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拉西坦与吡拉西坦治疗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9-12-05 06:22江林泽黄惠娟
医药前沿 2019年31期
关键词:西坦奥拉拉西

江林泽 黄惠娟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广东 广州 510000)

近年来,认知功能障碍问题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这种以记忆力减退、生活自理能力下降等为主要表现的功能障碍,可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及工作产生极大影响[1]。事实上,认知功能障碍多见于脑卒中患者。目前临床对于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多采取药物治疗方法。奥拉西坦、吡拉西坦均可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为了验证这两种药物的价值,本研究主要针对95例患者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于2017年10月-2018年6月收治的95例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法的异同,分为常规组(46例)和观察组(49例)。常规组男26例,女20例;年龄(58.6±9.2)岁。观察组男28例,女21例;年龄(58.7±9.4)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常规组接受吡拉西坦治疗:给予患者口服吡拉西坦片(广东华南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批号:国药准字H43020666;规格:0.4g)治疗,用法:每日3次,每次0.8~1.6g。持续用药8周。

观察组接受奥拉西坦治疗:给予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口服奥拉西坦胶囊(湖南健朗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批号:国药准字H20030037;规格:0.4g)治疗,用法:每日2-次,每次0.8g。疗程与常规组保持一致。

1.3 观察指标

分析患者的认知功能及生活能力变化;统计患者的满意度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以SPSS19.0软件统计。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表示,进行t检验,P<0.05表明差异显著。

2.结果

2.1 认知功能及生活能力变化

治疗8周后,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生活能力均明显改善,但常规组认知功能(21.49±3.85)分、生活能力(51.24±5.69)分,均低于观察组(P<0.05),见表1。

表1 认知功能及生活能力变化(,分)

表1 认知功能及生活能力变化(,分)

组别 例数 认知功能(MoCA) 生活能力(ADL)治疗前 治疗8周后 治疗前 治疗8周后常规组 46 14.82±3.29 21.49±3.85 26.18±3.17 51.24±5.69观察组 49 14.89±3.26 26.74±3.89 26.22±3.24 60.72±5.54 t- 0.12 5.17 0.13 8.91 P- >0.05 <0.05 >0.05 <0.05

2.2 满意度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常规组满意度,低于观察组,差异显著(P<0.05);常规组2例发生不良反应,观察组仅1例,差异不显著(P>0.05),见表2。

表2 满意度及不良反应发生率[n(%)]

3.讨论

认知功能障碍是脑卒中的主要表现之一。认知功能障碍的形成可造成患者自理能力的明显下降,并增加患者家属的照顾负担。近年来,伴随着脑卒中发病率的不断升高,认知功能障碍的纠正逐渐成为脑卒中管理中的主要问题之一。

吡拉西坦作为一种脑代谢改善药物,其主要适用于由缺氧引发的逆行性健康、认知功能障碍等状况,这种药物治疗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药理机制为:经口服给药后,吡拉西坦这种g-氨基丁酸环形衍生物中的有效成分可快速促进脑内乙酰胆碱的合成机制,促进神经兴奋的传导机制,同时提高患者脑内ATP的含量,为其脑内代谢机制的恢复提供良好的支持[2]。随着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脑代谢状况的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也可随之恢复。

奥拉西坦作为一种y-氨络酸环化衍生物,其也具有良好的改善认知功能障碍。这种药物纠正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药理机制为:(1)促进大脑蛋白质、核糖核酸合成。口服用药后,奥拉西坦中的有效成分可对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核糖核酸、蛋白质合成机制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而上述成分与其中枢神经系统、认知功能存在密切关联,随着蛋白质、核糖核酸合成量的逐渐增加,脑卒中患者的认知功能可逐渐由异常状态转化为正常状态;(2)刺激磷酰胆碱、磷酰乙醇胺合成。口服用药后,奥拉西坦可快速穿透脑卒中患者的血脑屏障,刺激大脑大量合成磷酰胆碱、磷酰乙醇胺,同时提高患者的脑磷酸酯酶A1活性,使其发挥良好的催化作用,加速三磷酸腺苷的转化机制,上述变化可对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中枢神经通道产生刺激作用,缩短其认知功能障碍的恢复时间。而除了上述机制外,奥拉西坦对大脑皮质、海马等部位乙酰胆碱转运机制的刺激作用、对中枢网状结构拟胆碱能神经元的直接作用等机制,也可促进患者认知功能的恢复。

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治疗中,与吡拉西坦治疗相比,奥拉西坦治疗的优势表现为:(1)药效更强。奥拉西坦、吡拉西坦均属于氨基丁酸环化衍生物,但前者作为一种新型环状前几氨基丁酸衍生物,其在药效方面较吡拉西坦存在明显优势:药理学研究证实,奥拉西坦的药效约高出吡拉西坦3倍左右。因此,在相同疗程(8周)范围内,接受奥拉西坦治疗的脑卒中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改善状况更加显著。本研究证实:8周治疗结束时,观察组认知功能(26.74±3.89)分,优于常规组(P<0.05)。(2)改善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发病后,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明显下降,这一状况为患者的家庭带来了极大的照顾负担。经药物治疗后,药物对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纠正作用,可显著提升脑卒中患者的记忆力、认知水平,进而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而由于奥拉西坦的药效更加显著,因此,接受奥拉西坦治疗的脑卒中患者生活能力恢复状况更加显著。本研究证实:观察组治疗8周后生活能力(60.72±5.54)分,优于常规组(P<0.05)。

综上所述,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治疗中,常规奥拉西坦治疗效果优于吡拉西坦。

猜你喜欢
西坦奥拉拉西
勘误
左乙拉西坦注射液治疗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的疗效及预后
维克多·奥拉迪波进步最快球员
奥拉西坦注射液治疗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
依达拉奉联合奥拉西坦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效果观察
齐拉西酮与奥氮平治疗早期精神分裂症的临床分析
《奥拉星:进击圣殿》
分析奥拉西坦治疗慢性脑缺血引起的痴呆
奥拉西坦联合丁苯肽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及预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