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长远发展更重要

2019-12-02 02:41龙建刚钱昭君
广东教育·综合 2019年11期
关键词:素养学校课程

龙建刚 钱昭君

教育为未来社会培养人才,但与社会发展的速度相比,学校教育的内容往往存在滞后性,所以,比起书本知识的教授,我们应该更注重学生的长远发展,教会他们终身学习的能力,为他们的终身教育奠定基础。在这方面,佛山市华英学校有其独特的“教育秘方”。

“在华英学校的三年里,我学到的不仅仅是课本上的知识,更多的是持续求知的能力,为人处事的道理,以及志存高远的抱负。”2009届校友,毕业于清华大学的罗从焕如是说。

华英学校的毕业生中,还有许多和罗从焕一样的具有持续学习能力的人。他们自信、自律,友善、有担当,表达能力与实践能力强。而这一切不仅得益于华英学校厚重的文化底蕴、优良的教育传统,更得益于学校“可持续教育”办学理念。

办学理念的传承:从“绿色”到“可持续”

华英学校是一所百年老校。她的前身是1913年创办的佛山华英中学,1999年从佛山市第一中学分离出来独立复办。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著名科学家彭加木、全国政协原副主席叶选平、国际著名经济学家张五常等都是华英学校的杰出校友。

追溯历史,在1999年复办时,学校就提出“科学与人文并举,规范与个性共存”的办学理念,积极创建“绿色教育”(即“崇尚科学、弘扬人文、遵守规范、发展个性”的教育)。

“绿色教育”的办学目标是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努力求知、自由表达的科学品质;形成关心他人、关心集体、关注生命、热爱生活、国家至上、社会为先、求真求善求美的人文素养;让自己与社会和谐发展。

进入新世纪之后,华英学校一直遵循“绿色教育”的理念,引导学生用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去追求学问,要求学生用求善求美的人文素养来面对生活。这种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养成奠定基础。

“可持续教育”的种子一直孕育在“绿色教育”的理念中。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市八一学校考察时指出,素质教育是教育的核心,教育要注重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注重学用相长、知行合一,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的指导下,2017年起,华英学校根据新时代发展需要,全面总结百年办学经验,系统开展了构建校本培养体系的实践研究,逐渐确立了“可持续教育”理念,为学校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何谓可持续教育?可持续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为目标的教育。可持续教育体系是华英学校依据“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和全人教育的传统,确立的以注重学生发展性素养形成的价值追求所建立的校本培养体系。这与“绿色教育”在本质上有很多相通之处。

培养目标的创新:从注重应试到“九大素养”

中国传统教育体制严重缺乏科学思想和科学文化的知识体系,为了改变这一局面,曾经的华英中学特别重视理工课教育,课程设置有语文、英语、政治、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音乐、体育等。

初中学校作为小学和高中的过渡期,在教育者和家长的心里,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初中成绩优异的学生,高中阶段成绩也不会差。”由于社会上这种普遍的从众心理,初中学校更是容易形成“分数为王”的风气。

可持续教育理念就是针对目前初中学校在学生培养上过于急功近利的现状而提出的。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

华英学校在全面落实“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形成的基础上,创生出华英学子必备的九大发展素养——“规划、阅读、锻炼”三种优秀习惯,“友善、勤奋、担当”三种关键品质,“思维、表达、实践”三种核心能力。

“培养优秀习惯,创第一流学习”是学生的座右铭。为培养规划习惯,每位学生都有一本“学习计划本”,认真制定每天的学习计划,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使学习生活高效高质。作为“广东省书香校园”,学校致力于“把学校建在图书馆中”,率先开设每周2节的语文阅读课和每周1节的英语阅读课,学生能够在阅读中获得乐趣与智慧。学校体育场馆充足,定期开展体育节、“校长杯”篮球足球赛等活动,倡导学生积极参与,每天坚持锻炼,成为身心健康的卓越人才。

“友善待人,勤奋学习,勇于担当”是每个班级的核心价值观,融入班训班规之中。每周主题班会课都是师生总结核心价值观实践成效的好时光,例如分享好人好事,树立学习榜样,履行班干部、科代表、小组长职责等。“多一点书卷气,多一点儒雅风”是学校流行语,引导学生把尊重和礼貌贯穿在自己的言行举止之中。学习小组研讨氛围浓厚,同学之间同磋互励,积极进取。学校定期组织“大爱华英”活动(敬老院慰问、与外来工子弟学校联谊、到山区捐资送暖),让学生肩负起现代公民的社会责任。

培养思维能力,尤其注重让学生学习与掌握思维方法;培养表达能力,兼顾口语和书面语表达,实现思维的外化;培养实践能力,旨在让学生把课堂中学到的理论拿到实践中去检验、改造、提高,从而达到先贤所谓的“知行合一”的境界。学校数学科组在年级开展数学思维集训活动;学校每年举办文化节、科技节,语文科集体诵读大赛倡导读诗书、诵雅言,政治科“资讯达人魅力秀”动员和引导学生评说时政热点,英语科口语趣配音、作文比赛双管齐下;科技创新中心开设FRC机器人、無人机操控等课程……各门课程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从注重应试教育到培养具有“九大素养”的“有中国灵魂,有国际意识,综合素质强,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现代中学生”,华英学校在培养目标上大胆创新,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课程路径的选择:从单一到“四大课程”体系

作为一所市属初级中学,2017年以前,华英学校在课程设置上跟其他初中一样,以国家课程为主,注重多种学科课程的教学,给学生的自主性选择较少。

在“可持续教育”理念的引导下,华英学校的课程体系发生了较大的变革。学校围绕“可持续教育”和“九大发展素养”的核心,着力打造具有华英特色的“四大课程”体系。“四大课程”包括 “三年一盘棋”国家课程、“三成三齐”德育课程、“科学·人文”实践课程、“中西融合”国际课程。

“三年一盘棋”国家课程

在华英学校,学生的上课体验别具一格,学校各科组老师会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特征,以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共同精心研制“三年一盘棋”教学规划,围绕知识、能力、素养等维度,规划初中三年教学的总体目标和分阶段目标,分步骤、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真正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快乐、学得高效。

“最直观的表现是拓宽课堂容量。”华英学校语文教师卢嘉昕介绍,由于制定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老师便不会局限于课本知识,而是研精覃思地整合课程内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升各方面的能力和素养,如设计“素材积累本”“学习计划本”等。

各科组以“自主性课堂”研究为支撑,开展学科核心课题、小课题研究,“同课异构”活动,分阶段有计划地把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落实到每一节课中。

“三成三齐”德育课程

在华英,学生人手一本“学习计划本”,计划本的内容从学生学习规范到填写每日计划的样板,体现了华英学校对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习惯的良苦用心。除了每日的作业登记和学习计划制定外,“学习计划本”中还精心设计了“周末学习计划”以及“每周感悟与反思”,以详细、系统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养成自主学习和规划的好习惯是华英学校初一学生的“必修课”。在华英学校三年的学习中,华英学子将接受“三成”德育养成教育,华英德育着重对学生进行耳濡目染的品行引领和道德熏陶,致力于学生的“全人格”塑造。以学生“内化”和“自律”为轴心,以“三成”( 即初一成型、初二成人、初三成才)教育为主线,以“三齐”( 老师、学生、家长齐思考、齐参与、齐发展)模式为德育途径,着力培养学生自律、自主、自强的人格和成习惯、懂感恩、明责任的品质。

“科学·人文”实践课程

在“可持续教育”理念指导下,华英学校建立完善的“科学·人文”校本课程体系,内容涵盖科学探究、生命教育、文学经典、艺术涵养等领域,同时,学校积极利用校外资源丰富课程建设,引进国际培训课程、专业团队指导,开设70多门校本课程供学生选择,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多元发展的平台。

“菜单式”的课程体系,如同一个教育超市,学生在“超市”选购“商品”,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学习潜质,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

学校每年举办体育节、科技节、文化节、“校长杯”篮球联赛、足球联赛等大型活动,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施展才华、展示自我的大舞台。

“中西融合”国际课程

华英学校非常重视培养师生们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的视野和情怀,重视加强学生中西文化的交流和体验,定期组织学生前往国外游学交流,外派教师出国进修学习,并以积极的姿态步入国际教育舞台。

2009年,华英学校与香港教育机构达成协议,成功引进剑桥大学国际考试中心的IGCSE国际课程,成为广东省内第一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让学生同时在初中阶段接受国内初中及剑桥大学考试中心IGCSE课程体系的学校。在此基础上,随后开设了全日制的A-LEVEL国际课程高中班,让更多佛山学生在佛山读书也能“直升”国外大学。

经过多年的探索,华英的国际教育已形成“以国内课程为主体、以国际课程和校本课程为两翼的双语课程体系”。

华英学校高中国际班自开办以来,历届毕业生在国际高考中均取得骄人成绩,实现了连年辉煌。近五年毕业生,17.5%被世界排名前10的大学录取,55%被世界排名前50的大学录取,升学率100%,在国内同类学校中成绩斐然。

教育成果的收获:从区域名校到“华英现象”

华英学校通过“可持续教育”教育体系的创建,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还树立了属于自己的“可持续教育”品牌,从佛山市的区域名校中脱颖而出,在社会上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华英现象”。

学生发展有后劲

“综合能力强,发展有后劲,是华英学生的特质。”华英学校校长邓超祥强调。“发展有后劲”也是社会对华英学子的共同评价。

华英毕业生不但中考综合指标连年保持第一,在高一级学校或在工作岗位中表现出来的综合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更是独树一帜。翻开华英学校的毕业生名录,在高考中大展身手的优秀学子比比皆是。2017年,佛山市第一中学共有9位同学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预录取,其中,华英学校毕业生就占了8人;2018年,多名华英毕业生考入全省前100名……

“迎进有志者,送出栋梁才”,如今华英学校优秀学子的身影已遍布全球。美国苹果公司总部杰出成员吴山;成功挺进欧洲足坛,加盟西乙穆尔西亚青年队的足球运动员黄钊溢;登上央视主播舞台,成为冉冉新星的主持人张楚雪……他们都是华英学校的优秀毕业生。

学校发展有品质

在“可持续教育”发展理念的指引下,华英学校无论是教学管理,还是德育管理,都实现了制度化、科学化,富有实效性。学校始终肩负立德树人的时代责任,教育教学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成为了一所“领导肯定,同行认可,社会赞誉,学生向往”的现代化名校。

学校先后被评为广东省一级学校、广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广东省德育示范学校、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单位、国家级网络课程研究实验学校等。众多荣誉,见证了华英的成长之路。

学校教师在各项教育教学评比中也屡获殊荣,如梁中颖参加全国语文教學比赛荣获一等奖,王进荣获第二届新世纪杯全国初中数学优质课一等奖、全国第七届数学青年教师优秀课评比一等奖,陈敏菁参加广东省数学优质课评选荣获一等奖,等等。

华英学校在成长,在转型,它从一所区域名校成为独具特色的现代化名校,在广东省甚至在全国都享有盛誉。而始终肩负立德树人的时代任务,树立可持续教育的理念,通过构建科学多元的课程体系,培养具有“九大素养”的现代初中生,从而为未来社会培养具有可持续学习能力的、全面发展的人,这便是“华英现象”成功的秘方。

(本文图片由佛山市华英学校提供)

猜你喜欢
素养学校课程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学校推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