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高中英语同课异构教学探究

2019-12-02 02:41蒋春荣
广东教育·综合 2019年11期
关键词:加州导图文本

蒋春荣

为进一步探索高中英语智慧课堂教学,深入研讨基于学习活动观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东莞市教育局开展了智慧课堂专题研讨活动。活动由一位学科带头人与一位教学能手同课异构人教版模块八Unit 1 Reading部分。该部分包含一篇从多元文化层面阐述加州历史概况的文章。

参加本次活动的是A教师和B教师。笔者选择两节阅读课进行对比与分析,提出在阅读课践行英语学习活动观应该符合以下三个原则。

一、设计学习理解类活动,促进学生了解语篇承载的文化价值,并形成新的知识

1. 指向感知与注意的学习理解类活动

在导入环节,A教师围绕California这一主题播放了一段“California Gurls”的音乐,让学生对加州的黄金海岸线、阳光、沙滩等形成初步了解,激发其参与课堂活动的兴趣。接着,A教师又播放了一段介绍加州的小视频,将学生再次引向文本主题,激发探究加州文化的强烈好奇心。在欣赏视频前教师提出一个问题:What other information about California can you find?学生立刻回答delicious food, sunshine, pleasant climate, multicultural, immigrant等与加州有关的词汇。通过师生间的互动,A教师呈现部分新单词(multicultural, immigrant,lifestyle等),帮助学生扫清了阅读障碍。

B教师以Imagine Dragons一首节奏感极强的“Believer”点燃学生的激情,为学生营造活泼生动、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B教师还通过KWL Chart和精美的图片,唤起学生的背景知识和阅读兴趣。KWL Chart中的K代表what I know,考察学生的知识储备,B教师提问:“What do you know about USA?”激起了学生探求有关美国知识的欲望,激发了学习California的兴趣。W代表what I want to know,学生经过思考与讨论,在表格里写下“What attracts people to immigrate to California?”multicultural state, pleasant climate,relaxing lifestyle等知識,这一环节为学生设立了一个明确的阅读目标,并督促和帮助他们进行阅读和理解。而L代表what I learned,学生要列举他们学到的知识。

2. 指向概括与整合的学习理解类活动

A教师在阅读环节,首先安排学生通过快速阅读概括文章的大意,再把文章分成三个部分,概括每部分的段落大意。

在此过程中,A教师鼓励学生对信息进行提炼和分类,在培养获取和处理信息能力的同时,训练内化和熟练运用语言的能力。

B教师安排学生根据插图和标题预测文本内容。标题和小标题是文本的概括和缩影,插图是文本的浓缩与简化,解读标题和插图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推断等能力,提升思维的逻辑性与创造性。B教师充分利用精美插图创设主题语境,呈现illustrate, immigration, racial等生词,为学生阅读扫除部分障碍,加深他们对主题的理解。在读中环节read for gist,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主旨大意与小标题的关系,帮助其构建文章框架示意图,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以及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如图1、图2)。

对比与分析:两位教师都是围绕California设置语境,利用视频和图片激活学生已有的背景知识,鼓励学生积极探究主题。但是在营造和谐氛围,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方面,B教师显然更胜一筹。在设计第2项活动时,两位教师都注重通过问答、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以及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帮助学生真正理解语言意义和语篇所承载的文化,形成新的知识结构。

二、设计应用实践类活动,促进学生内化语言和文化知识,并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A教师通过问题“What is a mind map?”引导学生讨论构成思维导图的四要素。学生经过讨论得出“Four Factors of a mind map are key words, lines, colors and images.”A教师提示学生了解每一段的重点信息,以及各国移民的历史故事等具体信息,并进行加工,促使学生输出要点。学生根据思维导图,在文本中寻找细节信息,并向同伴介绍加州移民与当地土著的融合过程,各国移民的历史故事及其对加州所作的贡献,以及加州多元的历史文化。A教师在展示两种思维导图结构以后要求学生构建自己的思维导图。学生在此过程中对文本进行了深度理解和分析,提升阅读中思维的参与层次,变浅层阅读为深度阅读。

本节课中B教师把学生分成三个小组,分别扮演Native Americans, The Spanish和Gold Miners,引导各小组阅读不同的段落,再自主讨论、设置问题链。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交流合作,教师与学生共同设置了如下问题链:

1. Where did the Russian hunters originally go?

2. When did they begin settling in California?

3. How many Russian-Americans live in and around San Francisco?

4. When might the Native Americans settle in California?

5. How did the Native Americans come to America?

6. How was the life of the Native Americans?

7. Which state do most Native Americans live in today?

8. When was California ruled by Spain?

9. Where did the Spanish settle two centuries later?

10. What was their ministry?

11. How did the US get the California back?

12. What was the first or second language in California?

13. What was discovered in California in 1848?

14. What did the gold miners do?

15. What is the purpose of the passage?

16. What is the authors attitude towards the future of California?

17. What is the topic of the passage?

18.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ir dream?

19. What do you think of those gold miners?

20. What problems do you think might arise in multicultural community?

筆者对上述问题链进行了统计,1至14是展示型问题,15、16和17是参阅型问题,18、19和20是评估型问题,分别占问题总数的70%、15%和15%。这些问题由浅入深,环环相扣,构成有机整体。在教学过程中,B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提出从理解到应用,从分析到评价等有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的思维由低阶向高阶稳步迈进,从而达到发展思维品质的目的。

对比与分析:A教师要求学生围绕加州历史这一主题,提取文章的关键词,形成不同的分支,并细分成不同的层次,将内容具体化。启发学生通过观察和探究得出结论,以“the History of California”为主题,用思维导图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B教师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分小组用问题链的方式自主连续追问,追根溯源,纵深挖掘,拓宽他们思维的广度和深度。B教师在本环节设置的问题链抓住了课文的核心,激发学生对加州多元文化的学习兴趣。

三、设计迁移创新类活动,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并促进核心素养的提升

A教师在教学的最后环节,通过对比加州的移民与文化,自然与人文,繁华与落后,引导学生从environment, employment, population, education, religious belief等角度展开充分的讨论,鼓励他们运用文本中所学语言表述自己对加州这个多元移民社会的思考。这一表达观点、情感和态度的活动,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实现核心素养的提升。

B教师设计了两个迁移创新类活动,设置了与主题California相关的新情境,引导学生解决新的问题。第一个活动也是让学生分组讨论移民社会可能出现的问题,不同的是,B教师首先导入一个与主题相关的视频《亚洲人遭遇的偏见囧事》。视频中六个亚裔美国人分别从学习、生活、社交、文化、职场等方面描述自己在美国遭遇的挫折与偏见。该视频为学生搭建了脚手架,学生可以更好地找到切入点,多角度地评价加州这个多元移民社会可能存在的问题,有助于实现深度学习,促进核心素养的提升。第二个迁移创新类活动指向想象与创造。教师将旧金山湾区与粤港澳大湾区进行对比,引导学生构想我国大湾区的光明前景,提高学生对我国经济多元发展的自信心,培养学生家国情怀。

对比与分析:A教师在设计迁移创新类活动时结合主题California,用心设计新的语境,鼓励学生自主解决新的问题,提高能力,提升学科核心素养。B教师的两个迁移创新类活动能够拓宽学生知识面,开阔学生的国际视野,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并促进素养的提升。因此在设计迁移创新类活动环节,B教师显然更胜一筹。

责任编辑 魏文琦

实习编辑 龚 晶

猜你喜欢
加州导图文本
见证!草鱼、加州鲈再度崛起
烃思维导图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加州鲈肝脏养护
明年或激增40%?华中3万多吨加州鲈市场谁能笑到最后?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