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浦方言的派生名词及其与共同语的差异

2019-11-28 05:28伍和忠
梧州学院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荔浦词缀后缀

伍和忠

(南宁师范大学 文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1)

荔浦市(原荔浦县)境内居住着汉、壮、瑶、苗、侗等多个民族。汉族占总人口的绝大多数,汉族人主要说西南官话(桂柳片),另有若干客家方言岛、闽方言岛等汉语方言岛。汉语与其他民族语言、其他民族语言之间、普通话(共同语)与方言、方言与方言之间的接触现象如词语的借用等比较常见,主要是汉语影响其他民族语言,普通话影响方言。本文所谓“荔浦方言”,指的是荔浦市荔城镇及周边居民所说的西南官话,其派生名词与桂林市区、柳州市区官话略有不同,与普通话也存在一些差异。

随着方言语法研究的深入,学界以往所秉持的汉语方言和共同语语法内部一致性较强的观点似乎需要一定的修正。本文在描写荔浦方言派生名词的同时将其与共同语作比较,找出其中的差异,以此窥见非一致性之一斑,为相关问题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材料。

一、“前缀+词根”式派生名词

汉语词缀一般认为是已高度虚化或完全虚化的一种语法成分,前缀和后缀数量都不多。比较一致的意见是,普通话的前缀只有“老-、阿-、第-、初-”(1),后缀只有“-子、-头、-儿”。就荔浦方言来说,除后缀“-儿”外,其他前缀、后缀都有使用。本文在讨论时,只将“老-、阿-”视为前缀,“第-、初-”则视为类前缀。理由详后。

(一)“老-”缀词

1.普通话、荔浦方言共有(2)的“老-”缀词

(1)由前缀“老-”构成的名词“老X”在荔浦方言和普通话中都可用于指人,有的词在语义上有一定的差别,例如:

老师|老乡|老表表兄弟|老弟|老公、老婆(3)|老外|老大、老二、老三、老几

以上例词有的存在一些细微的差别。如“老表”,荔浦方言除指表兄弟外,还可指表姐妹;“老弟”,普通话用于称比自己年纪小的男性朋友(主要是同辈之间),荔浦方言还可用于长辈对晚辈的称呼,且带亲切色彩,为加重这种色彩,还可说“老弟仔”。“老几”在荔浦方言中一般不表排行,主要用于反问(自谦或轻视别人),与普通话的意思和用法相同。

(2)“老X”也可用于指动物,例如:

老虎|老鼠|老鹰

2.普通话有荔浦方言无的“老-”缀词

有的带“老-”缀的词(指人或事物),普通话说,荔浦方言不说或少说,例如:

老粗|老道道士|老土|老赖|老兄|老鸨(子)|老茧|老拳

“老土”“老兄”在荔浦方言中偶有所见,应是受普通话影响所致。荔浦方言与“老兄”相应的称呼是“老哥子”(4),多见于年长者之间使用,对称的说法是“老姐子”。

3.普通话无荔浦方言有的“老-”缀词

普通话没有“老妹”一词,荔浦方言常说,其语用情况同“老弟”,即可用于长辈对晚辈的称呼,且带亲切色彩,也还可说“老妹仔”。

(二)“阿-”缀词

1.普通话、荔浦方言共有的“阿-”缀词

普通话由前缀“阿-”构成的名词极少,似乎只有一个“阿姨”(5),《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收录的“阿飞、阿公、阿猫阿狗、阿婆、阿姨(母亲的姐妹)”等都是方言词。荔浦方言所说的“阿姨”用于非亲属称谓(不指母亲的姐妹,母亲的姐妹称“姨孃”,这一点与有的方言不同),应该是从普通话来的。

2.普通话无荔浦方言有的“阿-”缀词

荔浦方言与粤、客、闽等南方方言一样,可与“阿-”结合的名语素很多,构词域很广。

(1)“阿X”用于亲属称谓,包括血亲、姻亲,且可往上称呼到曾祖辈,例如:

阿太曾祖父、曾祖母皆称“阿太”|阿公祖父|阿爹有的地方指祖父|阿奶祖母|阿婆祖母|阿爸|阿妈|阿伯伯父|阿孃[nia]姑姑|阿叔|阿娘[nia]伯母|阿婶|阿舅|阿哥|阿弟|阿姐|阿妹

(2)“阿X”用于同辈之间的排行,这种称呼比较简单,主要是“阿大、阿二、阿三”之类。“阿大”一般指大哥(大姐不用此称),这些词既可用于面称,也可用于叙称,“老大、老二、老三”之类同此。

(3)“阿-”冠于姓、名(学名、小名)前,“阿X”用于称呼同辈或晚辈,例如:

阿伍、阿余、阿钟(姓前)|阿涛、阿英、阿菊、阿德、阿禾(名前)

以上可见,在结合能力上,荔浦方言的“阿-”远比共同语强。香港影视剧中称警察之类的公职人员为“阿Sir”,则又甚于荔浦及整个广西官话,可以说是把“阿-”用到了极致。

随着南方方言(特别是粤方言及粤语版影视剧)对北方方言影响的增加,北方地区也乐于接受“阿X”之类的称谓了,因此一部分“阿X”将会逐渐进入普通话。

二、“类前缀+词根”式派生名词

有的文献将词缀分为两种,一种是纯粹的词缀(含前缀、后缀,有的还分出个“中缀”),另一种是类词缀(含类前缀、类后缀)。我们依从这种分法。

关于“词缀”“类词缀”的说法,目前学界尚无明确的理论界定。就位次而言,无论词缀还是类词缀,都是定位的,这一点没有争议。不明确的地方主要是意义。“虚化”“弱化”“语法化”等术语,学界混用的情况较多。我们觉得,在术语的概念义边界不清的情况下,界定汉语词缀的标准宜从严,即已高度虚化、基本或完全丧失了词汇意义的成分方可视为词缀,词缀就是已经语法化了的构词成分。与此相应,所谓“类词缀”(或称“准词缀”“亚词缀”),指介于词缀和词根之间的构词成分,意义不如词根实在,但尚未高度虚化,只是有所泛化,表示某种类别义;在构词时与词缀一样,是定位的不自由语素。

(一)“老~”缀词

1.普通话、荔浦方言共有的“老~”缀词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将“用于称人”的“老”认定为前缀,如“老王”。我们则视这样的成分为类前缀,它毕竟还有相对的年龄大的意思。普通话和荔浦方言都可将这个成分置于姓前,如“老李、老张、老王”,与此相对的是“小~”,如“小李、小张、小王”。因此,把“老~”“小~”皆视为类前缀应该还是比较合适的。

2.普通话、荔浦方言不同的“老~”缀词

(1)《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也将称呼“排行次序”的“老”视为前缀,如“老三”,而将具有“排行在末了的”意义的“老”看做形容词,如“老儿子、老闺女、老妹子”,如此则“老儿子”之类的组合是短语。把称呼“排行次序”的“老”视为前缀,这是合理的,因为它意义很虚,既无“年岁大”的意义,也无“排行在末了的”的意义,构词时只能前置,属定位语素,但把具有“排行在末了的”的意义的“老”作为形容词看待,似可再斟酌。谌然,称呼“排行次序”和“排行在末了的”两种意义是有区别的,不应“等量齐观”,但若说“老儿子”之类的结构是短语,好像不合语感,因此我们也把这样的“老”视为类前缀,但其所表示的类别义与“老王、老李”的“老”有一定的区别。

满太排行最小的堂曾祖父、曾祖母|满奶排行最小的堂祖母|满爹排行最小的堂祖父|满姑婆排行最小的姑奶奶|满伯爷排行最小的伯父或堂伯父|满叔排行最小的叔叔或堂叔|满孃排行最小的姑母或堂姑母|满舅|满姨孃|满姑爷两种不同的辈分都可称“满姑爷”,一是指排行最小的姑姑的丈夫,二是指排行最小的女婿|满姨爷排行最小的姨母的丈夫

有的只用于叙称,例如:

满仔同胞兄弟中排行最小者,堂兄弟中排行最小者不用此称呼|满女同胞姐妹中排行最小者,堂姐妹中排行最小者不用此称呼

(2)荔浦方言用于称人的“老~”除置于姓氏前外,还可冠于人名前,主要称呼少年以上的男性,如“老松、老禾、老成(同‘阿松、阿禾、阿成’)”,也可冠于绰号前(也主要用于少年以上的男性),如“老木头、老钟头”。

(二)其他类前缀构成的名词

普通话中较常见或构词能力较强的一些类前缀,如“初~”(初一、初二、初三……初十,农历用于计日,至“十一”则不再使用,可见“初~”的意义并未完全虚化)、“可~”(可怜、可恶、可爱、可口,“可~”有“值得”、“适合”等意义)、“第~”(第一、第二、第三……,有一定的“次第”义)等,在荔浦方言口语中也都经常使用;而“半~”(半导体、半成品、半自动)、“超~”(超音速、超阶级、超方言)以及“亚~、类~、准~”等,荔浦方言很少用或根本不用,需要使用时,自然是借用共同语的。

三、“后缀+词根”式派生名词

普通话的三个后缀“-子、-头、-儿”,荔浦方言只有其中的两个:“-子”和“-头”,其构词域和“X子”“X头”所表示的语义跟普通话也有一定的差别[1]。

(一)“-子”缀词

1.普通话、荔浦方言共有的“-子”缀词

(1)“X子”用于指人,多带有负面感情色彩,有的用作詈语,“X”多为形语素、动语素(下面例子中的“二流”可视为语素组),例如:

呆子|痞子|拐子|瞎子|聋子|矮子|骗子|婊子|二流子|鬼子|胖子|瘫子|头子

“呆子、痞子、骗子”主要通行于桂林、柳州市区[2],荔浦少用;“胖子”主要通行于桂林市区,荔浦人有时也说“胖子”,当为借用。

不带负面色彩的比较少,如“尖子、妹子、苗子”(7)。

(2)“X子”用于指动物(含虫类)或人、动物的某个器官、部位等,例如:

狮子|豹子|猴子|兔子|燕子|鸽子|蝎子|虱子|蚊子|蹄子|爪子|鼻子|胡子|腰子肾|肠子|肚念上声子用作食品的动物的胃|肚念去声子人和动物的腹;物体中像肚子的部分

“蚊子、鼻子、胡子”等词主要通行于桂林、柳州市区[2],荔浦一般说“蚊虫、鼻孔(整个鼻子)、胡须”。两个“肚子”的“肚”有上声和去声之别,普、荔相同,但念去声的“肚子”荔浦一般说“肚拐”,桂林、柳州市区说“肚子”。

(3)“X子”用于指工具或用具、器物等,“X”多为名语素,少数是动语素,例如:

车子|锤子|钳子|刨子|锯子|凿子|铲子|錾子|锥子|镊子|起子|耙子|筢子|叉子|架子|盖子|镜子|钉子|链子|推子|筛子|缸子|坛子|管子|罐子|笼子|箱子|槽子|篮子|篓子|框子|筐子|夹子|钩子|套子|轿子|梯子|炉子|碾子|盒子|瓶子|梳子|簪子|篦子|刷子|扇子|罩子|拍子拍打东西的用具|杠子|垫子|杆子“杆”有阴平、上声两读,荔同普|竿子|笛子|哨子

普通话“缸子”指喝水或盛东西等用的器物,形状像罐儿,荔浦方言与此有一定的区别,喝水用的一般不称缸子,荔浦的“缸子”主要指陶瓷制成的盛水等的器物,大的缸子可盛50升以上的水,因此“缸子”并不表小。

(4)“X子”用于指家具、餐具、日用品、服饰等,“X”一般是名语素,例如:

桌子|椅子|柜子|台子|甑子|盘子|盆子|杯子|筷子|尺子|鞭子|刀子|裤子|褥子|毯子|席子|裙子|袍子|帽子|鞋子|靴子|扣子|袋子|带子|镯子|坠子|辫子|领子|袖子|绸子|呢子

荔浦方言“台子”不包括建筑物的“台”。桂林、柳州市区多说“领子、袖子”[2],荔浦多说“衣领、衣袖”。

(5)“X子”指农作物、其他植物及其部分、果实、食品等,例如:

麦子|茄子|竹子|果子可以吃的果实|李子|桃子|橙子|椰子|梨子|豆子|藤子|根子|叶子|秆子|须子|秧子|丸子|饼子|包子|饺子

荔浦方言的“根子”只指植物的根,语义范围较普通话小。普通话“饼子”指用玉米面、小米面等贴在锅上烙成的饼,荔浦方言则统指干性、较硬的饼类食品,二者有一定差别。

(6)“X子”指建筑物或与建筑相关的事物、自然界事物,“X”多为名语素,例如:

房子|棚子|巷子|铺子|摊子|窗子|柱子|腻子|板子|沙子|坯子|村子|寨子|院子|园子|厂子|雹子

“窗子”一词,荔浦一般说“亮窗”。

(7)“X子”指其他事物,包括具体的、抽象的,“X”一般为名语素,例如:

金子|银子|机子|轮子|拍子音乐的节拍|底子|对子|方子|位子|点子|条子|册子|帖子|票子|旗子|牌子|棋子|篾子|筒子|把子|耳子|口子|渣子|稿子|单子|担子|片子|影子|个子|样子|卵子|疖子|痱子|嗓子|胆子胆量|脑子|圈子|印子|例子|句子|日子|月子|面子|调子|案子|班子|法子|路子|空子

有好几个词普通话、荔浦方言之间存在一定差别。“点子”荔浦方言主要指主意、办法;“单子”荔浦方言主要指分项记载事物的纸片;“片子”的“片”普通话念去声时指较小的平而薄的东西和名片,念阴平时指影片,荔浦方言一律念去声;“卵子”,荔浦方言用于表示动植物的雌性生殖细胞这个意义时,是借用共同语的词;“印子”,普通话、荔浦方言共同的意义是痕迹,此外荔浦方言还指因按压、挤压或抓掐而出现的印痕;“案子”当指狭长的桌子或架起来代替桌子用的长木板时,荔浦方言多称“案板”;荔浦方言的“空子”还表示“(占)便宜”的意思,如“吃××的空子”,意为占某人的便宜,可以是言语上的,往往表现为戏称自己是别人的长辈,也可以是行为上的,如别人少找了钱,受损的一方就会说“挨他吃空子了”;“路子”一词,在荔浦方言中使用频率较低。

2.普通话有荔浦方言无的“-子”缀词

有的“X子”在普通话中使用,在荔浦方言中不说或少说,或用异名。

(1)“X子”指人或人体部位、器官,指人的名词中有的含贬义或不敬、轻视意味,“X”大多为名语素,少数是谓词性语素(在含贬义的名词中),例如:

孩子|妻子|主子|侄子|孙子|婶子|嫂子|大伯子|小叔子|大姑子|小姑子|大姨子|小姨子|大舅子|小舅子|厨子|探子|汉子|贩子|戏子|傻子|秃子|疯子|瘸子|奶子|腕子|脖子

普通话的“侄子”“孙子”,荔浦方言分别称“侄仔”“孙仔”。

(2)“X子”指动物(含昆虫)或动物躯体的某部分,例如:

骡子|羔子|腱子|肘子|嗉子|虫子

表“嗉囊”义的“嗉子”,荔浦称“嗉”;“虫子”荔浦称“虫”。

(3)“X子”指农作物及其果实、其他植物、食物,例如:

橘子|梅子|栗子|榛子|柿子|瓠子|穄子|糜子|黍子|秕子|稗子蒿子|苇子|栀子|粽子|馓子

“栗子”荔浦方言称“板栗”,“瓠子”荔浦方言有的地方称“腿瓜”,“秕子”荔浦方言称“瘪谷”,“稗子”荔浦方言称“稗草”,“粽子”荔浦称“粽粑”。

(4)“X子”指建筑物或与建筑相关的事物,例如:

屋子|亭子|宅子|镇子|池子|围子/圩子|场子|林子|椽子

“屋子”荔浦一般称“房”。

(5)“X子”指器具、物品,“X”多为名语素,有的是谓词性语素,例如:

斧子|扳子|剪子|被子|楔子|模子|箅子|珠子|帐子|色子|杌子|勺子|舀子|兜子|绳子|掸子|蛋子球形的东西|弹子|毽子|褂子|里子

(6)“X子”指其他具体的或抽象的事物,“X”多为名语素,少数是动语素,例如:

绊子|岔子|步子|租子|骨子|集子|剂子|号子集体劳动时所唱的歌|嚼子|挑子|漏子|茧子/趼子老茧|捻子|弯子|段子指有某种特殊意味或内涵的一段话|串子|疹子|痦子|性子

“痦子”荔浦方言说“痣”。“段子、性子”荔浦方言也说,应是借用。

3.荔浦方言有普通话无的“-子”缀词

荔浦方言中常用的一些“-子”缀词,普通话不说,或普通话虽有这样的词,但意义有别、指称范围大小不同等。

(1)“X子”指人或人体部位、器官,指人的名词中有的含贬义,“X”多为名语素、形语素,例如:

“哥子、姐子”一般用于叙称。有几个词,普通话虽然也说,但与荔浦方言意义不同。普通话的“老妈子”是个旧词,指年龄较大的女仆;“猛子”指游泳时头朝下钻入水中的动作,这种动作荔浦方言称“瀰子”;“蛮子”也是个旧词,北方人称口音跟自己语音不同的南方人为“蛮子”。

(2)“X子”指鱼虾及家禽的蛋,这样的词比较少,例如:

鲢子鲢鱼|虾子虾|蛋子鸡蛋、鸭蛋

普通话“虾子”是复合词,指吓的卵;“蛋子”即“蛋儿”,指球形的东西。

(3)“X子”指农作物(含其他植物)及与之相关的部分、果树及果实,例如:

谷子稻谷|树子树木|柑子|笋子竹笋|蒜子包括蒜叶和蒜头(鳞茎)|菌子蕈,也指人工种植的蘑菇|梗子某些植物的茎,尤指菜梗|皮子果皮、动物的皮|壳子壳儿,坚硬的外皮|杪子植物最嫩的末梢

普通话的“谷子”指粟之类未去壳的小米;“皮子”指皮革或毛皮,语义范围比荔浦方言要小。

(4)“X子”指用具、器物,“X”多为名语素,有的是动语素,例如:

磨子石磨|排子木排、竹排|伞子雨伞|钻子打眼儿用的工具|锁子|索子|锉子锉刀|箍子|壶子|碓子舂米的用具|刮子一种宽刃农具,用于除草、松土等|瓢子|抓子一种有齿的、将散乱的草、叶等聚拢起来的竹制用具|锹子铁锹|网子捕鱼、鸟的网|桶子桶|批子螺丝刀

普通话“网子”特指妇女罩头发的小网,荔浦方言所指范围要大得多。

(5)“X子”指其他具体或抽象的事物,“X”多为名语素,少数是谓词性语素,例如:

(二)“-头”缀词

1.普通话、荔浦方言相同的“-头”缀词

带“-头”缀的词,不少是荔浦方言与共同语共有的,“X头”可表具体事物,也可表抽象事物,“X”可以是名、动、形三类语素,例如:

木头|骨头|口头|石头|锄头|罐头|舌头|前头|后头|外头|里头|准头|苦头|甜头|来头|想头|念头

“石头”荔浦有的地方说“石牯”(“牯”只是同音代替)。“舌头”在桂林、柳州市区较通行,荔浦有的地方说“舍脸”。“苦头、甜头、念头”等多通行于桂林、柳州市区。

2.普通话有荔浦方言无的“-头”缀词

有的“-头”缀词,共同语存在而荔浦方言不说,如“风头(比喻情势;个人出头露面)”等,若需使用,自然是借用共同语的。

3.普通话无荔浦方言有的“-头”缀词

荔浦方言有的“-头”缀词,在共同语中不说或少说,例如:

日头|高头上头、上面|搞头|看头|吃头|耍头

“日头”通行范围较广,南、北官话和很多非官话地区都有,但共同语并未吸收。“搞头”似乎已为北方地区所接受,“看头、吃头”及与“耍头”同义的“玩头”北方话似乎也说,有较高的使用频率。

另外,与成都方言[3]19-20相类,荔浦方言也有一个“-倒”,虚化程度较高,暂可视为后缀,如“□[m]倒(桂林市区)、恁[nn]倒(有的县乡)”,这两个词基本同义(都有“想”的意思),但“□[m]倒”还有“认为、以为”义,而“恁[nn]倒”偏向于表示“考虑、猜测”。

(三)“-仔”缀词

由“-仔”充当后缀构成的词,在普通话中未见到,荔浦方言也很少,这类词可用于指物品,如“烟仔”;指用具,如“锅仔”(8);指动物,如“鱼仔、鸟仔”。

四、“类后缀+词根”式派生名词

相对于后缀的数量而言,类后缀要多一些。

共同语一些新兴的类后缀如“~星、~迷、~族、~牌、~热、~秀”等,在荔浦方言区人们的语言生活中一般不用,偶尔用到,也只是借用共同语的说法而已。一些指人的比较“老牌”的类后缀如“~者、~家、~匠、~师、~员、~手”等,也是借用共同语的,但有的也具一定的“土风”,如“~家”,有“后生家、娃仔家、妹仔家、弟兄家”之说,“X家”主要用于年龄偏小的一类人,这一点与成都方言相仿[3]28。

(一)“~佬”缀词

1.普通话、荔浦方言相同的“~佬”缀词

普通话和荔浦方言都可用类后缀“~佬”构成指人名词,大多含有不敬色彩。一般置于国名、族名、行政区划名之后,主要活跃在口语中,例如:

美国佬|英国佬|犹太佬|广东佬|广西佬

也有的是加在其他成分后面,带有轻视色彩,荔浦方言少说,桂林、柳州市区官话较常用,例如:

阔佬|和事佬|乡巴佬

2.普通话无荔浦方言有的“~佬”缀词

(1)“X佬”表示从事某种职业的人,带有轻视、贬损色彩,“X”多为动宾式语素组,例如:

杀猪佬|剃头佬|劁鸡佬|卖肉佬

(2)“X佬”指具有某种体貌特征的人,多含贬义,例如:

(二)“~公”缀词

“X公”在普通话和荔浦方言中很少有共同的词,普通话旧时有“相公、寓公、艄公”等,方言较少使用,“主人公”一词,各地也是借用共同语的。

荔浦方言的“X公”的实例也较少见,大多含贬义,如“啰嗦公(说话、做事不爽利的男人)、图吃公(贪吃的男人,尤指年轻人)”等。

(三)“~婆”缀词

普通话中的“X婆”也多为旧词,有的含贬义,如“产婆、媒婆、神婆、巫婆、牙婆、管家婆”,还活跃在口语中的有“媒婆、巫婆、管家婆”等,方言与共同语都在使用。

荔浦方言的“~婆”有较强的构词能力,这个成分既是性别标记,也起到加强负面感情色彩的作用,可用作詈语,是具有“土风”的一类词,例如:

女人婆多特指行事拖拉、言语啰嗦的妇女|男人婆没有什么“女人味”的女人|蛊游婆迷信指会作蛊而致人生病的老年妇女|啰嗦婆|麻风婆指难缠的女人,不含患麻风病的妇女的意义|赖哭婆喜欢哭的女孩儿|图吃婆贪吃的女性,多用于年轻者|肥婆|癫婆|龟婆令人生厌的女人|婊子婆

有的“X婆”感情色彩偏向中性,如“大肚婆(孕妇)”。

(四)“~仔”缀词

普通话带“~仔/崽”缀的词也是极少的,旧时有“西崽”一词,含蔑视意味,如今使用频率很高的“打工崽/仔”来自方言。以下所及,皆为荔浦方言有而普通话无的“~仔”缀词。

由“~仔/~崽”充当类后缀构成的“X仔/崽”可指人,也可指事物(包括动物)。

1.指有某种体貌特征或身体有缺陷的人,多含贬义,“X”多为形语素,例如:

2.指令人厌恶的人,多用作詈语,例如:

3.指物品或食品,例如:

人(公)仔连环画或影视剧中的人物影像|酒仔|粥仔|茶仔|汤仔

“酒仔”之类的词,有两方面的意思,一是食品(含饮品)本身不讲究,随意做成,或量少质差(不高档),二是处置这些食品的行为不讲究,随便吃点或喝点,如“明晚夜去我屋头喝点酒仔嘛(明天晚上到我家喝点吧)”,相当于有的方言说的“喝点小酒”。

4.指棋牌中的棋子和各张扑克牌,例如:

仕/士仔、相/象仔、车仔、马仔、炮仔、兵/卒仔|2仔、10仔、钩仔(J)、妹仔(Q)

总体看来,就词缀而言,由前缀“老-”构成的名词,荔浦方言和普通话有较多的共同点,由后缀“-子”构成的名词也有不少共同点,但二者之间的差异也是比较明显的。就类词缀来说,不管类前缀还是类后缀构成的词,构词域和语义方面的差异都很大。这种差异既有汉语语法历时演变留下的痕迹,也有地域上不同情形的语言接触、方言接触的因素。很多方面值得进一步梳理和深挖。

[注释]

(1) 汉语与英语虽然都有所谓词缀,但其来源和共时状况并不相同。考虑到汉语的特点,我们对词缀的界定“从严”,即词汇意义已完全虚化、构词时位置固定的成分才是词缀。因此我们认为,“第、初”应是类后缀,纯粹的前缀只有“老-”和“阿-”。为着形式上的区别,本文将前缀描写为“A-”,类前缀描写为“A~”;后缀描写为“-A”,类后缀描写为“~A”。

(2) 普通话有或无某个成分、某个词,主要依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6。

(3) 夫妻称“老公、老婆”原主要通行于南方一些方言,现在算是进入共同语了。

(4) 荔浦方言“老哥子”也指年青人,有戏谑意味,一般要与“他”构成同位词组才能入句,如:他老哥子敢没喫夜饭(这小子竟然不吃晚饭)。

(5)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第1页)的释义,“阿”作为前缀,是来自方言的成分。属于普通话的“阿姨”有两个义项,一是称呼跟母亲辈分相同、年纪差不多的无亲属关系的妇女,二是对保育员或保姆的称呼。

(7) 普通话的“苗子”指人,比喻继承某种事业的年轻人。(见《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第906页。)荔浦方言用这个词时,应为借用。

(8) 荔浦有的地方“锅仔”指小锅,则“仔”非后缀。

猜你喜欢
荔浦词缀后缀
基于经济发展视角下如何发挥荔浦芋品牌优势
广西荔浦市启动首批乡村规划师挂点服务工作
从网络语“X精”看“精”的类词缀化
词尾与词缀的区别研究
神奇荔浦“芋”满天下
浅谈现代汉语类词缀
释西夏语词缀wji2
皇室贡品
倍增法之后缀数组解决重复子串的问题
两种方法实现非常规文本替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