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实施并发症预防性护理的效果分析

2019-12-05 06:22王雅玲张院何海艳
医药前沿 2019年31期
关键词:失血性预防性休克

王雅玲 张院 何海艳

(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 四川 宜宾 644000)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交通与建筑行业蓬勃发展,导致意外事件增多,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的发生率上升。此类患者在急救时,要配以临床护理措施,保证急救效果[1]。本文以我院急诊科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为例,分析并发症预防性护理在其中的运用价值,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借鉴,详细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于2018年1月-2019年2月进行,抽取此时间段的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70例,依据奇偶平分法,分成两个小组:实验组(35例)与参照组(35例);统计一般资料,实验组男20例,女15例,最大年龄66岁,最小年龄20岁,平均年龄(43.26±0.51)岁;参照组男18例,女17例,最大年龄65岁,最小年龄22岁,平均年龄(43.15±0.62)岁。检验得知,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统计学无意义(P>0.05)。此次调查,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均在自愿的原则下,签署了同意书。

1.2 方法

参照组行常规护理,实验组行并发症预防性护理,具体措施包括:(1)病情监测:患者出血严重,会给肢体功能带来损伤,护理人员要对患者进行检查,建立输液通道,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呼吸、心率等,待患者病情稳定后,引导其保持平卧姿势[2];(2)心理护理:患者负面情绪会给身体带来应激反应,若处理不当,会加重病情。此时,护理人员要制定心理护理计划,针对不同患者病情与情况,给予针对性的心理疏导,缓解其紧张恐惧情绪,让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工作,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3)并发症护理:护理人员要清理患者口鼻分泌物,以免发生呼吸困难症状,同时监测患者血压水平,掌握其脉搏、心率、血管情况等;观察患者是否出现水肿症状,其皮肤是否苍白变色,防止感染或炎症的发生;检查患者脏器情况[3],若器官受损,要及时对症处理,以免危及患者生命;详细记录患者尿液量,若是尿量太少或者没有尿液,说明患者肾功能受到损害,要考虑其是否存在肾衰竭现象。

1.3 观察指标

(1)并发症发生率;(2)护理满意度:患者清醒后,采取问卷的形式调查,分为不同评价项目,总分为100分,评分为80分及以上,则为非常满意;评分60-79分,则为基本满意;评分59分及以下,则为不满意。

1.4 统计学分析

运用软件SPSS19.0处理本次数据,计数资料行X2检验,以[n(%)]表示,若是P<0.05,代表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并发症发生情况

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例)

2.2 两组满意度对比

实验组护理效果满意度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n(%)]

3.讨论

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病情比较危急,发展迅速,很容易给其生理及心理功能带来影响,甚至剥夺患者生命。此类患者多由急诊科救治,但在其治疗时,会辅以急救护理措施[4],而常规护理虽然运用的比较广泛,其却存在很多缺陷,无法提前预见风险因素,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护理措施。并发症预防性护理,其是分析患者潜在的风险因素,并将其有效控制,更好的落实护理工作,以此改善患者病情,提升抢救成功率。相较于常规护理,并发症预防性护理措施更加安全,且其中加入了心理护理,体现了人性化的护理理念[5],让患者感受到人文关怀。文中主要从病情监测、心理护理、并发症护理等三个方面入手,在早期监控患者病情,并实施有效的方法,稳定患者生命体征,从而降低并发症发生的概率。

本次研究中,患者在实施并发症预防性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只有5.71%,远远好于参照组的22.86%,显示了此方法的优越性。在患者满意度上,实验组的概率高达91.43%,参照组却只有71.43%,说明患者更加认可实验组护理效果,其可以增进护患感情,拉近护患关系,从而减少医疗纠纷事件,对提升医院服务质量有积极意义。

综上所述,结合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特点,实行并发症预防性护理,其效果显著好于常规护理,可以改善患者病情,促进其早日康复,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失血性预防性休克
分析妇产科治疗失血性休克治疗的相关手段
车祸创伤致失血性休克的急救干预措施分析
失血性贫血
谨防过敏性休克
2015款奔驰R400车预防性安全系统故障
微表处在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中的应用
限制性液体复苏对失血性休克大鼠早期肺损伤的治疗作用
55例异位妊娠破裂休克的急救护理体会
馆藏唐卡保管与预防性保护
高等级公路机电系统预防性维护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