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胃止痛汤配合温针灸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60例

2019-11-27 01:27浦媛
健康大视野 2019年21期
关键词:温针灸慢性胃炎

浦媛

【摘 要】目的:探究温胃止痛汤配合温针灸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效果。方法:对本院收治的60例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患者进行研究,从中随机抽选出60例,采用抽签的方式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一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温胃止痛汤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温针灸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慢性胃炎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3.33%,明顯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73.33%,组间差异性对比:P<0.05。结论:温胃止痛汤与温针灸联合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患者效果十分明显,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病情,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温胃止痛汤;温针灸;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

【中图分类号】R71.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19)21-0-01

如今,消化系统疾病患者愈发常见,这与人们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改变具有密切关系。慢性胃炎作为消化道常见病,占据胃病发生率首位。随着纤维内镜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慢性胃炎包括: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糜烂性胃炎以及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上主要采用西药治疗该疾病,但是长期应用结果显示部分患者对西药不具有耐受性,而且容易发生不良反应。为此在本次研究中,针对本院收治的60例慢性胃炎患者进行分组治疗,探讨中医治疗效果,以下是具体内容。

1 资料、方法

1.1 资料 选择2018年1月到2019年1月间本院收治的60例慢性胃炎患者进行研究,将这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一组30例,对照组慢性胃炎患者给予温胃止痛汤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温针灸进行治疗,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医诊断标准,属于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所有患者在接受治疗前两周内均未使用过其他药物治疗,并排除患有严重心、肝、肾功能损伤患者以及对本次研究使用药物过敏患者。

对照组: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7例,患者的年龄范围25~57岁,平均(37.4±3.7)岁,病程4~12周,平均(7.8±1.4)周;

观察组: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范围:26~58岁,平均(37.6±3.5)岁,病程4~13周,平均(7.5±1.3)周。

对比上述两组慢性胃炎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并无明显差异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慢性胃炎患者采取温胃止痛汤进行治疗,方剂中含有:十二克醋柴胡、干姜,二十克醋延胡索、神曲,十克姜半夏、八克木香,六克炙甘草、大枣三枚、砂仁八克(后下)。根据患者症状加减药物:其中伴有呕吐患者可以加用旋复花、煅赭石;气虚者加炙黄芪、党参、炒白术,血虚则加用当归,阿胶,阴虚则加用麦冬、玉竹。将方剂中药物放入水中煎煮,每天1个方剂,分早晚两次口服,每次服用量为200ml[1]。

在对照组基础上,观察组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患者采取温针灸治疗,具体方法为:取中脘、关元、足三里穴,加脾俞、胃俞穴,选择0.30mm×25~40mm毫针,对穴位进行局部消毒处理后,患者取俯卧位对背部腧穴进行针刺,其中胃俞穴、脾俞穴采取斜刺30mm,得气后行平补平泻手法,走针1min后出针,然后取仰卧位,对关元、中脘穴进行直刺20mm、足三里直刺40mm,得气后行捻转补法,并在中脘、关元、足三里穴针柄插入2cm的艾条,将艾条点燃,通过针体传至穴位。每天留针半小时,每天1次,所有患者均连续用药治疗2个月[2]。

1.3 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慢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疗效,临床疗效诊断标准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进行评定,将其分为:治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治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处理 以(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差异采用卡方检验;以()表示计量资料,差异性采用t检验。将所得结果均带入SPPS23.0版中,当P<0.05时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慢性胃炎患者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慢性胃炎患者总有效率73.33%,组间数据对比结果显示:P值<0.05(详细见表1)。

3 讨论

从中医学的角度出发,慢性胃炎主要归纳于胃脘痛的范畴,导致该疾病发生主要机理是由于脾胃虚弱,或饮食失调、食用生冷、过于寒冷的食物,引发胃黏膜损伤,导致中阳不振、病情迁延[3]。临床上常见的慢性胃炎多为脾胃虚寒型,而温胃止痛汤能够温中健脾、和胃止痛,方剂中含有黄芪、党参起到健脾益气的功效,木香砂仁能够起到醒脾助运的作用,诸药合用后能够共奏益气健脾、温中止痛之效[4]。

而中脘穴作为任脉经穴,胃之募穴,能够和胃气、化湿滞、消胀气等作用,配合足三里穴能够调节经络,调动胃腑之气,共奏健脾和胃,降逆止吐,强身健体之效。针刺胃俞穴能够起到和胃健脾、降逆理中等作用。对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患者开展温胃止痛汤和温针灸治疗,可进一步提提高治疗效果[5]。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3.33%,组间数据对比结果显示:P值<0.05。

综上所述,对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患者采取温针灸联合温胃止痛汤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病情,提高临床疗效,而且不会出现不良反应,具有价格低廉,操作简单等优势,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薛建华.中医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J].中外医学研究,2018,16(1):139-140.

魏晓广.黄芪建中汤联合中药穴位贴敷疗法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的疗效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8,22(9):68-71.

冯艳彬.黄芪建中汤联合中药穴位贴敷疗法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6(25):2786-2788.

薛双凯.论中医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J].中国处方药,2016,14(11):98-99.

储琳.中医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分析[J].系统医学,2018,3(20):143-145.

猜你喜欢
温针灸慢性胃炎
兰索拉唑联合克拉霉素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观察
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心理护理在慢性胃炎抑郁症中的作用
温针灸联合中药复方干预恢复期脑梗死上肢功能障碍的临床观察
不同中医方法治疗混合痔术后尿潴留的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