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提取线索,“明”“暗”结合有奇效

2019-11-28 09:31黄玉娟
英语学习·教师版 2019年11期
关键词:线索故事教学引言

摘 要:线索是故事教学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它是推进故事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隐形要素。本文将结合“为什么要提取线索”以及“如何巧妙提取线索,有效推进故事教学”来展开论述。

关键词:线索;线索的提取;故事教学

引言

英语故事教学是近年来小学英语教学中的热门话题。学生在阅读中获得语言输入的同时,也增加了阅读体验,培养了阅读品格。英语故事阅读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教师指导阅读阶段、教师监督阅读阶段和学生自主阅读阶段。目前,大部分学生还处于英语故事阅读的第一、第二阶段,个别优秀的学生已经进入第三阶段。教师指导阅读阶段是其他两个阶段的基础。在我国,教师指导阅读主要在课堂教学中开展,故事教学的趣味性和课堂教学设计的合理性是影响学生阅读能力发展的重要方面。

故事教学的模式在一线教学研讨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推动着小学英语教学改革往更广阔的方向发展。在多年的课堂研讨中,我们不难发现,虽然教师千方百计地想出很多“金点子”,但仍然觉得课上得很“散”,没有达到课堂内容由浅入深、化繁为简的效果。学生有时成了教师手中的“木偶”,学习方式和思维习惯任由教师说了算,可能一节课下来,也只是“窥故事一斑,而不见全身”。

故事教学中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线索,它是推进故事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隐形要素。简言之,故事是由点、线、面组成。“点”即语言点,包括词汇、句型、语法等;“面”即故事的情节;“线”就是一节课由“点”及“面”合理组合的要素。

提取线索的重要性

第一,巧妙地提取线索是发展学生思维品质的需要。线索使教学内容产生潜在的逻辑关系,帮助学生提高思维能力,便于学生整理、归纳和记忆,帮助学生构建语言支架,进而实现有效输出。例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板书了故事的脉络,巧妙地提取了线索,课后要求学生制作思维导图,对故事进行整理归纳,下一课时对故事内容进行复述。由此可见,在教和学的过程中,线索对思维的整理是至关重要的。

第二,提取线索是学生情感体验的需要。线索能够帮助教师突出故事的主题、突出情感主线,使学生的情感体验由浅入深,不生硬、不突兀。

第三,提取线索使课堂教学更高效,教学环节更清晰、更符合逻辑,整堂课不只是教学环节的简单堆砌,而是教学资源的合理整合。线索蕴含了文本的核心指标、关键要素和主干脉络,能起到提纲挈领、辐射全文的作用。在“整体语言教学观”的前提下,教师整体解读文本、提取线索与要素,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整体感悟、理解并浸润到故事中,课堂教学就化繁为简了。

如何提取线索

教师有了提取线索的意识后,该如何提取线索呢?在教学中,不难发现,有的线索是可以从文章表面文字中看出的,它贯穿文章始终,将文章联系为一个整体,可能是文章的主干语言,也可能是引领全文的图片,这样的线索可被称为显性线索或者明线。而有些线索却不容易让人找到,需从文章中分析得来,它同样也能推动故事情节发展,这样的线索可以被称为隐性线索或暗线。接下来笔者以几次故事教学为例,尝试说明应该如何提取明线和暗线。

1.明线的提取

(1)从标题或语言点找线索

以《新派英语》(New Parade)3B Story板块为例。

绘本标题是The Three Wishes,文中的主要语言点是: Id like to… I wish for… 本节课教师围绕“wishes”这条主线展开教学活动。

Step 1. Prediction (读前预测,封面解读)

教师提问:What is the man doing? 学生回答:Hes cutting down the tree. 教师提问:What is the title of the story ? 学生回答:The Three Wishes. 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What are the three wishes? 学生通过观察图片(见图1)进行猜测。 從图片信息中不容易找到课文中即将出现的三个愿望,教师引导学生进入下一环节。

Step 2. Picture reading (图片环游)(见图2—4)

学生快速读图,并在文中找出三个愿望:Wish 1—Id like sausages with my breakfast. Wish 2—Id like to see those sausages on your nose. Wish 3— Id like the sausages to disappear. 再结合三个愿望进行detail reading。这个课例就是以标题和主要语言点为线索的。

(2)图片中找线索

以《典范英语》5a Lesson 1 In the Garden为例。

图5是书中的Picture 2,这幅图是全文的主线。课文后面环节中出现的the jungle(本图中的草丛)、a mountain、a dessert(本图中的沙丘和沙堡)、giant strawberries、the flowerpot(本图中的草莓园)都在该图中埋下了伏笔。

Step 1. Title reading and prediction

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教师先从题目和Picture 2入手,让学生讨论:Whats in the garden? 学生通过观察图片能找出 the jungle、the mountain、the dessert、the flowerpot等;教师接着让学生讨论:What were the kids doing in the garden? 使学生初步感知和预测本文将会出现的场景。

Step 2. Picture reading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图片环游,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的图片,找出文中与Picture 2相呼应的场景。教师在黑板上写下文中出现的三个场景(见图6),接下来的教学环节则从这三个场景展开。

2. 暗线的提取

(1)以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主线

以《典范英语》4b Lesson 4 The New Baby为例。

故事从Joe生孩子这件事展开,从题目和封面中不容易提取线索,并且故事中有21幅图,内容较多。教师经过几轮研讨,深入解读文本,把故事分成 before the new baby coming、while the new baby coming、after the new baby coming 三个板块进行教学,这三个板块就是明线。故事中的Picture12(见图7)是一条暗线,极易被忽略,又不知放在哪个环节处理更好,最后教师决定放在before the new baby coming 这个部分。教师提问:What do babies like? What do babies do? 请学生展开描述。学生回答:Babies cry a lot. They like to play. They like to sleep. Toys make babies happy. 在此过程中学生学习新单词:teddy、rattle、scruffy、mattress、buggy、diaper等。同时,教师也模仿Picture 12的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把板书处理成贴书的样子,巧妙地把Picture 12 自然又艺术地处理了,恰恰因为这“明”“暗”两条线的结合,才使得这样的设计成了本节课的亮点。

(3)以学习者的价值评判、情感体验为主线

以《丽声妙想英文绘本》(第三级)The Singing Bird为例。

这篇绘本故事的语言量不大,情节简单,四年级的学生基本是可以独立完成阅读的。但教师如何能让故事讲解更有层次感,更丰满呢?如何能让教学环节启发学生思维,使学生能用更多的语言进行交际呢?这就需要教师依据学生的价值评判,提炼出一条主线——Keep her or let her out? (此句不是绘本中的句子)

课堂实例如下:

Step 1. Lead-in

① Sing a song about pets.

② Talk about your pets. 这一环节引出学生对宠物的爱。

③ Here comes the singing bird. 教师播放歌曲,同时教师出示道具鸟和学生打招呼。

④ 师生讨论:Keep her or let her out?

Step 2. Presenting

教师让学生快速阅读文章,找出故事的另一个主人公。

教师提问:Why did the king want to keep the bird? 学生细致阅读,从句子和图片中找出答案。

教师接着提问:Lets imagine, what would the bird say? 学生进行思考,增加对课文中情感冲突的理解。

教师再次提问:Keep her or let her out? 之后,教师播放视频并提问: Did the bird like to live in the cage? What did the king say? Listen and say. Then, lets act. 教师让学生朗读并模仿鸟儿作答:No. I am too sad! I am very sad! 渲染鸟儿的悲伤情绪。教师接着提问:What would the king do? 并讓学生思考作答。教师提问:Keep her or let her out?

最后,教室让全体学生自读文章,并通过缺词填空来检测自己读书的效果。

Step 3. Consolidation

教师播放整个故事的视频,并对故事内容进行了补充,使之更加丰富。

教师设置读者剧场,让学生重新分角色朗读故事。

教师再次提问:Keep her or let her out?

Step 4. The end

教师播放一个关于野生动物的视频,让学生再次感受对于“爱动物”的理解。

教师点出:Letting animals go is love. Keeping animals is love. Lets love all the animals. 使整堂课情感升华。

综上可以看出,教师会在每个环节通过朗读、跟读、表演、讨论等形式让学生进行情感体验,从而不断地产生情感冲突和情感升华,环环相扣,水到渠成。

3. 双线交织

以《典范英语》3b Lesson 26 Look Smart为例。

绘本围绕Kipper一家准备参加派对的幽默故事展开,Mom为孩子买了新的衣服,希望参加派对时每个人都look smart,在不断试装的过程中发生了“小意外”,最后参加派对时却没有人look smart 。明线是课文标题和文中的主要句型:I want you to look smart. You want me to look smart. 暗线是教师提炼的情感线:(1) Thats the life of the family. Sometimes theres happiness. (2) Thats the life of the family. Sometimes there are troubles. (3)That is the life of the family. Sometimes theres a surprise!

课堂实例如下:

Step 1. Lead-in

教师结合自己当天的装扮问学生:Its a big day for me today. So I put on my smart clothes and I make up with my lipstick. Do I look smart ?

Step 2. Title reading

教师带领学生解读封面和标题:Maybe the family will go for a party, because they all look smart. 接着,教师呈现本套绘本中学生曾经学过的fun parties,结合不同的主题派对,介绍人们穿戴不同的服饰,引导学生说出:They look beautiful / smart / cute… 同时第一次呈现暗线:Thats the life of the family. Sometimes theres happiness.

Step 3. Picture reading

学生读绘本中的图3—5,图中内容为妈妈让几个孩子试穿衣服。学生一边阅读一边操练句型:Put on… I want you to look smart.

学生读绘本中的图7—9,教师让学生read the pictures and find out the troubles, 结合chant演绎。此时第二次呈现暗线:Thats the life of the family. Sometimes there are troubles.

读绘本中的图10—11,图片的内容是关于Solve the troubles。Everyone wanted to look smart, so they washed or changed their clothes.

读绘本中的图12—13,内容为当家人都正装出席派对时,才发现所有人都穿得非常随意。此时第三次呈现暗线:That is the life of the family. Sometimes theres a surprise!

情感升华至此,学生早已被故事情节深深吸引,更被教师提炼的情感线所牵引,最后教师以“Just like a box of chocolate, you never know what is next.”来结束全文,使学生的体验上升到了更高的艺术和文学层面。

结语

在故事教学中,如果教师所教的文本有非常清晰的线索,读者能从表面看出人物关系、事件发展和故事结构,这些就是文本的明线。暗线是贯穿文本始末的,读者根据表面的关系、情节的发展分析出来的深层次的内容。一般来说,暗线是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或内涵。当然,不是所有的故事都需要有线索。但教师帮助学生分析了线索并形成思维导图,这有利于学生厘清文章的脉络和结构,进行复述、总结等,从而有效提升思維品质。

参考文献

安德森. 2008.学习、教学和评估的分类学(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修订版)(简缩本)[M].皮连生,译.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王蔷,陈则航. 2016.中国中小学生英语分级阅读标准(实验稿)[M].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12.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黄玉娟,小学一级教师,苏州外国语学校小学教导处副主任。

猜你喜欢
线索故事教学引言
药用植物野外实践体系构建研究
在故事教学中培养学生英语语用能力
电影《钢琴师》中音乐设置与剧情关联探究
模仿故事角色
地方电视民生新闻如何找线索
改变与回归
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物流问题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