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患者的心脏介入手术配合及护理分析

2019-12-05 06:22黄小琴
医药前沿 2019年31期
关键词:心肌心脏护理人员

黄小琴

(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 江苏 张家港 215600)

(苏州大学附属张家港医院 江苏 张家港 215600)

急性心肌梗主要采取心脏介入手术治疗,即患者通过经皮冠状脉介入治疗方式,促进梗死血管血运重建,此种治疗方法的应用,还可以实现梗死区内心肌挽救[1]。对此,急性心肌梗患者临床治疗后,患者心功能随之得到明显改善,有助于减少病死率,为了提高患者手术治疗效果,还需要展开围手术期护理干预,通过护理方法的应用,保证患者积极参与整个手术过程。本文选取52例急性心肌梗心脏介入手术治疗患者,详细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2016年急性心肌梗患者52例,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26例。全部患者均通过心电图和临床症状等确诊,且符合心脏介入手术治疗标准,且知晓本文研究内容,其中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22例,患者年龄介于38~77岁,平均年龄(57.5±19.5)岁。对照组、实验组患者进行资料比较,其差异无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即患者送至病房内,由护理人员创建静脉通路,通过中心吸氧和压力监测的连接,强化心电监护等常规护理。而实验组患者则是以围手术期护理为主,具体护理方法包括:(1)术前准备,告知患者和家属疾病知识内容,讲解手术方法和注意事项等,消除患者不良情绪。术前进行皮肤准备,通过碘过敏实验,全面展开心电监护和超声检查等。加强导管物品准备,如导丝和导管能等,做好手术器械和药品检查等准备工作[2]。(2)术中配合,在患者送至手术室内,护理人员首先需要创建静脉通路,对吸氧压力装置等进行连接,施行心电监护。整个手术过程,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变化,如血压和心律变化等,如果心率每分钟50次以下,以静脉推注的方式予以阿托品,剂量0.5~1毫克。患者心动过缓,造影前应进行起搏器的设置,如果出现室颤,需及时进行除颤处理[3]。(3)术后护理,按照流程进行交接班相关工作,观察患者呼吸和体温等指标,判断患者肢体感觉和颜色变化等,监测患者是否发生室颤等不良反应。术后向患者进行盐酸替罗非班注射液的滴注,观察患者血尿与鼻出血等并发症。患者卧床休息后,根据病情变化进行相关康复锻炼。

1.3 观察标准

以问卷调查方式对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了解,同时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和并发症。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分别护理后,实验组护理满意度96.1%,手术成功率100%,并发症3.8%,对照组护理满意度61.5%,手术成功率76.9%,并发症26.9%,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经过对症治疗症状逐渐好转。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比较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表 两组患者预后效果对比[n(%)]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属于心血管疾病类型,呈现较高发病率与病死率,在对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心脏介入治疗效果比较理想,为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确保手术具有较高治疗效果,需要加大手术配合力度,对护理方法进行不断优化,即护理人员需要具备较强专业技术,同时还应拥有一定责任心[4]。结合本文研究数据显示,患者心脏介入治疗中,采取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提高预后效果,保证患者积极参与临床治疗中,和对照组的常规护理相比较,实验组各项数据比较理想,与其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为保证急性心肌梗患者心脏介入治疗的有序进行,提高患者配合度,需要将围手术期护理应用其中,通过术前、术中、术后护理干预的方式,全面提升其护理效果,保证患者临床疗效的提高。

猜你喜欢
心肌心脏护理人员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心脏
伴有心肌MRI延迟强化的应激性心肌病1例
Seepage simulation of high concrete-faced rockfill dams based on generalized equivalent continuum model
干细胞心肌修复的研究进展
复合心肌补片对小鼠梗死心肌的修复效果观察
有八颗心脏的巴洛龙
在医院编外护理人员中推行人事代理择优同工同酬的研究
护理人员心理健康探析与应对措施
心肌致密化不全合并血管发育畸形两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