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特色产业成为乡村产业重要增长极

2019-12-04 07:18撰文诸葛明
农业知识 2019年22期
关键词:特色产业种养乡土

撰文 / 诸葛明

摄影 / 袁航远

乡土特色产业是指根植于农业农村特定资源环境,由当地农民主办,彰显地域特色、开发乡村价值、具有独特品质和小众类消费群体的产业,涵盖特色种养、特色加工、特色食品、特色制造和特色手工业等产业。近年来,乡村特色产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已成为农民就业增收的支撑力量和乡村产业的重要增长极。

一、发掘了一批乡土特色产品

各地以资源禀赋和独特历史文化为基础,有序开发特色资源,做精乡土特色产业,因地制宜发展小宗类、多样性特色种养,加强地方小品种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充分挖掘农村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保护传统工艺,开发了一批乡土特色产业。很多带有地域特色的传统产业,如卤制品、酱制品、豆制品、腊肉腊肠、火腿等传统食品产业,以及竹编、木雕、银饰、民族服饰等传统手工业产品,成为消费者的“后备箱商品”和“伴手礼礼品”。

二、建设了一批特色产业基地

各地围绕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积极发展多样化特色粮、油、薯、果、菜、茶、菌、中药材、养殖、林特花卉苗木等特色种养,推进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支持建设规范化乡村工厂、生产车间,全面提升特色农业的绿色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水平。从2018年起,中央财政已安排12.74亿元,支持20个省62个县,围绕1~2个主导产业建设绿色化标准化生产基地,发展加工仓储物流等关键环节、加强质量控制和品牌培育,不断推进绿色循环优质高效特色产业的发展。

三、打造了一批特色产业集群

乡土特色产业示范村镇涌现,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达到2409个,成为乡土特色产业品牌化、集群化发展的平台和载体。很多示范村镇激发自身农业资源和自然生态优势,实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发展途径,推进整村开发、一村带多村、多村连成片,夯实产业基础,厚植区域经济发展新优势,不断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产业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四、创响了一批乡土特色品牌

各地按照“有标采标、无标创标、全程贯标”要求,制定不同区域不同产品的技术规程和产品标准,宣传推介一批乡村特色产品和能工巧匠,加强创响10万个“独一份”“特别特”“好中优”的“土字号”“乡字号”特色产品品牌。四川郫县豆瓣酱、重庆涪陵榨菜、山东潍坊风筝、河北蔚县剪纸等一批乡土特色产业,承载着历史的记忆,传承着民族的文化,创造着独特的产业价值,增加特色品牌产品和个性服务供给,满足市场多元化需求,而且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优势主导产业,还保护了传统技艺,传承了民族文化。

猜你喜欢
特色产业种养乡土
安徽宿州灵璧县:多措并举发展特色产业
山西灵石:种养专业合作社助农增收
花椒树下做文章 生态种养增收入
重视培育多层次乡土人才
新店:健身器材特色产业“化蛹成蝶”
乡土人才选好更要用好
循环种养 带富乡邻
乡土中国
四川省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多点开花
河北临城:发展特色产业拔“穷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