惩罚教育与道德教育在义务教育阶段相融合的效用

2019-12-02 07:08樊林武
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 2019年10期
关键词:效用义务教育道德教育

樊林武

摘 要: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尚未成年,心智幼稚,对自己的行为仍缺乏科学正确的判断,所以,经常出现一些违反校纪校规的行为,个别甚至出现违法的行为。自从我国1993年开始实施素质教育以来,义务教育有关政策特别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义务教育法》也明确规定“老师不能惩罚学生”,这样给一些问题学生钻了政策的“空子”,违反校纪校规行为不但不减少,反而在一些中小学校呈日渐严重趋势。由于受制度和政策的限制,不管问题学生违反校纪校规到什么程度,性质多么恶劣,老师只能从思想上进行反复教育,如果他们不听取教育,不悔过改过,老师也很无奈,因为学校不能对学生停学或开除。导致当前义务教育阶段部分学校的一些问题学生放任自流,为所欲为的现象。为了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进行更好地教育,本文将探究惩罚教育与道德教育相融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探究;义务教育;惩罚教育;道德教育;融合;效用

史上有“严师出高徒,严父出孝子”的优良传统。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饥笑中有爱迪生”。韩国教育法规定:学校可对问题学生实施惩罚。日本小学毕业考试不合格不许升初中,初中考试不合格不准许毕业,须重读直至考试合格才能毕业。鲁讯的启蒙老师寿镜吾先生是一个博学而又极为严厉的人,他的“三味书屋”里有戒尺,还有罚跪规则等。可见史上有严厉教育之例,也有外国严厉教育之鉴。我国自从实施了素质教育以来,义务教育阶段倡导以学生为主,学生人本主义,严禁老师惩罚学生,把学生捧为“上帝”一般,也许因为这种制度,导致义务教育阶段的许多问题学生,老师拿他们没办法,平时老师对他们的教育只能是嘴巴上的说教罢了,可他们依然我行我素,不思悔改,最终个别学生走上了违法犯罪的不归路。为了让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健康成长,为了树立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老师的威信。本文将探究惩罚教育与道德教育相融合的教育方法和途径。

一、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不良现状

(一)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15条规定:“学校、幼儿园的教职员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有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我国《义务教育法》第十六条规定“禁止体罚学生”。这样一来,一些问题学生钻了法律的空子,屡次犯错,为所欲为,反正学校老师拿他没办法,也正因这种无赖的学生的捣乱,败坏了班级风气,败坏了学校的风气,老师对此类学生束手无策,无可奈何,因为义务教育阶段不能停学也不能开除学生。曾有报到:某校学生因打架或赌博等违纪行为,受到老师的严厉批评后,有的还打老师,有的离家出走,个别还寻短见。此种现象,说明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心智尚未成熟、脆弱,当他们出现违纪甚至违法的行为时,只单纯的说教有时很难让他们改过自新。另外,也许因为《义务教育法》严禁惩罚学生,让一些问题学生有了“护身符”,从而屡次违纪甚至违法,把老师、家长的批评教育当作耳边风,最后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二)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约70%为留守少年儿童。他们父母常年外出打工,在家由爷爷奶奶看管,有的根本没人看管,到校老师又管不着。尤其当今智能手机普及,近80%的中小学生都带有智能手机,智能手机可随意浏览黄色视频、凶杀视频及不健康的图片、资料等信息,極大地侵蚀了他们的幼稚的心灵,一定程度上催生了他们目无王法的念头,如出现打架斗殴、吸烟、酗酒、赌博,甚至吸毒等违纪或违法行为。

二、义务教育阶段禁止惩罚学生所产生的危害

(一)不利学生心智的健康成长。《义务教育法》禁止老师惩罚学生,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学校可能成了问题学生违纪违规的“沃土”。义务教育阶段本来是少年儿童心智成长的关键阶段,他们属于未成年人,对自己的行为仍缺乏正确的认知把握。由于法律对他们过度保护,不能对他们的违纪行为进行惩罚教育,当他们犯错时,单纯地说教,根本没有从内心深处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行为所造成的危害(害人又害已),从而一错再错。鲁讯的启蒙老师寿镜吾先生有对违纪学生进行罚跪的做法,且收效很好,学生痛定思痛。一个人犯错,如不让他吃些皮肉苦,是不会触痛到他的灵魂的,《圣经》曰:“人性本恶”。众生中就是有一些人与道德、纪律、法律对着干,特别是中小学生心智尚未成熟,有的听不进家长、老师的批评教育,极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二)败坏了学校的风气。没有惩罚式教育,就会让一些问题学生易滋生“无人管或管不着”的思想,极易染上打架斗殴、赌博、吸毒等陋习,并把这些不良习俗带进校园,“污染”了校园环境,影响到其他学生的学习生活。

(三)败坏社会风气。由于义务教育阶段一些问题学生,在学校老师拿他没办法,使得一些坏的习惯不断滋生蔓延,周末、节假日回到社会上更易与社会上的一些闲散的不良的人员混在一起,各种不良思想侵蚀着他们的心灵,极易诱发偷盗、抢劫、吸毒等严重违纪或违法行为的发生,从而败坏社会风气,破坏社会和谐。

三、将惩罚教育与道德教育融合,促进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健康成长的意见和建议

我国古代教育思想,尤其是禅宗的教育思想中,“当头捧喝”对人的惊醒教育作用曾经得到过特别的倡导。从教育史的角度看,惩罚做为一种教育手段或教育方法是具有正面的教育意义的。因此,我们不宜简单、绝对地将惩罚与教育上的不民主、对学生的摧残等行为划等号,应该找到惩罚中合理的成分,合理地使用惩罚,达到教育惩戒学生的目的。

如果说社会伦理中,杀人偿命、欠债还钱是天经地义,那么教育伦理中,违反校规、班规、家规,对其进行惩罚也是合情合理。惩罚体现了社会正义公平,也是教育的公理。成人犯罪要刑罚,学生犯错要惩罚。因此,适当惩罚是合理的教育方式,也应该是合法的教育手段。否则,违纪不究,违规不罚,一味地宽容,情理何在?如果没有惩罚措施,任何校纪校规都是形同虚设,废纸一张。素质教育强调“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强调的是纯粹的道德教育,俗话说“打是爱,宠是害”,说明惩罚也是一种必要的教育手段。没有惩罚的教育就象“老太太烧香,心到佛知”——安慰自己罢了。许多老师经常抱怨现在的学生难管,究其原因 “不能惩罚学生”是一个很大的因素。

赏罚分明向来是治军良策,对于学校的教育管理也是一样,只不过学校的惩罚要适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如果说赏识教育是肯定优点、鼓励进步,那么惩罚教育就是否定缺点、改正错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况且是中小学生,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尚弱,自控能力差,犯错是在所难免。同时,惩罚也是为了让一些顽固的学生更好地改正错误,改掉坏习惯而采取的必要教育手段。有时候,个别学生受到惩罚之后,反而体验到“吃一堑,长一智”的效果。教育就应该让学生明确,自己犯了错误,就要承担后果,这是对他人负责,也是学生对自己负责,如同“一朝被蛇咬,终身怕井绳”的效应。

懲罚能够警醒自己和威慑他人。教育心理学表明,学生认识、态度、观念无外乎来源于直接体验和间接经验。惩罚教育让犯错者有切肤之痛,让其深刻明白自己言行哪些可为哪些不可为,从而内化于自己的潜意识中,不致再犯类似错误。这样的惩罚教育维护了制度的威严,也利于当事人改邪归正,步入正道。

(一)在不伤害学生身心健康的前提下,《义务教育法》应赋予学校老师对问题学生一定的惩罚权,要求老师对学生要严厉管教,对打架斗殴、赌博、偷盗、顶撞老师等问题学生进行严厉批评教育,如罚站、罚跑步、罚打扫校园卫生、写保证书,必要时还应停学思过等方式,使他们身心两方面都受到惩罚,才会使他们痛定思痛,达到痛改前非的效果。学校老师不但会念“金箍咒”,还要有“金箍棒”才能管好学生。

(二)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须有相关惩罚政策支持,政府出台相关惩罚规定,并赋予学校老师相应的惩罚权。当然,学校老师惩罚学生的前提是保护学生身体不受伤害。学校老师组织学生学习这些惩罚条规,会让学生在心里有道“坎”,让他们明白谁触碰这些条规谁就会有受惩罚,从而心存戒律,因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心智尚未成熟,他们绝大部分都是怕“用刑”的,从而减少学生违纪违规或违法行为的发生。

(三)坚持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常言到“教育并不是万能的”,所以一个国家才需要那么多的警察和监狱来对一些顽固分子进行惩罚教育。对于问题学生,学校老师要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交流,如出现屡次打架斗殴、偷盗等恶劣行为的学生,家长教不了,学校也无奈的学生,则可送到当地派出所等有关部门进行劳动改造,以观后效。

(四)尽量用“智能技术”来共同管理教育学生,如学校老师平时利用班会课组织学生观看一些问题学生受惩罚的警示视频,通过微信视频邀请学生家长参与观看,让一些问题学生通过视频现场向自己的父母和老师保证做一个遵纪守法,认真读书的好学生。对于一些问题严重的学生,家长要支持老师对其进行处罚,只有老师和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保持相同的观点,才能把学生管好教好。

梁启超说“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要想让千千万万少年儿童健康茁壮成长,义务教育阶段须有政策支持,允许学校老师对问题学生进行适当的惩罚教育,同时也必须进行春风化雨般的耐心细致道德教育,单纯的惩罚教育或单纯的道德教育都不是明智的教育模式,只有坚持惩罚教育和道德教育双管齐下,融合实施的教育模式,实施人治与法治并行才能保证义务教育的效用,这也是时代进步的趋势,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陈秋珠,余晓,吴冰冰.惩罚教育研究热点领域构成及演变:基于2000-2016年2195篇CNKI文献的可视化分析[J].高教探索,2017(4):53-58.

[2] 林英艳.试论学校思想道德教育中惩罚教育的执行[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27):186,107.

猜你喜欢
效用义务教育道德教育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锐词宝典
以“道德教育”为主线的学校德育研究
中医特色护理技术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用观察
博弈论在环境问题中的应用
德性培养:道德教育的应然选择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背景下教师资源配置研究的三重解读
信息技术走进山区教育,揭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新篇章
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问题研究
庞学光:深化学校道德教育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