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式护理在肿瘤放疗所致局部皮肤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19-12-05 06:22乔万红
医药前沿 2019年31期
关键词:放射治疗部位局部

乔万红

(徐州市中心医院放疗科 江苏 徐州 221009)

放射治疗属于目前临床用于治疗恶性肿瘤疾病的主要措施之一,十分容易引发患者局部皮肤损伤,当患者接受照射治疗3周到4周之后,照射部位皮肤能够产生局部瘙痒、皮肤毛囊扩张、脱皮、局部皮肤温度上升、红斑以及皮肤疼痛等放射反应,随照射剂量的增加,还会引发渗液,严重影响到患者的心理和生理健康,严重者会引发终止放射治疗[1]。本文选取肿瘤放疗引发的局部皮肤损伤患者资料100例施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我院肿瘤放疗引发的局部皮肤损伤患者资料100例施行分析,所选100例肿瘤放疗引发的局部皮肤损伤患者通过随机法进行分组,其中50例肿瘤放疗引发的局部皮肤损伤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措施作为对照组,剩余50例肿瘤放疗引发的局部皮肤损伤患者接受参与式护理措施作为研究组;对照组中男性肿瘤放疗患者34例,女性肿瘤放疗患者16例,最小年龄31岁,最大年龄78岁,平均46.55±5.86岁,其中包含鼻咽癌患者15例,乳腺癌患者13例,食道癌患者12例,肺癌患者10例;研究组中男性肿瘤放疗患者33例,女性肿瘤放疗患者17例,最小年龄30岁,最大年龄79岁,平均46.84±5.16岁,其中包含鼻咽癌患者20例,乳腺癌患者10例,食道癌患者13例,肺癌患者7例。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全部接受放射治疗,在开展治疗之前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健康宣传教育,告知患者尽可能暴露被照射部位的皮肤,减少摩擦,患者需要穿着无领以及宽松棉质内衣,确保照射部位皮肤的干燥与清洁,防止日光暴晒,如果产生瘙痒,能够慢慢拍打局部皮肤,严禁用水抓挠,多食用富含蛋白质、维生素以及容易消化的食物;进行放疗治疗之前,在患者清洁过的照射皮肤上喷医用射线防护喷剂,喷涂范围大于放疗范围,放疗结束之后,再次喷医用射线防护喷剂,睡前还需要喷涂1次,每天3次~4次,放疗结束之后持续喷涂7天~10天。

研究组肿瘤放疗患者在上述护理基础之上配合参与式护理:开展放射治疗之前,护理人员需要给予患者多方面评估,掌握患者的职业、心理情况、文化程度和对疾病的知晓情况等,依照评估结果为患者制定参与式护理方案,使患者掌握放射治疗期间能够产生的问题,告知患者参与式护理的作用;患者在护理人员指导之下,接受自我监督,同时对护理明细进行记录,详细记录放射部位皮肤情况,对于涂抹皮肤保护剂的时间以及涂抹剂量进行记录,护理人员需要按时查看患者皮肤情况,为其提供合理的建议[2]。

1.3 评价标准

患者照射部位皮肤具有红斑、烧灼感以及刺痒感,开展继续照射期间,损伤皮肤从鲜红色慢慢改变为暗红色,之后产生脱屑,属于Ⅰ级;患者照射部位皮肤具有水肿与水泡形成,存在渗出液,同时具有糜烂,属于Ⅱ级;患者照射部位皮肤具有溃疡形成或是坏死,真皮受到侵犯,引发放射性损伤,极难愈合,属于Ⅲ级[3]。

2.结果

研究组Ⅲ级皮肤损伤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

表 两组肿瘤放疗患者皮肤损伤程度比较[n(%)]

3.讨论

临床中采取放疗治疗恶性肿瘤被广泛应用,通过放射线将肿瘤细胞杀死之后,还会引发正常组织与器官受损,放疗之后患者的局部皮肤损伤属于非常多见的一类反应,由于放射治疗疗程的不断延长,引发局部皮肤损伤加重,能够严重影响到肿瘤患者的临床效果和生活质量[4]。参与式护理属于一类新型护理措施,此种护理措施使患者参与到其中,充分调动患者积极性,使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升高,患者了解自身情况,了解正确护理措施之后,能够更为细致并且全面的开展自我护理,利用不断自我护理与自我决策,可以显著提高患者对生活的信心[5]。根据本文的研究结果可见,两组肿瘤放疗引发的局部皮肤损伤患者接受不同护理措施之后损伤程度对比差异明显。

综上所述,对肿瘤放疗患者护理工作中应用参与式护理措施效果理想,能够保证放疗顺利完成,降低患者Ⅲ级皮肤损伤程度,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放射治疗部位局部
广东放射治疗辐射安全现状
局部分解 巧妙求值
非局部AB-NLS方程的双线性Bäcklund和Darboux变换与非线性波
分析当归中不同部位有效化学成分
五个部位冬天尤其要保暖
局部遮光器
吴观真漆画作品选
咽及喉部鳞癌放射治疗技术研究进展
胸腺瘤放射治疗研究进展
颅咽管瘤放射治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