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科起点的城乡规划本科专业学生能力培养探究

2019-11-28 15:18陆泳
广西教育·C版 2019年8期
关键词:学生能力专升本培养

陆泳

【摘 要】本文分析专升本学生在教育发展过程中面临专科学习年限受限制、课程体系被压缩、缺乏系统专本培养、课程内容衔接性不强、能力培养出现不均衡与不协调现象等问题,提出专科起点的城乡规划本科专业学生能力培养的对策:采取分阶段引导教学法,实现学生理解认知能力的培养;增添互动教学的授课方式,实现学生主体本位能力的培养;拓宽学生空间维度,实现学生理解判断能力的培养;引入案例分析法,实现学生语言陈述能力的培养;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实现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城乡规划本科专业  专升本  学生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8C-0119-02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转型,社会迫切需求大量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这也给城市建设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产业精细化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条件也大大提升,单纯的专科学历已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越来越多的专科毕业生有意愿到本科院校继续深造,以应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作为当前专科通往本科的专升本教育,其发展现状、功能定位以及教学质量等方面均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和重视。

基于我国当代城市社会、城乡建设发展的状况和趋势,城乡规划学科的不断演进,城乡规划教育越来越趋于综合化,新的发展形势和背景对城乡规划专业的知识、能力、素质与创新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近年来用人单位接收毕业生的反馈需求来看,相当多单位对拥有一定设计实践能力和较为全面的相关知识理论体系的人才越来越迫切。因此,研究专科起点的城乡规划本科专业学生能力培养模式具有重要意义。高校在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的同时,应不断提升学生的思维创新意识、个体自主性,培养学生明辨是非、人本能动的观念,以加快培养形成具有扎实知识基础、具备解决城乡规划领域实际问题能力、具有创新创业意识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一、专升本学生在教育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能力培养困难

(一)专科学习年限受限制,课程体系被压缩。专科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为3年,包含理论学习2年与社会实习1年,而全日制的城乡规划本科学生学习年限则为5年。这就导致学生在专科学习期间需要把整个理论学习体系压缩至2年,所有的專业与基础性课程也必须在2年内修读完成,增添了学生的学习压力,给学生的能力培养带来了困难。极为有限的学习时间没法真正把握课程的精髓,导致学生形成“似懂不真懂”“学什么不像什么”的现象,无法保证学生在固定时间内的能力培养取得相应的效果。

(二)缺乏系统专本培养,课程内容衔接性不强。对于拥有专科背景城乡规划本科专业的学生而言,在过往专科的学习中缺乏系统专本培养,课程内容衔接性不强。专升本学生在专科的学习生涯中已完成了相关课程的学习,也拥有在社会实践和实习的经历,而本科与专科的培养体系则大为不同,许多课程很相似但侧重点又有所区别。这种分段式的培养使得学生无法形成相对完整的理论系统,也会导致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发生相关理论重复传授、专本课程内容衔接性不强的问题。

(三)学生能力培养出现不均衡、不协调现象。对于专升本学生在培养过程中极易出现能力培养不均衡问题,大部分学生还是停留在专科能力培养的基础上,没有真正地融入本科能力培养的教学体系中来。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只局限于课本知识的掌握,没有注重思维能力的拓展,学习方法很生硬,缺乏灵活性。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中,出现最多的就是综合能力的提升困难,社会交往能力不注重。

本科城乡规划专业侧重对学生综合性和研究性的培养,通过构建完整的学科框架丰富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专科生在学习期间所接受到的专业知识教育较为单一,缺乏一定程度的理论综合知识。因此对于专科起点城乡规划本科专业的学生来说,在其本科阶段继续教育的过程中,除了课堂教学外,还需要学生深入社会,发现社会热点,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以及对专业实践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二、专科起点的城乡规划本科专业学生能力培养的对策

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研究主要包括以下五部分,分别是理解认知能力的培养、主体本位能力的培养、理解判断能力的培养、语言陈述能力的培养和项目实践能力的培养。

(一)采取分阶段引导教学法,实现学生理解认知能力的培养。专升本学生在专业设计课学习的过程中,需要有效加强对城市空间形态相关知识点的研究。通常在专业课程中,很多学校都强调对城市空间进行分析的重要性,例如在居住小区规划课程中,加强对城市空间的分析可以从人性化的角度丰富小区居民的空间交流感;在城市设计课程中,加强对城市空间的分析可以增添城市的空间灵活魅力;在城镇总体规划课程中,加强对城市空间的分析可以增强对宏观城镇结构的分析和了解。通过调查研究,专升本学生在学习设计课过程中往往还仅停留在追求平面功能性的需求中,思想太过局限,缺少宏观空间设计的研究意识,这也说明了学生在以往的专科学习过程中基于分析认知能力的培养存在不足。那么如何实现学生分析认知能力的培养呢,高校教师及课程改革起到了关键作用。高校可以通过课程改革,鼓励教师们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有效地采取分段引导的教学方法,逐渐引导学生建立城市空间分析的兴趣,通过实地的城市生活感受城市空间意象。通过环境心理学、城市社会学的学习,学生可基于人的视觉观察城市,分析城市人生活的规律,构建出宜人的城市空间形态。

分析认知能力的培养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初步认知阶段,通过多种分析方法对问题进行分类对比。例如常见的有实地调研法、模型制作法、问卷调查法。第二阶段是设计定位训练阶段,通过具体问题的分析强调方案重点的定位,培养学生对区域空间、城市空间的把握能力。第三阶段是推敲重设训练阶段,通过对现实社会政策和法律的研究,将方案设计与现实可实施性进行对比,把握好设计过程中的“理想”与“现实”。

(二)增添互动教学的授课方式,实现学生主体本位能力的培养。城乡规划学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现有的理论体系也受到多方面因素的不断催化和影响。学生在学习知识时不能局限于现有单纯作业式的学习,务必拓宽自己的框架和视野,提升自己的学习主动性,探索未知的学科领域,以加强对学科研究的深入性。

如何做到专本融通、专本并举,教学形式也至关重要,教师可以以互动式教学的方式,增强学生与学生之间以及师生之间、学生与社会之间的交往。师生之间不能仅局限于教学内容的你问我答,而是要加深互动式探讨,互相激发各自的个体特长和主体性。互动式教学在设计类课程和调查研究类课程中体现得尤为显著,团队须通过互动加强团队协作的精神,从而推动课题设计的多样与创新。

在课程的设计过程中可以分阶段地进行小组重新分组研讨,并对其方案进行评析,促使其相互交流与启发。该环节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对特色方案进行评优,同时学生互动也是一种自我发展的动力因素。

(三)拓宽学生空间维度,实现学生理解判断能力的培养。城乡规划专业所涉及的知识面十分宽广,这也要求学生在专业知识学习和规划方案设计的过程中,需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学生对于文献的搜索渠道较为有限,相当多的信息都是通过网络直接搜索,而网络上的信息形形色色,若没有良好的识别能力,很有可能会造成错误的引导,导致形成错误的思考习惯。城乡规划专业专升本学生需加强理解判断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辨析应变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设计观,为早日形成自己的设计风格打下基础。

教师在设计类课程中可采取研讨式的教学,通过不同背景、不同理念、不同手法的方案设计解读,可让学生自由组队,以辩论的形式互相讨论发表各自的观点。教師可通过各自的谈论观点,给出合适且正确的建议,并布置作业继续深入研究,以加强学生对某事物现象的思考辨析,在追求真理中又不失个性。通过论文的形式提交作业既可把自己的观点整理成文字记录在案,又可以作为初始理解判断能力培养的最有力支撑,方便以后开展更多层次的思考和分析。

(四)引入案例分析法,实现学生语言陈述能力的培养。对于专科起点的城乡规划本科专业学生来说,本科阶段的学习是起到承上启下、过渡作用。此阶段的学习既要深入复习曾经接受的专科基础理论教学,又要通过本科的培养方式将其拓展延伸,并对以往的知识进行开放互动式的循序探讨,以培养优良的研讨习惯。教师可在设计类课程中偏重案例分析法,根据学生的不同城市生活背景,鼓励学生阐述自己家乡所面临的城市问题,既可以让学生把自己熟悉的城市环境图示化、印象化,又促进了学生之间的理解与交流。课堂上不局限于书本知识的解读,还要侧重于学科前沿的研讨,经常讨论社会热点,关注民生现象,把自己的设计方案与当代背景相结合,以此实现学生语言陈述及研讨表达能力的培养。

(五)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实现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理论学习的巩固必然离不开实践操作能力的支撑,实践能力是在一项又一项的课题或项目中锻炼发展起来的。在本科阶段的教学培养过程中,可联系企业共同需要开展多样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相应的社会实践能力。在学校里进行反复式的专题项目实践,使学生既具备实用的应用操作技能又能加深对课堂知识的掌握。教师通过每学期的实习环节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融入企业中去,引导学生通过企业走访和城市调研获得更多的城市感知,积累心得。学校老师带领学生到相关企业进行科研和生产合作,与企业共同培养人才,共同推动双方的互利互赢。

【参考文献】

[1]覃永晖.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导向的独立学院城乡规划专业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6(36)

[2]杨柯.“注重空间认知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研究[J].吉林建筑大学学报,2015(3)

[3]罗映霞,杨鹏,周华丽.高职“专升本”学生学业发展状况探究[J].北京教育(高教),2015(4)

[4]李永杰,范翔宇,郭建春,等.本科生创新能力与工程能力培养模式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3(19)

[5]戴波,纪文刚,刘建东,等.以工程能力培养为主线建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6)

【基金项目】桂林理工大学2017年度校级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7B59)

【作者简介】陆 泳(1989— ),男,硕士,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教师,研究方向:地方民族建筑与人居环境。

(责编 卢 雯)

猜你喜欢
学生能力专升本培养
山西省2019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现代汉语
2017年-2018年专升本院校录取分数线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大学语文
2019年山西省普通高校专升本考生体格检查表
就业导向视角下中职美术课堂教学提升学生能力路径探析
优化体育教学方法要有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
论机加工实训的综合一体化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