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本土文化助推特色学校创建

2019-12-02 02:41邓广鸥
广东教育·综合 2019年11期
关键词:儒林九江特色学校

近年来,佛山市南海区九江镇教育围绕南海区“品质教育,学在南海”的发展思路,充分发挥九江本土文化资源优势,紧扣“打造特色课程体系,提升学校办学品质”的主题,创新教育管理机制,打造由“一校一特色”向“一校一品牌”转变的教育格局,现已初步形成区域影响力,全镇特色学校创建的整体成效显著。

一、建立机制,搭建平台

为进一步推动中小学特色学校的持续健康发展,九江镇教育局先后出台多份文件及评价方案,为全镇中小学校打造品质学校提供保障。如于2014年4月制定的《九江镇中小学校开展特色学校建设活动实施方案》,出台“资金扶持”“专家引领”“创新机制”“考核评价”“加强宣传”等策略和措施,计划从2014年起,利用三年时间,在全镇中小学内广泛开展特色学校建设活动;为提升校长的课程领导力、教研人员的课程指导力、教师的课程开发力和实施力,九江镇教育局又于2017年3月制定了《九江镇中小学特色校本课程创建工作方案(2017年3月至2020年2月)》,计划以三年为周期,在全镇各中小学推进“特色校本课程”的创建工作。

为呈现各中小学的特色学校创建成果,九江镇教育局于2016年5月举行了全镇“办学规范,品质领先”示范学校的评选,九江镇初级中学、九江镇沙头中心小学、九江镇儒林中学、九江镇石江小学等八所学校获得九江镇2016年“办学规范,品质领先”特色发展成果优秀奖。九江镇教育局还于2017年11月开展了九江镇2017年优秀“特色校本课程”申报评审活动,各学校从课程的开发、实施的目标、课程的实施、课程的成果等方面进行创建与申报,经过第三方评审,海寿小学《陶艺实践与探索》等15门精品课程被评为九江镇首届优秀校本课程。

二、理念引领,探寻特色

创办特色学校是回应现代社会对复合型人才培育的时代需求,也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九江镇教育局要求各学校借助九江独有的儒林文化、龙舟文化、渔耕文化、酒文化、华侨文化和饮食文化,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好学校特色发展行动计划,做好学校特色发展的顶层设计,并打造一支高素质、有特色的教师队伍。

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是创办特色学校的根基所在。近年来,九江镇教育局积极创设学习平台,为特色品质的提升提供专业引领,邀请了华南师范大学梁永丰教授、广东第二师范学院闫德明教授、广东省教育研究院黄志红博士等到学校进行学校特色建设的现场指导和诊断,围绕学校特色品牌的设计、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开设等,与中小学互动交流、共同研讨。

经过多年的努力,九江镇各中小学已形成“顶层设计,课程切入,行动研究”的创建路径,将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和课程建设相融相生,形成了基础型课程校本化、拓展课程模块化、综合性课程主题化的课程建设格局,并擦亮了九江“科技创新教育”“传统体艺教育”和“爱心德育教育”三个特色教育品牌。

三、课题支撑,促进提升

目前,九江镇共有七个特色发展课题获得南海区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的立项(其中有两个特色发展课题获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的立项),是全区立项比率最高的镇街。九江镇教育局“区域推进特色学校创建的机制和路径研究”的成功立项,将在镇域层面上对全镇中小学特色学校的创建作出科学的统筹与引领。

四、挖掘本土文化,构建特色校本

构建特色学校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以本土资源为核心,关注课程资源的差异性,构建特色校本课程。九江地处珠三角腹地,是千年古郡南海的一个儒林之乡,文化底蕴深厚,有着崔氏大宗祠、吴家大院、烟桥古村、良二千石牌坊、探花桥、慈悲宫牌坊、“旌表节孝”牌坊、鹭鸟天堂等历史文化景点;龙舟、渔耕文等丰富的民俗文化。

本地特有的人文、历史、自然以及经济等资源是九江镇各学校创建学校特色的宝贵财富。为此,镇教育局于2015年5月编辑出版了《璀璨儒乡 魅力九江——九江镇乡土教材读本》,分为“地灵篇”“人杰篇”“物丰篇”“情浓篇”“发展篇”五大板块,详尽地展现了九江的古往今来,以便让九江的学子们更好地了解九江,传承家乡文化,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2018年6月,九江镇教育局联合妇联、团委等部门单位,制定了《九江镇创建社区教育基地实施方案(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将继续深挖本地文化教育资源,着力打造“远航九江”教育基地 、“烟桥古村”教育基地 、“吴家大院”教育基地、“儒林九江”社区教育基地四大教育基地,力争两年内构建“远航九江·匠心同行”“烟桥古村·正道同行”“吴家大院·大爱同行”“儒林九江·经典同行”四大课程体系。

学校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之一,镇教育局要求各学校根据本地资源优势,利用九江现有的慈悲宫牌坊、吴家大院、烟桥古村、崔氏大宗祠、良二千石牌坊、探花桥、“旌表节孝”牌坊、鹭鸟天堂等历史文化景点,选准特色项目为支撑,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课程。比如九江中心小學的体育课结合九江“中国龙舟名镇”特色,开展划龙舟教学,上东小学、儒林一小凭借附近的周家、关家武馆开发了武术进校园的课程。儒林中学与华光中学的语文课引入“儒林文化”与“红色教育”,开发大爱教育与正道教育课程。儒林二小充分利用九江特有的“桑基鱼塘”资源,组织学生参观鱼苗场,开展相关的综合实践课:音乐课上,学生以班级为单位自行编排鱼苗养殖的舞蹈,将九江桑基鱼塘的特色用音乐与舞蹈巧妙展现出来;美术课,学生创作九江养殖业发展的连环画,并进行作品展示。这就实现了以物教人、以景化人,在潜移默化中发挥出育人功效,切实提高特色办学的可行性与可示范性。

一所学校的特色在于文化,文化是学校精神的体现。每一所学校都有自身的潜在特色文化,都可能发展成为特色学校。因此,我们要加大对特色学校品牌创建的投入力度,充分挖掘本土资源,助推特色学校创建。

注:本文系佛山市南海区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区域推进特色学校创建的机制和路径研究”(课题批准号:NH201704;主持人:邓广鸥)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儒林九江特色学校
悠悠的九江
新时期山区特色学校创建策略探究
管窥《儒林列传》中司马迁的儒学观
长干曲四首(其二)
植文化底蕴 办特色学校
教育部公布第三批国防教育特色学校遴选结果
“儒林有戏” 新瓶装旧酒 移步不换形
特色学校创建不该存在功利化倾向
从《史记·儒林列传》、《汉书·儒林传》看汉前儒学发展
永远跟党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