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保险公司总经理的反省:我们关于保险的认知90%都是错的

2019-12-02 10:07张科
投资与理财 2019年6期
关键词:佣金保险产品储蓄

张科

1

保险行业一个残酷现实是,从90年代初到现在,客户平均保额变动不大,已经远远落后于时代需求

目前保险业存在多重问题,想要厘清问题的根源,首先就要回归事实的本源。一个基本事实是,从90年代初到现在,老百姓的平均保额变动不大,重疾险平均理赔额仍在8万元左右,寿险平均理赔额也不到10万元。

面对这一基本事实,行业已经习以为常,一直漠然处之。这种情况显然是值得引起高度重视的:“90年代初期,那时的房价还很低,假设20万元就能买套房,10万元的理赔额,替代率就能达到50%。而现在房价高涨,一套房动辄200万元,10万元的理赔额如杯水车薪,其替代率仅有5%。”

“20年时间,在几代保险人的努力之下,保险替代率从50%降到了5%,而且与此同时,大家都感觉过得很艰难,即便大公司也是如此。”

2

产品是保险市场乱象的重要根源之一,产品捆绑则是终极问题

产品捆绑销售是市场营销中常见的情况,不少行业确实给消费者带来了实惠,但处于目前阶段的中国保险业,恰恰是产品捆绑带来了大麻烦。产品捆绑,导致没人能把保险产品说清楚。保险产品追本溯源,其实只有两项功能,保障和储蓄。

老百姓不懂保险,不是风险保障意识的问题,而是保险产品条款晦涩难懂,产品设计越来越复杂,保险公司将保障功能与储蓄功能捆绑在一起,最终的结果是把消费者搞晕。“我们脑子里关于保险的认知90%都是错的。”

产品捆绑,导致老百姓买不起足够的保障。由于保险公司习惯将保障险和储蓄险进行捆绑销售,才导致保费高企,导致消费者无法获得充足保障,同时也导致交易成本过高,客户利益受损。

一份10万元保额的重疾险,如果单纯按照保障险计算费率,年均缴费可能只有数十元或一两百元,然而如果与储蓄险捆绑在一起,则保费高达数千元。“好比消费者买一双袜子(保险保障),但销售人员却要求他必须同时买一双鞋子(储蓄功能)。这样捆绑销售导致的第一个问题是客户买不起足够的袜子;第二个问题是导致交易成本太高,损害了客户利益。”

3

产品捆绑严重侵害客户利益:全世界都不应该以两位数的佣金来销售储蓄产品

在销售领域,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即销售标的越小,佣金率越高;销售标的越大,佣金率越低。例如进价1元的打火机,售价5元是合理的,因为交易标的太小;但是对于房产销售,如果50%的佣金率,卖1000万房子,业务员得500万佣金,显然不合理,因为房产的销售标的太大。

保障险交易标的较小,但储蓄险交易标的往往很大,将两种功能糅合在一起产生的一个严重问题,就是提高了佣金的提取标准,损害了客户利益。

“很少有人思考对于捆绑的保险产品提取两位数以上的佣金是否合理,在这个问题上我最怕业内人士堂而皇之地说两句话:一是因为都是保险嘛;二是国外也很高,比如美国也是100%多。”

美国的保险公司对年金险支付的佣金比例很低,因为年金险几乎不扣初始费用。“全世界都不應该以两位数佣金比例去销售储蓄产品,因为这样一来,就无法保证给客户创收。给大家介绍一个法院判的案例:客户年交保费30万元,投保一款保险产品,交费4年。因家庭经济变故,无法继续交费,无奈选择退保,结果只退回59.8万元,前几年的保费都被佣金收入占用了。老百姓怎么会说保险好?”

捆绑产品有成套路的销售技巧:你和业务员谈保障,他和你谈收益(储蓄);你和他谈收益(储蓄),他就和你谈保障。捆绑销售保障险以及储蓄险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销售误导,模糊了消费者的保险认知,也最终抹黑了行业的声誉。

4

认为消费者喜欢储蓄返还型产品的观点是极其错误的。储蓄型产品“量力而为”,保障型产品“量需而为”,老百姓还是保障的刚性需求更迫切

行业主流观点认为,之所以返还型产品更加主流,主要是中国消费者的心理决定的,既想获得保障,又想获得返还,保险公司是为了适应消费者的心理,才主推返还型产品的。

这就是一种极其错误的判断。事实恰恰相反,正是由于保险公司将保险的保障功能与储蓄功能相捆绑,导致保费高企,才促使消费者寻求返还的。

“业务员给客户推销一款保险产品,每年保费动辄数万元,付出这么多,消费者当然要问什么时候返本。事实已经证明,中国消费者是完全能够接受消费型产品的,网销百万医疗产品,每年保费只有几百元,消费者是不会要求返还的。”

储蓄险是通用产品,买储蓄就像买衣服、买普通商品一样,其特点之一就是“量力而为”,家底越厚才能买得越多。而保障险需要“量需而为”,需要精准匹配风险需求,30来岁,上有老、下有小,收入却不见得很高,但他却需要较高额度的保险,是“量需而为”。

5

保障险和储蓄险是两股道上的车,各有自己的基本属性,但有人在刻意混淆

任何产品都有其基本属性,产品贵有贵的道理,便宜有便宜的原因,汽车售价有贵贱之分,保险产品保费也有高低之别,听上去似乎很合理,但需要思考的问题是,保险产品的基本属性是什么?即消费者花钱究竟买的是什么?

客户投保后,期望在出险时能顺利理赔,覆盖家庭和人身风险,因此,保障险第一属性是杠杆率,第二属性是赔付的安全性。只要具备杠杆率高、赔付安全这两个属性的都是好产品。其中赔付的安全性是靠监管环境和合同来决定的,在国内强监管的环境下,保险公司赔付的安全性几乎一致。

而储蓄险则大为不同,储蓄险应该归属于客户金融资产配置的一部分,是杠杆率较小的金融产品,其基本属性应该是收益性、安全性、流动性,且三者缺一不可。

其中“收益性”就要求保险公司不能在经营储蓄险的过程中“乱花钱”,因为在公开市场中,资产的投资收益率是一样的,如果保险公司在前期支付过高佣金,就会直接导致“本金”减少,就会直接拉低整体的投资收益。

6

保险产品捆绑的认知局限也会反噬保险经营,让大量的保险经营管理层和普通消费者一样陷入“无知”状态

为什么会出现产品捆绑的问题,根源在于国内的保险产品分类没有做好。由于保险产品分类没有做好,导致不同人对于保险的理解相差巨大,也容易导致保险公司经营管理者陷入混乱,将储蓄险和保障险混为一谈。

据悉,在美国,人身保险产品的分类非常简单,分为寿险、意外险和健康险、年金险。其中,寿险、意外险和健康险是保障险,年金险是储蓄险,其中寿险又可以进一步细分为定期寿险、终身寿险等等。

而在国内,人身险产品分类存在多种维度,导致业内人士对于保险产品如何分类缺乏明确共识,最常见的产品类型成了传统险、分红险、万能险、投连险等,但这种分类的方法是“生产工艺法”来分的,客户并不懂,导致人们对保险产品的理解相差巨大。

人们常说“保险是卖出去的”,指的应该是保障险,是寿险、意外险和健康险,这类产品应该支付较高佣金;而储蓄险,即年金险不应该支付太高佣金,因为其属性是流动性、收益性、安全性。

分类就是管理,管理必须分类,将保障险和储蓄险揉在一起,就会将事情搞得很乱,因为保险产品的分类没有做好,不同的险种也缺乏相关数据统计,导致保险公司的经营管理也容易陷入混乱,导致了错误理念的产生,根深蒂固地影响了行业的发展。

7

解决产品捆绑的一个突破口在于产品的条款标准化,同质化才能提高消费者鉴别能力

往往在谈到保险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时,最常见的表述之一就是“保险产品同质化”,以此为由,希望继续放开竞争,开发特色化产品。

人身保险,其实一共就7个:4个基础保障,定寿、意外、重疾、医疗;2个储蓄替代,养老险/教育金、中期储蓄;1个资产传承,终身寿险。只有这7类产品,为什么要创新?对于中国保险市场而言,保险产品同质化不是问题,不同质化才是问题。

由于每家公司的重疾险都不相同,而疾病定义又非常专业,不读5年医学本科,根本看不懂,导致保险消费者在投保之前都需要进行大量的权衡,而不同公司的营销员之间也容易互相攻讦,误导消费者。“解决重疾险问题,最重要就是进行条款通俗化,而最高级别的条款通俗化就是标准化。”

8

运营效率低下:老百姓的钱是用来购买保障和获取收益的,不是用来维护保险公司庞大的运行体系的

招人难是个险渠道面临的普遍问题,营销管理成本十几年来一直居高不下。为什么招人难?因为收入低、产能低;为什么产能低、收入低?因为“产品得不到老百姓认可,很难卖”,而之所以“得不到老百姓认可”,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保险公司“产品捆綁、运营效率低以及投资收益率低”,进而导致产品客户价值低。

9

投资效率影响保险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除了运营的效率,投资的效率也是影响保险公司盈利的重要因素。一家拥有千亿资产规模的保险公司,只要投资收益率提升一个百分点,利润相应就能增加10亿元。

“保险公司必须重视投资能力建设,这是保险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我们将产品进行拆分后,产品变得简单易懂,不用主动推销,消费者主动就会购买;相反,即便利用产品捆绑赚取了超额利润,但投资做不好,企业依然会亏损。”

10

保障险真正的核心竞争力是风险选择和管理能力,而不是销售,因为真正保障险杠杆比都很高

有观点认为,“性价比策略”取决于保险公司的战略和定位,但低价策略恶性发展就是价格战,价格战对行业发展不利。真是“价格战”吗?仔细分析逻辑,其实是保险经营层需要将保险保障和储蓄功能区分清楚,储蓄险考验险企投资的核心能力,保障险考验的则是险企风险选择和管控的核心能力。

产品价格低不一定不赚钱,价格高不一定就赚钱,赚钱与否,还取决于多重因素。保险公司的风控水平也直接影响保险公司产品价格,风控能力强,就可以提供更低价格的产品,保险公司还赚钱;反之,即使费率高,也亏钱,因为保险(保障)这种商品的杠杆比太高了。所以说,没有低价的保险,只有风控水平与价格相匹配的保险。

“有些产品定价高,是因为险企的风控能力不足。风控能力足够的情况下,保险产品即便很便宜,也可以赚到钱,甚至有的产品因为定价高,反而会加大风险。例如同样的一款老年人防癌医疗险产品,有的公司卖1万多元,有的公司卖1000多元,投保前者的消费者逆选择风险一定更高,而后者因为价格低,往往可以吸引到更多身体健康的人,从而分散风险。”

“在赢得老百姓喜欢的同时赚钱,才能体现保险公司真正的本事。把骗保的人排除出去,降低产品价格,是对社会负责,对客户负责。”

有的公司依靠信息不透明销售保险产品,结果投资巨额亏损,导致公司经营亏损严重,但高管照拿高薪,股东照旧分红,唯一损害的就是客户利益。这种情况下,就不仅仅是商业的问题、经营的问题,而是道义的问题。“保险的起源就是帮助穷人,而非有钱人欺骗穷人,欺骗是不道德的。”

猜你喜欢
佣金保险产品储蓄
爱心储蓄
储蓄方法面面观
线下餐饮转战外卖指南 深度解析佣金与流量
互联网保险新业态下的保险产品开发策略探讨
进股市前应确认券商佣金费率
企业年金基金配置投资型保险产品研究
试论民国时期外国在华有奖储蓄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