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与传统腹腔镜在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2019-12-05 06:22刘洪涛李卫斌彭震张征孙毅王海跃普布卓玛次仁卓玛
医药前沿 2019年31期
关键词:胆囊切口腹腔镜

刘洪涛 李卫斌 彭震 张征 孙毅 王海跃 普布卓玛·次仁卓玛

(西藏民族大学 陕西 咸阳 712082)

腹腔镜手术因其并发症少、安全、康复快、粘连少、切口疼痛轻等特点,已广泛地应用于外科胆囊切除术中。传统腹腔镜(2D)因其画面为二维平面图像,缺乏对深度的感知,不能将立体呈现腹腔脏器解剖层次,降低手术精细度,限制了腹腔镜在外科领域各种复杂、困难的良恶性疾病手术中的应用。三维(3D)腹腔镜的发展使手术视野立体化,解剖层次更加明显,可清楚显示胆囊三角立体,大大提高了外科腹腔镜手术的操作性和安全性。本文对我院2018年1月-2019年5月采用3D或传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现进行总结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象选自我院2018年1月-2019年5月在我院接收胆囊切除术治疗的120例患者,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经上腹部彩超及术后病理诊断确诊为胆囊结石或胆囊息肉,年龄18~65岁,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知情同意并自愿参与。排除标准:反复炎性发作患者,急性发病患者,有手术禁忌证者,手术不耐受者,妊娠及哺乳期女性,重要脏器功能严重不全者,中转开腹手术患者,不能配合完成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传统组(60例)和3D组(60例);传统组男39例,女21例,年龄18~63岁,平均年龄(47.81±6.13)岁;疾病类型:胆囊结石43例,胆囊息肉17例;病程3个月~4年,平均病程(1.63±0.53)年。3D组男37例,女23例,年龄19~65岁,平均年龄(47.36±7.06)岁;疾病类型:胆囊结石41例,胆囊息肉19例;病程5个月~4年,平均病程(1.71±0.49)年。两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术前完善各项检查,做好手术准备,所有患者均由同一组医师团队完成手术。3D组患者采用3D腹腔镜手术系统(生产厂家:OLYMPUS,型号:CLU-190)实施3D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麻醉方式为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体位为头高脚低、左低右高位;采用“三孔法”手术,建立气腹(13mmHg~15mmHg),置入腹腔镜器械;医护人员均佩戴3D偏振眼镜,从胆囊后三角入路,探查腹腔内基本情况,对胆囊三角区进行细致解剖,胆囊动脉、胆囊管、胆总管位置及结构进行辨认;采用可吸收夹在胆囊动脉近端采夹闭,电刀凝断远端;采用可吸收夹在胆囊管近胆总管处双重夹闭,两可吸收夹之间切断;将胆囊借助超声刀从胆囊床上分离并剥除,胆囊从自剑突下切口处取出;胆囊床采用电凝方式止血,仔细对手术区域进行检查,无异常后采用医用生物凝胶喷涂胆囊床,可加强止血,同时预防术后出血及胆漏;视患者具体情况放置负压引流,关闭切口并包扎。

传统组患者采用传统2D腹腔镜手术系统(生产厂家:德国WOLF,型号:2232-001)实施2D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方式同3D组。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胆囊切破率、肝缘误损伤率、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自主下床活动时间、术后疼痛情况、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1.4 评价标准

术后疼痛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进行评定[1],得分范围0-10分,得分与疼痛程度呈正比,得分越高,疼痛越严重。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手术指标比较

3D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胆囊切破率、肝缘误损伤率、术后自主下床活动能力及术后1d VAS评分均显著低于传统组(P<0.05),两组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指标结果比较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结果

3D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传统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结果[n(%)]

3.讨论

胆囊切除术是治疗胆囊结石、胆囊息肉等胆囊疾病的最佳治疗方案,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因其创伤小、康复快、切口疼痛轻、安全可靠、并发症少等特点,已经成为治疗有症状的胆囊良性病变的金标准[2]。

3D腹腔镜是指可以提供三维立体视觉的腹腔镜系统,手术视野更清晰、立体、直观,病变及周围组织的解剖结构和层次更明显,降低图像扭曲变形程度,提供精确的空间定位,外科腹腔镜手术的操作性和安全性得到大大提升[3-4]。有报道比较了3D腹腔镜与传统2D腹腔镜的随机对照研究[5],其中3项是临床研究,28项在模拟试验中进行,结果发现,31项中22项的结果支持3D腹腔镜能明显缩短手术时间。

本结果显示,胆囊切破率、肝缘误损伤率、术后自主下床活动能力及术后1d VAS评分均显著低于传统组(P<0.05),两组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D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传统组(P<0.05)。分析原因可能为3D高清的视野纵深感更强,解剖层次更明显,定位更准确,操作精准度得到提升,整体手术效率得到提高,因此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操作失误及副损伤发生率显著降低,从而减少术中出血量;术中切口小,创伤轻,降低了患者术后疼痛,同时也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提高了患者术后下床活动的能力,减少了并发症率。

综上所述,应用3D腹腔镜进行手术操作能获得更明显的视野纵深感和更强的空间定位性,进行距离判断时,对切缘或操作距离的把握更为精确,显著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术中出血量及术中副损伤,降低患者疼痛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有效,值得应用。

猜你喜欢
胆囊切口腹腔镜
致敬甘肃省腹腔镜开展30年
立法小切口破解停车大难题
胆囊切除术后胆囊残株内钛夹超声误诊结石1例
旋切器在腹腔镜下脾切除术中的应用体会
初中历史“小切口”的教学实践
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出血的预防及处理
自制小切口拉钩在腹腔镜手术戳孔切口缝合中的应用
完全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出血的控制与处理
胆囊切除术中经胆囊管胆道造影的临床意义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症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