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句丽语和满语的系属关系探析

2019-11-28 03:15
关键词:百济满语高句丽

高句丽人的主流是发源于我国东北腹地的秽、貊族群,其起源和夫余人有着密切的联系。目前各国学者对高句丽语的研究见仁见智,但对这一历史认识却基本上没有异议。不过,高句丽语在发生学上究竟和东北亚地区的蒙古语、日本语、韩语和满语这四种语言中的哪一种关系最为接近,各国学者的看法却不尽相同。以往朝、韩学者一般认为高句丽语的支配层属于蒙古系,比如韩国学者姜吉云教授的《韩国语系统论》一书就持这种意见。(1)姜吉云:《韓國語系統論》,首尔:螢雪出版社,1988年。上个世纪末之前,对于以往关于高句丽语和满-通古斯语、日本语关系的一些零星见解,朝鲜半岛方面的学者也多持否定态度,如韩国忠南大学都守熙教授连载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韩国》杂志上的四篇系列文章,即认为中古时期朝鲜半岛中部高句丽境内地名中和日本语相通的词汇不是高句丽语,而是来自被高句丽侵占的百济故地的百济前期语。(2)都教授认为,百济与古代日本是最近的邻国,语言之间相互借用不足为怪。参见都守熙:《百济语研究概要之二——百济前期的语言》,《当代韩国》1997年第3期,第76页。近年来,美国学者白桂思教授基于严格的音韵学考证,对历史上有记载的高句丽语词汇进行了全面的比较分析,最终认定高句丽语和日本语是亲属语言。(3)Christopher I. Beckwith, Koguryo, the Language of Japan's Continental Relatives, Boston: Brill, 2004.白桂思的观点已基本得到了世界各国学者的认可,我国学者徐德源也几乎在同时发文阐述了相同的观点。(4)徐德源:《高句丽族语言微识录》,《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5年第1期,第78-94页。此后,各国学者的论著基本都是转述上述各位学者的研究,将其纳入朝鲜(韩)语历史比较教学与研究的体系内。(5)参见安炳浩、尚玉河:《韩语发展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2015年我国学者张士东的专著《高句丽语研究》较为全面地比较了高句丽语和可能与之相关的各种语言,也有一些新的创见,该书涵盖了作者早年发表的一些论文中的观点,兹不赘述。(6)参见张士东:《高句丽语研究》,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15年。

在以上诸家的论著中,姜吉云的巨著《韩国语系统论》对韩国语和吉利亚克(尼夫赫)语、阿伊努语、日本语等语言的关系做了较为精彩的论述,材料翔实,研究深入,值得我国学者学习借鉴。然而,对于高句丽语的系属问题,该书认为南下朝鲜半岛之前的高句丽统治阶层的语言及与之相似的夫余、沃沮等语言属于蒙古系语,对于该观点,笔者以为尚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特著文申而论之,以就教于方家。

一、《韩国语系统论》对高句丽语与蒙古语关系之研究

姜吉云在《韩国语系统论》中对比了11个高句丽语词汇与蒙古语的关联(见表1),并据此认定:“高句丽支配层语分明是蒙古系。因此高句丽语同日本语、通古斯语具有亲族关系从来都是假说,而且可以知道,到哪里它都会作为假说而停止。”(7)姜吉云:《韓國語系統論》,第177页。

表1 《韩国语系统论》所列高句丽语和蒙古语词汇对照表

资料来源:姜吉云:《韓國語系統論》,第176页。

然而,仅凭上述11个词汇就确定高句丽语支配层(即统治阶层的语言)属于蒙古系未免武断,况且姜吉云所列举的蒙古语词汇(还包括构拟词汇)同高句丽语古音构拟之间的联系也略显牵强。当然,笔者也基本赞同夫余-高句丽族系在南下朝鲜半岛之前,其语言的支配层可能是来自蒙古草原东部的貊系民族的语言,但其百姓的语言则可能是东北腹地古老土著秽系的语言。因为只要我们研究《三国史记·地理四》的高句丽、百济地名表就会发现,朝鲜三国时期,从半岛中段直至我国东北的民族语地名词汇,和满语、日语相通的数量要远多于和韩语相通的数量。

二、《三国史记》中高句丽地名和现代民族语言的比较

除了我国历代官修史书中的《东夷传》《高句丽传》记录的少数高句丽语名词外,真正能给我们提供大量有价值的高句丽语词汇的,大概就只有宋代王氏高丽王朝大臣金富轼编撰的史书《三国史记》中记载的高句丽境内的众多地名了。徐德源在《高句丽族语言微识录》一文中将《三国史记·地理四》中记载的高句丽地名分为三类加以研究,我们根据该文所列表格(见表2、表3、表4),(8)徐德源:《高句丽族语言微识录》,《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5年第1期,第78-94页。参照《广韵校释》(9)蔡梦麒:《广韵校释》,长沙:岳麓书社,2007年。将其中汉字标音的高句丽语地名注出构拟的中古音,然后将这些高句丽语词汇同东北亚地区的各种语言加以比较,来探讨高句丽语和各种现代语言之间的亲疏远近关系。

表2 七十五个有汉语原名和对应的汉字标音高句丽语地名表

续表2

续表2

表3 五十六个高句丽语汉字标音无对应汉语的地名表

续表3

续表3

表4 三十三个汉语地名无对应高句丽语汉字标音的地名表

续表4

我们把上面三张表格中的高句丽地名词汇同现代东北亚地区诸民族的语言做一比较,可得出下表5。

表5 与高句丽语地名词汇相通的现代民族语词表

续表5

续表5

由高句丽地名词汇和东北亚各民族词汇的对照我们可以看出,尽管一些学者认为《三国史记》中记载的半岛中部的这些高句丽地名并非高句丽语而是百济前期的语言,并称之为“伪高句丽语”,但高句丽统治下朝鲜半岛中段以北的民族语言地名中的重要词汇多和满、日语相通却是显而易见的事实,其中的一些常用词汇有可能是古代秽系民族的基本词汇。从高句丽地名中少量和韩语相通的词汇也可看出,在新罗统一朝鲜半岛之后,以韩系民族新罗的语言为主导,也融入部分高句丽、百济等民族的语言成分,才形成了日后朝鲜民族的语言。

除上表列举的词汇以外,在我国东北和朝鲜半岛其他一些地方的高句丽地名中也有一些能在满、韩、日语里找到意义的词汇,如:

1.鸭渌水以北已降城十一中,屑夫娄城,本肖利巴利忽,屑夫娄应为肖利巴利的缩减形式,(10)“屑夫娄”和“肖利巴利”应为同一个词在不同的重音环境下的语音变体,前者的“屑”字有一个短促的t韵尾,一般对应着民族语言中的流音,是续音韵尾;后者的第一个“利”字即使不看作一个单独的音节,也应比“屑”字所带的韵尾长,起延长音节并使重音两侧的音节取得平衡的作用。这样的例子在满语口语中不胜枚举,东北汉语中“家什”也叫“家伙式儿”“家巴式儿”,“脚丫儿”也叫“脚脖丫子”,北京等地也有将“大伯子”叫“大了伯子”,“蝎虎”叫“蝎了虎子”,“肚脐”叫“肚母脐子”的,添加的音节的作用与此类似。满语、达斡尔语中也有类似的音变规律。

2.鸭渌水以北已降城十一中,心岳城,本居尸押,由于高句丽语一般用汉字“尸”标注流音l或r,(11)白桂思认为“居尸”对应着日语ko ko ro,心。参见Beckwith, Koguryo, the Language Of Japan's Continental Relatives, p.240.此词可能对应着满语golo“江心、河心,山谷,省”。

3.鸭渌水以北打得城三中,银城,本折忽,韩语cel(汉字词)、满语sele意为“铁”。

4.鸭渌水以北逃城七中,铅城,本乃勿忽,韩语nab、日语na ma ri意为“铅”。

5.支浔州九县(在韩国忠清南道北部礼山郡一带)中,子来县,本夫首只,满语fuseji-意为“来孳生,来繁衍”。(12)《三國史記》卷37,第357-358页。

6.《三国史记·本纪第一》记载,始祖东明圣王二年松让王来降,以其地为多勿都,“丽语谓复旧土为多勿”,(13)《三國史記》卷13,第131页。满语da muru意为“原有的模样、姿态、风貌”。

7.高句丽木底城,在今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木奇镇,因苏子河流过此处弯曲像“牛鞅”,因此得名“木喜”(满语),满文muhi意为“插绞杆弯木”。满文musen“弓的折身、墓穴”,mukcuhun“罗锅腰”,mudan“弯子”,miosihon“弯曲”这些由语音屈折构成的词,意义都与“弯曲”有关。

8.普述水,上古音构拟phuaǐwt,今浑江,明代称“婆猪江”。

9.奄利大水,上古音构拟ǐam lǐei,中古音构拟ǐɛm li,朝鲜谚文em li,一些学者认为即今拉林河,明代曾称为“纳邻河”,满语lalin,意为“爽快”;满语lali,意为“爽利”。笔者以为,像这样在土著居民中保留的古地名,与其说像是后来的居民根据自己语言的意思所改,更像是原封不动地因袭了原来的意思。

三、结 论

从前文的论述基本可以确定,发源于我国东北腹地的夫余-高句丽语同满语的底层关系密切,却和起源于东北亚沿海及半岛南部的韩语关系疏远。高句丽语和满语相通的成分可能大部分来自上古时期东北腹地和半岛北部人口众多的农耕渔猎土著秽系民族,而貊人则可能是从公元前3世纪起由蒙古草原东部及辽西一带东迁散布到整个东北亚地区的原蒙古语人群,他们人口相对较少,却成为当地众多秽系部落的统治者。由于秽系是上古时期占东北部地区人口绝大多数的庞大土著族群,(14)王建新、刘瑞俊:《先秦时期的秽人和貊人》,《民族研究》2001年第4期,第64页。女真-满族在形成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吸收了来自这一族系的大量人口,笔者推测,他们的语言对满族语言基础的形成所起的作用也许是决定性的。而高句丽国家灭亡后,大量的高句丽人被韩系民族建立的统一国家新罗所同化,而转用新罗民族的语言——韩语,从这时起,朝鲜半岛上的王朝无论国号是高丽还是朝鲜,其语言都是以韩人的语言为基础的。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满族和朝鲜(韩)民族同样是高句丽等夫余系民族遗产的继承者,只不过夫余-高句丽民族的语言主要为大陆地区的满语支民族所继承,这一族群后来借用了北方草原游牧民族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而半岛上的朝鲜(韩)族,继承的高句丽因素可能以血统和文化为主,在语言方面却不明显。高句丽文化是大陆和半岛各民族共同的历史遗产,如今东北亚诸民族虽然语言文化各不相同,但彼此一衣带水,血脉相连,基因和文化中都包含着挥之不去的牵绊。中、朝、韩三国的学者在今后对高句丽历史文化的研究中,理应相互合作,取长补短,共同开发借鉴高句丽等秽貊-夫余系民族的历史文化,为东北亚地区持久的和平稳定与发展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百济满语高句丽
满语角
满语角
满语角
满语角
浅析唐罗联军对百济的征讨
百济灭亡的原因
《高句丽语研究》评介
高句丽族群共同体的早期演进
高句丽与两汉关系研究
高句丽土地所有制演变浅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