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可持续消费模式的三重理论纬度

2019-12-04 04:17赵国平
经济研究导刊 2019年30期
关键词:理论依据模式

摘 要:作为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进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可持续消费理论,它关乎的是人类社会发展全局的利益。坚持不懈地倡导和实施可持续消费模式,对于我国扩大内需和推进经济可持续发展而言意义重大。一定程度上来说,可持续消费模式的成功建构和顺利实施是以马克思消费观、可持续发展观、可持续消费观这三重理论纬度作为理论基础得以实现的。

关键词:可持续消费;模式;理论依据

中图分类号:F01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9)30-0001-02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然而,一些地方经济结构调整仍不够妥当,经济发展方面依然存在粗放型发展方式;经济发展过程中,在资源能源的消耗、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还不同程度地阻碍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当前,国内外环境都在发生极为广泛而深刻的变化,我国发展面临一系列突出矛盾和挑战,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比如,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方式依然粗放,等等。解决这些问题,关键在于深化改革。”[1]因我国消费者具有较为单一的消费方式,不尽完善的消费结构,不够强劲的消费能力等诸多消费领域的挑战,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经济发展的进程。另一方面,消费作为刺激我国经济发展进程中至关重要的因素,在促使我国经济发展方式产生彻底转变的同时,还转变了诸多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和方式。正是在马克思关于消费的理念、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可持续消费的理念等理论作为依据的基础上,提出和形成了可持续消费模式。

一、理论纬度一:关于马克思的消费思想

就生产与分配、交换、消费之间的关系做出颇为经典的阐释,其内容展现在经典著作《〈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2]当中。

1.“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满足消费。”“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满足消费”这一著名论据,具体体现在生产环节及其领域内,“没有消费,也就没有生产,因为如果没有消费,生产就没有目的。”[3]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消费和消费者也随着生产这一环节的不断推进应运而生,生产推动了消费和消费的主体,同时还提供专门对象给消费这一环节。因此说,消费的本性、途径和活力是由生产环节确定的。诸多消费者精神层面和物质层面不断剧增的各种消费需求,助推了生产的不间断发展。所以,生产环节的终极目标正是要达到使消费得到满足的目标,而非其他。可持续消费成为当前经济持续发展、科学发展态势下的关键因素。

2.“产品只是在消费中才成为现实的产品。”[4]在柴毅龙所编著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一书中读到:“产品不同于单纯的自然对象,它在消费中才证实自己是产品,才成为产品。消费是在把产品消灭的时候才使产品最后完成。”[3]正如马克思所说:“一条铁路,如果没有通车、不被磨损、不被消费,它只是可能性的铁路,不是现实的铁路;一件衣服由于穿的行为才现实地成为衣服;一间房屋无人居住,事实上就不成其为现实的房屋;因此,产品不同于单纯的自然现象,它在消费中才证实自己是产品,才成为产品。”[3]

3.消费靠分配给生产带来的影响促进经济发展。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的进程不断加快,身为消费环节中的一员,在付诸消费行动之前,我们需有一定的资金和收入才能有购买力进行消费,因此人们自然而然地将分配问题视为经济领域中不可忽视的问题,相应的关于分配方面的一些体制也被各国视为经济发展中非常关键的构成因素。“随着分配的变动,例如,随着资本的积聚,随着城乡人口的不同的分配等等,生产也就发生变动……消费的需要决定着生产。”[2]马克思的消费理念,对新时期我国科学、妥善地处置消费与投资间的关系,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消费在我国整个国民收入中起决定的作用,因此,平衡好消费、投资与出口三个关键点,有助于可持续消费模式建构。

二、理论纬度二:关于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关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提升而不断深入人心。在《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提及关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被大家一致认可,同时对可持续发展做了阐释:“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5]该理念和思想旨在主张我国的生态环境和资源的长时间承受能力对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必要性,同时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于提高人们生活质量同自然环境的必要性。

就当前我国发展状况而言,可持续发展的内在本质早已不单单是与我国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有联系,也包括与我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诸多领域不同系统之间的互相协调和促进。从我国经济发展来看,那种从过去将发展看作发展指标的增长转为现在侧重经济自身发展及可持续增长水平的培育,则特别注重将发展的“蛋糕”惠及广大人民群众;从发展的主体来说,早已破除了将人的发展视为生活水平提高的陈旧观念。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是可持续发展所注重的重要内容,它更多的是注重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多关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强调社会公平正义。而至于过去那些靠破坏自然环境的发展方式是行不通的,所以,经济要发展,环境也要保护,我们不能漠视自然规律,必须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去谋发展。

三、理论纬度三:关于可持续消费的思想

1.可持续消费的内涵。谈到可持续消费的内涵,联合国会议对此将其确定为:“对于可持续消费,不能孤立地理解和对待,它联系着从原料提取、预处理、制造、产品生命周期、影响产品购买、使用、最终处置诸因素等整个环节中的所有组成部分,而其中每一环节对环境的影响又是多方面的。”同时,还对可持续消费的内涵还做了微調,认为:“在产品或服务的整个生命周期中,自始至终最小化对天然资源和有毒材料的利用,最小化废物与污染物的产生,从而既满足对服务与产品的基本需求,带来高质量的生活,又不会危害后代人的需要,这就是可持续性消费。”[6]因此,消费行为并非单纯的泛指能量与物质之间的转换,还指最低限度的对物质和能量的利用,以确保它对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达到最低。

2.确立可持续消费模式。尹世杰对于消费模式有自己的见解:“在一定生产力水平和一定生产关系下人们的消费行为的程式、规范和质的规定性。”[7]可持续消费的含义始发于20世纪90年代,当时正是人类与环境的问题不断增多,不理性的、过度的消费模式开始滋生蔓延和发展,特别是在一些发达国家表现尤为突出,甚至颠覆了固有的消费方式。为扭转此种不良消费趋势,大众开始重视健康的、可持续的消费模式。联合国环境署在奥斯陆专题研讨会指出:“提供服务以及相关的产品以满足人类的基本需求,提高生活质量,同时使自然资源和有毒材料的使用量最少,使服务或产品的生命周期中所产生的废物和污染物最少,从而不危及后代的需求。”[8]

可持续消费模式的逐步建立和全面实施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可持续消费的实质就是促进人与自然、自然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互惠互利、协调发展、和谐相处。作为推进我国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可持续消费与生产是实现我国小康建设目标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也是扭转我国现阶段资源高消耗、环境高污染的粗放式生产以及不健康文明的消费模式的必然选择。”[9]可持续消费模式是科学的消费模式,它是以马克思消费观、可持续发展观、可持续消费观等三重理论纬度作为依据的基础上得以实现,为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又好又快发展在理论层面提供了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  習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EB/OL].中国共产党新闻·高层动态,2014-09-25.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17.

[3]  柴毅龙.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44.

[4]  储东涛.马克思的消费理论[N].北京日报,2009-04-06.

[5]  WCED.Our Common Future[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7.

[6]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UNCSD).可持续消费[J].李弗兰,译.产业与环境,2003,(3-4):8.

[7]  尹世杰.消费模式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

[8]  Element for policies for sustainable consumption,UNEP,Nairobi,Symposium:Sustainable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Pattern,Oslo,Norway,1994.

[9]  赵国平,孙月红.对建构可持续消费模式的思考[D].喀什:喀什师范学院,2011.

猜你喜欢
理论依据模式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讲授法简析
浅谈高中英语阅读课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
受控主体合法预期保护的理论依据研究
高端饭店业产学研模式研究
永续债券探析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中学数学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
某车载信号源的热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