木萌芽更新关键技术
探究兴趣教学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情境教学法在语文课堂中的有效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