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能力培养视角的会计专业研究性教学研究

2019-11-28 00:55张德容张之宸陈琴罗群湖南工业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
教书育人 2019年21期
关键词:研究性会计专业能力

张德容 张之宸 陈琴 罗群 (湖南工业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

研究性教学作为一种能够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科研潜能、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新型教学模式受到高校普遍关注与相应的探索。作为社会需求量大学生众多的会计专业如何借此实现教学理念的现实超越与应然转向,如何科学地进行会计研究性教学的能力培养定位,如何构建适宜于会计专业特点的研究性教学模式,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 会计专业研究性教学能力培养定位

研究性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中,除了使学生掌握会计相关专业知识外,更应注重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特别应着力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科研能力、创新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和创新性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良好的能力保障。

1 信息能力的培养

会计是对会计主体发生的各项交易与事项进行反映的经济信息系统,对其信息的收集、处理、反映与利用是会计专业人员的一个基本能力诉求。通过信息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学生专业的信息处理与利用能力,提高自主学习的效率,也是提升其科研能力、创新能力的基础。研究性教学应着力培养学生根据学习任务与探究需要充分的利用各种网络资源、数据库、工具书、检索工具、检索技巧获取相关信息的能力。通过信息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专业课程学习、学科竞赛、科研课题或其他任务中能够方便快捷的获取相关信息,并有效地利用这些信息对问题进行深入系统的分析与解决。

2 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会计专业的学习不是一劳永逸的,会计准则与方法随着社会经济与技术的发展需要不断调整与改进。因此会计专业教学中单纯对现行会计准则与方法的传授与讲解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通过研究性教学改变教师讲什么学生听什么这样的被动接受知识的模式,树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与主动角色,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积极引导学生根据专业发展的方向和未来职业规划制订与实施自己的学习目标、计划与方案,形成终身自主学习的意识与习惯,强化学生自己不断获得知识能力。

3 科研能力的培养

高等教育不是单纯的传递知识,而更应培养学生科学研究与探索的能力。通过研究性教学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与探索精神,使学生掌握科研的基本程序与方法,同时通过科研活动也有利于促进学生及时了解和掌握本学科专业发展前沿,进一步提升专业知识水平与综合能力。会计专业研究性教学的内容来源于大学的专业学习和社会经济生活,应引导学生立足于分析研究会计或经济管理领域出现的一些新问题、新情况,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不断提高大学生的科研能力,促进其综合素质的提升

4 创新能力的培养

培养创新能力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通过研究性教学可以营造一个开放的、探究式的、带有创造性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在学习与研究中不囿于传统理论与方法,不局限于思维定式中,培养开拓与批评意识,形成自己独立的见解。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着力培养大学生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之间相互探讨与交流,在思维力和创造力两个层面对学生进行创新性人才的塑造,促进大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提升。

二 基于能力培养的会计专业研究性教学实现途径

为了提供会计专业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素质与能力保障,会计专业的教学与人才培养必须以提高大学生的各种能力为目标,构建适应会计专业特点的研究性教学模式,其实现的途径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专业课程教学渗透式和课外基于项目的研究性学习,并确保其理念与活动贯穿于会计专业教学计划内外的各个环节和学习全过程,促进学生的信息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研究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全面提高。

(一)专业课程教学渗透式

研究性教学作为一种教学理念和教学实践模式应广泛渗透于会计专业教学计划的各个专业课程和教学环节之中,包括会计专业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层面,这是对所有教师与学生的普遍要求。教师应结合专业培养目标、具体的教学内容和研讨专题灵活开展研究性教学。其宗旨是要变传统的被动地接受式学习为积极主动的参与和探究式学习;变重结果的学习为重过程和方法的学习,从而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探究、发现并积极建构知识和经验。

课内会计专业课程的教学应改变过去对会计理论与方法的满堂灌的讲解方式,需要将研究性教学的理念贯穿于专业课程教学的全过程,灵活运用问题探究式、启发引导式、分组讨论式、案例分析式等各种教学方式,设计适合于研究性教学的教学案例、研究专题、讨论题目等,实现从传统教学模式向研究性教学模式的转变,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实现有效教学。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各门课程具体情况与特性,采取相应的研究性教学方式。例如《中级财务会计》的教学内容随着经济活动的变化与会计准则的修订需要适时调整,这就需要教师积极引导学生不断地追踪专业前沿,采用对比教学法探究分析新旧会计规范的变化及影响。对于《财务管理学》《财务分析》等课程应该尽量采用案例教学法、分组专题讨论方式引导学生针对现实经济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提高学生运用相关财务与会计理论与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会计学专业课程,应积极利用网络开展自我学习。师生应借助丰富的网络资源,建立网络教学平台,实现教学资源的多元化,辅助课堂教学,建设互联互动的网络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开展自我学习。

(二)课外基于项目的研究性学习

课外研究性学习是研究性教学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和课内研究性学习共同构成了研究性教学完整的体系。它和课内研究性教学的对象是全体师生不同,它是以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为目标,鼓励学有余力的优秀学生在课余时间参加各类项目学习。会计专业在课外开展研究性学习应以专业拓展创新训练为主线,主要以学科竞赛、课题研究、调查报告等形式为载体,采取多种形式的项目教学法,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1 学科竞赛式

主要是通过指导学生根据具体学科竞赛项目的主题与要求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构建思路、选定方法、拟订方案从而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展示学生的信息能力、创新能力,进一步加强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作为会计专业教学应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有针对性地参加各种学科竞赛活动,如全国IMA 管理会计案例大赛、“用友杯”全国大学生会计信息化技能大赛、中国MPAcc 学生案例大赛(本科生组)、财务大数据应用能力大赛、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等,这些学科竞赛通常紧密结合了会计专业教学内容与能力培养要求,通过以学科竞赛为抓手,有助于推动专业课程建设,进而促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它对参赛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可以说是卓越会计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途径。

2 课题研究式

课题研究式目前有两个基本途径:一是国家、省、校各级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这个是专门面向学生并切合其研究能力的项目资助,其既有项目立项,也有经费支持,每年都会面向学生按期推送,必须充分重视,积极组织和引导学生结合财务与会计选题进行申报与研究。二是借助教师个人工作项目与科研课题,鼓励学生参与到老师的课题研究中,在明确导师研究方向的前提下,结合其承担的科研项目,学生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进行文献查阅、资料搜集、数据整理等,从而提高信息处理的能力。让学生参与学科研究以及某些领域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或开发研究,给予其自由发展、自主创新的空间,在科研中不断触发自身的创造力。在课题研究的基础上应进一步指导学生确定论文题目、拟定论文框架、选择研究方法、撰写学术论文,展示研究成果。课题研究模式通过课题的设计与研究,引领学生了解科研工作的基本程序和工作方法,在项目驱动下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提高其创新性和科研能力。

3 调查报告式

它是根据会计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要求开展实地调研、撰写社会调查报告等。我们可以考虑在会计专业实践环节设置企业管理活动调研实习、会计专题调研学年论文等实践课程,结合会计专业课程教学内容进行实践调研,提出问题和设计调研计划,促进研究性学习从课堂走向企业、走进管理层、走进工厂,充分利用各种实体资源和网络资源,使学生能够在比较真实的环境中获得实践真知,通过深入企业调查和实践提炼到的有价值的问题进行分析,设计并完善实践方案,写出有价值的调查研究报告。

三 适应于能力培养的会计专业研究性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 科学构建会计专业研究性教学的运行机制

为了避免研究性教学流于形式确保其顺利有效常态化开展,就需要构建一个科学、完善的研究性教学运行机制。学校应积极营造研究性教学的环境,为研究性教学树立标杆和积极的政策制度支持。研究性教学运行机制构建必须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需要赋予学生更多的学习选择权,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自我规划自主学习个性化发展的需要;应有利于教师在专业上差异化发展,赋予教师更多的教学自主权,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特点和项目要求,设计有特色的教学方案,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以更好提升学生信息能力、研究能力与创新能力,促进研究性教学培养目标的实现。这要求我们必须科学构建并完善研究性学习的导向机制、激励机制、评价机制,进行会计专业研究性教学相应的配套管理,制定出详细的管理办法,对研究性教学突出的团队或个人应给与一定的物质与精神奖励,从而为会计专业研究性教学的顺利进行提供制度保障。

2 切实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开展研究性教学要求变传授式的教学为师生互动式的研究性教学,让学生成为探究知识的主体。为此需要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其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促使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选择性、创造性等得以实现,不断开发自身潜能,形成教师引导下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模式。应高度重视课堂教学、网络资源利用、科研课题、学科竞赛等方面的大学生主体性学习,这就要求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做好学生学习的引领者、指导者和组织者,建立平等的关系,变单向传授为双向或多向交流,变被动为主动多方面为学生主体性学习创造机会,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自主参与科研,逐步提高信息能力、科研能力与创新能力。

3 加强会计专业研究性教学保障性资源的开发

研究性教学不是建立在空中楼阁之上,学校应积极采取各种措施改善研究性教学的软、硬件环境,为研究性教学提供充足的教学资源与优良的条件支撑。会计专业是应用性非常强的学科,特别需要重视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在教学硬件方面,要加大会计仿真实训系统、实习基地和专业图书资料的建设,特别是要强化对会计软件的投入,保证学生拥有充足的实验训练资源。同时应增强网络资源与平台的建设力度,加大会计在线课程开发与投放,为开展研究性教学服务,使学生能快捷、充分地利用电子网络资源自主学习深入研究。此外大学生科研训练、学科竞赛等研究性学习活动需要经费支持与保障,学校应该做好资金调控,并且制订科学合理的研究性教学经费支持与奖励政策,确保学生科学研究基金、学科竞赛经费、实践教学经费等专项经费充足到位。

4 大力优化会计专业研究性教学的考核评价

会计专业研究性教学是否能有效运行与开展,离不开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机制的设置及其不断优化。研究性教学包括了“教”与“学”两个方面。对于研究性的“学”应根据研究型教学的开展模式,采用知识性内容与能力性内容并重的成绩考核模式,注意过程评价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尤其是要将学生参与研究性教学的情况,如研究性教学成果、学科竞赛、课题研究、调查报告等情况纳入会计专业学习的考评体系,以激发学生生参加研究性学习的积极性,提高研究性学习的效果。应建立互动性的互评方式,评价主体由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构成。对研究性“教”的评价考核,重点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的组织情况、学生参与程度、竞赛、课题设计创新性、调研的实际关联性等方面,研究性“教”的考核评价应专家评价、教师自评、学生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从多角度全方位衡量教师研究性教学的投入程度与能力水平。

猜你喜欢
研究性会计专业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实践,让研究性学习课堂精彩起来
新经济下会计专业就业困境与突破——以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研究性论文摘要的写作方法
关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1+X证书”制度的思考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高职会计专业英语教学中ESP理论的应用研究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会计专业税法课程教学中角色扮演法思考
浅谈“研究性”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