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社会思潮传播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认同的影响分析

2019-11-30 04:04邵笑
青年与社会 2019年28期
关键词:培育价值观大学生

邵笑

摘 要: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和网络信息化的融合发展,互联网日益成为各类社会思潮传播的重要平台。新兴思潮利用网络传播以谋求政治利益的伸张,已经在中国沉寂多年的思潮则借助网络加以包装复辟,以新的形态试图争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和话语权,对大学生的价值观认同产生了负面影响。本研究在网络社会思潮发生发展的形态与演進脉络基础上,着重构建具有实效性的网络思潮引领路径。

关键词:网络社会思潮;大学生;价值观;培育

当前,网络成为各种社会思潮同我国主流意识形态争夺领导权的较量场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各种错误思想和主义在网上广泛传播和迅速蔓延,严重消解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我国的指导地位。高校大学生作为网民的主力军,在接受信息的同时也受到各类社会思潮不同程度上的影响,但大学生人生阅历不够充分、理论学习不够深刻,很难分辨加以包装后的社会思潮及其目的,其价值判断和选择容易便宜,进而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产生深刻影响。在此背景下,本研究旨在从网络社会思潮传播出发(以下简称网络思潮),探讨对高校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下简称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在有效把握网络思潮的聚合方式和传播形态,分析了网络思潮传播下影响大学生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具体含义,力图构建具有实效性的大学生认同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

一、网络思潮的发展形态与演进脉络

(一)网络思潮传播的特点的变化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促使网络结成了一个与现实社会既有差异又相互交融的社会空间,社会思潮的本质规定了它必然要寻求最广阔的传播平台以争取更广泛的人群,这就内在的决定了它不会忽视网络这样一种载体和方式,而网络不仅更新了社会思潮的传播方式,也造就了与传统思潮相互依存的新思潮形态,具体呈现出以下的特点。

一是形态趋于多元和交互。首先,广泛的网络空间为思潮的传播提供了可能性,当代中国思潮不仅异常活跃,而且呈现出空前的多样性,民族主义、民粹主义、虚无主义等等传统的思潮借助网络发声发展,与此同时也促进了新形态的网络思潮的产生,这些思潮不仅包含了传统思潮的特点,甚至生发出网络化的新特质。其次,思潮的网络传播还表现出交互化的特点,随着网络思潮的多样化,各种思潮之间逐渐打破彼此之间的壁垒,相互吸纳和融合,彼此交叉,以求得最广泛的传播。有些网络上传播的思潮甚至只是假借其他思潮的理论内核而进行自我包装,缺乏明确的政治主张和成型的理论力量,仅仅潜隐在一些网络舆情当中。二是内容偏向现实和通俗。传统的思潮具有极强的政治目的,因此大量思潮主要以政治诉求为皈依,然而在网络上,思潮的内容也呈现着较大的变化,开始更向现实性和通俗性偏移。比如,因为网络时空的不限定性带来了更普遍的表达方式,从而促使了“草根文化”的兴起,给了更多普通人以自我表达和发声的机会和场域,因此网络社会思潮的表现内容也开始向社会性倾斜,从而吸引更广泛人群的关注,以实现其增强自身影响力的目的。

(二)网络思潮传播主体的变化

传统的社会思潮是分三级扩散的,第一级是核心层的精英和理论家、第二级是知识分子群体、第三级是广大群众。互联网具备时间的非限定性和空间的广域性,给个体获得了更多的表达个人思想的机会,对社会思潮传播的主体产生了影响。尤其是网民的大众化特性,使更多的人更偏爱利用网络载体进行自我宣传,并享受着网络带来的话语平等权,基于此,网络社会思潮的主体话语权和主体本身开始产生了变化,具体体现在,打破了原有的社会思潮传播机制,使得社会思潮的创造者、传播者和接收者在很多场域里,都有可能是同一群体。

(三)网络思潮传播方式的变化

传统社会思潮传播形式大致包括学术形态、文艺形态、舆论形态、宗教形态和政治形态,一开始的传播范围有限,主要在知识分子内进行发酵,后经文艺、宗教、舆论等形式传向社会大众,形成社会思潮。与传统社会思潮不同的是,网络社会思潮表现为传播手段的多元化,网络社会思潮传播者综合运用多种渠道进行宣传,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例如,通过开设网站和个人网域的形式,通过撰写文章,发布时事评论来传播其核心观点,这时,具有民众本位的草根性文化及标语因其能激发更广泛的认可而深受偏爱,这一部分的变化也与网络社会思潮传播的主体产生变化有关。

二、网络思潮传播有效引领的实践探问

网络思潮的传播因其多元复杂的特性对大学生的思想意识正在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也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培育提出了时代性的难题。基于此,反思和重建引领思潮的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关注网络思潮的传播形式和载体优化策略

大学生的思想认识往往代表了一定的趋势,具有一定的先进性,他们对于一些问题的关注往往反映了一些有价值性的问题。网络思潮中虽然整体上在传播消解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内容,但应当看到,其能够受到大学生的重视,是有其合理成分在的。培育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首要的就是找到契合大学生成长特点及根本需要的因素,不能机械的以反对网络来加强认同,而是要充分关注到网络思潮的传播方式和载体,充分把握网络传播特点,具体设计与之相契合的不同策略。包括在互联网平台如何设计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课程、如何控制思潮的传播主体和主题、如何优化传播形式与载体、如何引领和培育“网络意见领袖”等等。

(二)完善思潮网络传播系统控制体系的构建

网络思潮的传播因其多元性和潜隐性不容易被发掘,因此如何做到有效引领鉴别,帮助大学生澄清错误认识,加强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还是具有较大难度的。完善对网络思潮的监控体系是关键任务。这里包括监控体系的组织建构、人员配备、控制手段完善、预警机制设立、运行监测等等环节,对于监控体系的积极构建,有利于优化网络思潮的鉴别效果,打破网络思潮无法鉴别的劣势,主动筛选有益成分,为培育大学生价值观提供积极的参考。同时也要看到,核心价值观不仅包含观念层面,同时还包括实践和心理等多重维度,具有强大的包容性,在培育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认同,引领网络思潮的过程中,可以考虑到更加年轻的方式,采取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创新培育手段和途径,以期达到良好效果。

(三)营造良好网络环境积极落实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

网络具有自主性、多元性和共享性,这就给学生的自主感受提供了广阔空间,因此对网络环境的营造尤为重要。良好的网络环境具有较强的导向作用和感染力,但如何实现对网络思潮的有效引领关键在于马克思所说的“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或自我改变的一致”,即要实现核心价值观培育活动与环境的改变和大学生的活动相一致,从而促进大学生核心价值观认同的良性循环。与此同时,也不可忽视对于青年学生干部和教师的建设,充分发挥全员育人,他们的“意见”对每一位学生的成长都会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和促进作用,积极发挥青年教师和学生干部的带头作用和辐射作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引导其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民族复兴同向同行,为落实大学生认同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打下良好基础。

总言之,在当前背景下开展网络思潮传播视域下对大学生社会核心价值观培育问题的研究,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持和新时代大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需要不断重视并深入推进,继续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多重维度,为有效培育大学生价值观持续做出有益探索。

参考文献

[1] 费萍.在凝聚价值共识中引领社会思潮[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19(01):44-50.

[2] 王璐,赵昆.浅析多元社会思潮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影响[J].山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8,31(04):19-22.

[3] 王海容.社会思潮的网络传播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J].继续教育研究,2016(06):92-94.

[4] 李亚员.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潮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

[5] 方付建.网络空间社会思潮传播策略研究[J].电子政务,2012(12):76-79.

猜你喜欢
培育价值观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大学生之歌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开展『三扶』 培育新农民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