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心电图对评估心肌缺血价值的探讨

2019-11-27 06:26张丽刘延莉
健康大视野 2019年21期
关键词:心肌缺血动态心电图

张丽 刘延莉

【摘 要】目的:观察并探讨动态心电图在心肌缺血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从2017年7月~2019年3月之间就诊于我院的患者,且同时要接受冠状动脉造影与动态心电图检查,根据患者有无冠状动脉狭窄情况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5例患者。甲组患者至少有1支冠状动脉主要分支的狭窄,乙组患者未见明显冠状动脉狭窄。所有患者均接受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比较并分析两组患者的ST段下移情况和心电图变化情况。结果:甲组患者心肌缺血总负荷、房性早搏、室性早搏以及心率等指标较乙组患者均显著更高,P<0.05;甲组患者的ST段下移发生率较乙组患者显著更高,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在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能够准确显示出患者的心电图变化特征,有利于提高疾病诊断正确率,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心肌缺血;动态心电图;评估效果

【中图分类号】R54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19)21--02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指的是使冠状动脉管腔缩小、失去弹性、管壁变硬增厚,造成的血管腔阻塞或狭窄,导致心肌缺氧缺血甚至引发坏死的发生于心脏冠状动脉的疾病[1]。当冠状动脉阻塞或狭窄后,极易引发各种心律失常、心绞痛、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以及急性心力衰竭等病症,对患者生命带来了严重威胁,所以必须尽早诊断治疗,将其风险降至最低[2]。本文以110例患者为例,详细分析了动态心电图在心肌缺血评估中的应用价值,具体分析内容见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17年7月~2019年3月之间选择我院同时接受冠状动脉造影与动态心电图检查的患者,根据冠状动脉有无狭窄情况随机分2组,每组各选取55例患者。甲组(55例)患者至少有1支冠状动脉主要分支狭窄,其中女性患者30例,男性患者25例;最高年龄78岁,最低年龄51岁,平均年龄(66.38±6.35)岁。乙组(55例)患者未见明显冠状动脉狭窄,其中女性患者28例,男性患者27例;最高年龄77岁,最低年龄52岁,平均年龄(66.4+±6.31)岁。两组检查患者各项基本信息均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1.2.1 动态心电图 所有患者均在入院后1星期内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由同一名医师对所有患者的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进行诊断。其阳性诊断标准为:两次缺血性ST段的发作时间间隔超过1min,ST段下移,持续时间1min,呈下斜型或水平型且至少为1mV。

1.2.2 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所有患者均在入院后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包括左回旋支(LCX)病变、右冠状动脉(RCA)病变、左前降支(LAD)病变以及左主干(LM)病变[3]。其阳性诊断标准为:左主干病变狭窄不低于50%为3支病变,以上任意2支血管病变为双支病变,以上任一主要分支狭窄不低于50%或主支病变为1支病变。由两名经验丰富的医师对其检查结果进行诊断。

1.3 評价标准 ⑴心电图指标:包括心肌缺血总负荷、房性早搏、室性早搏以及心率水平等;⑵ST段下移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中,应用SPSS 25.0对所有数据进行处理分析,两组患者心电图指标水平检测数据的分析均予以t检验,ST段下移发生率数据的分析予以卡方检验,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的条件为P<0.05。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动态心电图具体情况分析 从表1数据可以看出,甲组患者的心肌缺血总负荷、房性早搏、室性早搏、心率等心电图指标水平与乙组患者比较均显著更高,P<0.05。

2.2 两组患者ST段下移发生率分析

甲组患者ST段下移发生率为81.81%(45/55),乙组患者ST段下移发生率为54.54%(30/55),经过统计学数据分析得t值为9.4286,P=0.0021(<0.05)。

3 讨论

近些年,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不断变化,冠心病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且趋于年轻化,严重损害了人类身体健康。据相关统计调查显示,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已经位于我国疾病谱第一位,因此必须尽早诊断,予以对症治疗。目前临床中冠心病主要诊断方法包括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CTA、动态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以及常规心电图等多种方法,虽然冠状动脉造影是冠心病诊断金标准,但是此方法价格昂贵,有创,患者的接受程度也不高,因此在初筛诊断中并不能被广泛推广[4]。而从动态心电图发明以来,在临床冠心病的诊断中不仅具有突出优点,且在心律失常的诊断中也起到了独特优势,成为目前临床无创心血管领域的重要方法之一。此方法价格便宜、便于重复、易操作、无创,低危患者可以避免进行有创检查,有效减少了身体损伤[5]。本次研究结果也显示,甲组患者的心肌缺血总负荷、心率、室性早搏以及房性早搏等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乙组,且ST段下移发生率更高,可以进一步帮助临床医师对患者的心肌缺血症状进行准确评估。

综上所述,动态心电图在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能够准确显示出患者的心电图特征,有利于提高疾病诊断正确率,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温沛,双莲,陈凤英.心肌缺血负荷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评估价值[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9,16(07):882-884.

侯洁,孙玉,肖俊睿,杨忠路,邹明宇,张立波,李晓岗,杨本强.心脏磁共振及实验室检查联合评估心肌缺血[J].磁共振成像,2019,10(01):48-52.

任磊.超声实时三维斑点追踪技术(3DST)评估冠心病患者早期缺血心肌功能的价值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43):131+133.

朱黎.HCM心肌缺血和纤维化CMR评估及与NT-proBNP、hs-cTnT相关性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2018.

杨毅波,杨继超,马之林.动态心电图对评估心肌缺血价值的探讨[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17,19(03):204-206.

猜你喜欢
心肌缺血动态心电图
心电图与心向量联合检查对心肌缺血的诊断意义分析与评估
动态心电图及心脏彩超与冠脉造影对冠心病的诊断分析
更年期女性动态心电图ST—T变化的临床意义
动态心电图应用于冠心病心肌缺血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评估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临床应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性心肌缺血的疗效观察及分析
动态心电图在埋藏式起搏器植入术后的应用及临床价值
Holter关于心肌缺血检测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