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早播密旺苗注意防治纹枯病

2019-12-04 07:18刘忠强李新中
农业知识 2019年22期
关键词:叶鞘茎秆病株

文/ 刘忠强 李新中

小麦纹枯病是一种以土壤传播为主的真菌病害,随着种植年限的增长、种植密度的增加,纹枯病的危害随之加重,对产量影响较大,一般减产10%~20%。小麦纹枯病不像锈病、白粉病等叶部病害那么容易识别,很多农民朋友不能做到适期防治,往往错过了防治时机。只有根据病害发生时期,正确识别症状特点,才能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症状识别

纹枯病主要危害小麦的叶鞘和茎秆。小麦起身拔节后,症状逐渐明显,病株率明显上升。发病初期,在地表或近地表的叶鞘上产生黄褐色椭圆形或梭形病斑,以后病部逐渐扩大,颜色变深,随着病情的发展,向内发展危害茎部,重病株基部一、二节变黑甚至腐烂,严重者全株枯死。小麦孕穗至抽穗期病情迅速发展,扬花灌浆期病株率达到高峰,病斑扩大,叶鞘上的病斑呈云纹状花纹。病斑无规则,严重时包围全叶鞘,使叶鞘及叶片早枯。在田间湿度大,通气性不好的条件下,叶鞘与茎秆之间或病斑表面,常产生白色霉状物。

发病特点

小麦纹枯病是典型的土传病害,小麦连年种植的地块,土壤中菌源数量逐年增加,为病害的侵染循环创造了有利条件。病害发生发展的最适温度20℃左右,播种早,密度大,冬前麦苗过旺或使用氮肥过多徒长的麦田,以及春季遭受低温寒害、脱肥或灌水太多的麦田,发病均较重。秋冬温暖,翌年春季多雨潮湿的天气,施用带病残体沤制的粪肥,均有利于发病。有机肥、磷钾不足的地块发病重,沙土地重于黏土地。一般4月上旬气温升高,病菌在麦株间传播扩展快,病株率迅速增加,拔节至抽穗期为发病高峰期。小麦拔节后病斑向上扩展,造成实质性危害,严重田块出现枯白穗,随植株基部节间伸长与病原菌扩展,侵染茎秆,这时茎秆和节腔里病斑迅速扩大。5月上中旬以后,发病高度、病叶鞘位及受害茎数都趋于稳定,但发病重的因输导组织受害迅速失水枯死,田间出现枯白穗。

防治方法

1.农业措施。一是增施有机肥,实行配方施肥,提高对病害的抵抗能力;二是合理浇水,降低田间湿度,减少病害的发生;三是及时防治麦田杂草,改善田间透风透光条件,延缓病害发生。

2.化学防治。从小麦分蘖中后期开始特别是拔节后,是防治的重点时期,应及时到田间查看病害发生情况,尤其是播种早、密度大、肥水充足以及往年发生重的地块。当小麦病株率达15%时,应抓紧喷药防治,以阻止病害侵入茎秆。防治时每667平方米用20%三唑酮乳油50~80毫升,或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50~60克,或5%井冈霉素水溶性粉剂100~150克,兑水30千克叶面喷雾,7~10天喷一次,连喷2~3次。

猜你喜欢
叶鞘茎秆病株
水稻茎秆接触物理参数测定与离散元仿真标定
外源Mg2+对不同水稻品种苗期Cd2+吸收转运特性的影响
四川玉米生理成熟后抗倒性能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云南省鲜食糯玉米品种区域试验大理试验点结果分析
基于离散元的柔性作物茎秆振动响应仿真
豌豆抗白粉病资源田间评价试验
球茎茴香储藏的关键技术
小麦茎秆与电线杆
山东省近期蔬菜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报
水稻叶鞘腐败病的发生及防治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