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脾益气汤治疗脾气亏虚型肾病综合征的效果观察

2019-12-05 06:22王恒李芸关新义葛建文贾军高洁刘小桂咸娴
医药前沿 2019年31期
关键词:尿蛋白健脾水肿

王恒 李芸 关新义 葛建文 贾军 高洁 刘小桂 咸娴

(天水市中医医院心血管二科 甘肃 天水 741000)

肾病综合症是以大量蛋白尿、低白蛋白血症、水肿、高脂血症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1]。目前西医对肾病综合征治疗以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为主,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是临床易于复发、不良反应多、医疗费用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2]。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肾病综合征取的了一定的疗效,本研究旨在分析健脾益气汤治疗肾病综合征的疗效及机理,为临床治疗肾病综合征提供一定的指导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来源

本次试验入选的90例患者全部来自2018年4月-2019年4月期间我科收治病例及门诊病例

1.2 诊断与辨证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叶任高、陆再英主编的《内科学》(第6版)NS的诊断标准进行。

1.2.2 中医证候辨证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年版)中脾气虚证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结合临床,制定出NS脾气亏虚证的辩证标准如下:

主症:(1)食少纳差;(2)体倦乏力;(3)水肿。

次症:(1)大便稀溏;(2)面色萎黄;(3)口淡不渴。

舌:舌质淡,舌体胖大有齿痕。

脉:细弱。

1.2.3 中医临床相关症状评分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年版),将所有症状分为轻、中、重3级。其中主要症状按程度轻重分别评为2、4、6分;次要症状按程度轻重分别评为1、2、3分;无症状评为0分;舌、脉作具体描述,不计分[3]。根据临床实际,制定上述中医证候症状评分量化标准如下:

(1)食少纳差:0分:无;2分:没有食欲,但保持原饭量;4分:无食欲,饭量比病前减少1/3;6分:无食欲,饭量比病前减少2/3。

(2)体倦乏力:0分:无;2分:稍倦,不耐劳力,可坚持轻体力劳动;4分:倦怠较甚,勉强支持日常活动;6分:四肢无力,不能坚持日常活动。

(3)水肿:0分:无;2分:仅眼睑水肿;4分:眼睑及双下肢水肿;6分:全身水肿。

(4)大便稀溏:0分:无;1分:大便不成形,每日1次;2分:大便不成形,每日2次;3分:大便不成形,每日3次或以上。

(5)面色萎黄:0分:无;1分:面色黄而少泽;2分:面色萎黄少泽;3分:面色枯黄少泽。

(6)口淡不渴:0分:无;1分:偶觉口淡乏味;2分:时觉口淡无味,饮水较平日减少;3分:持续口淡无味,整日无口渴感。

1.3 病例选择与分组

1.3.1 纳入及排除标准 均经中西医确诊,初次发病,肾功能正常;年龄>18岁;知情同意。

1.3.2 排除标准 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对本研究应用药物存在过敏者;继发性肾病综合征;精神疾病患者。

1.3.3 病例分组 共纳入符合标准的NS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研究组6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30例中,男24例,女6例,年龄18-65岁,平均(33.37士12.98)岁,病程6天-190天,平均(103.37士62.090)天。研究组60例中,男42例,女18例,年龄19-65岁,平均(31.57士13.007)岁,病程7天-200天,平均(104.47士62.676)天,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而均无统计学差异(P >0.05 ),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组别 例数 性别(男/女) 平均年龄(岁) 平均病程(天)研究组 60 42 18 31.57士13.007 104.47士62.676对照组 30 24 6 33.37士12.984 103.37士62.090 χ2 — 0.800 — —t——0.953 0.946 P—>0.05 >0.05 >0.05

2.方法

2.1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予以低盐低脂优质蛋白饮食,每日摄取食盐<3g/d,蛋白质摄入量0.8~1.0g/Kg·d;均予以标准疗程的糖皮质激素治疗。予以利尿消肿;控制血压,减少尿蛋白,延缓肾功能恶化;抗凝;调脂等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健脾益气汤(生黄芪60 g,党参10g,炒白术10g,炙甘草10g,茯苓20g,猪苓10g,泽泻10g,桂枝10g,木香10g,厚朴10g),水煎服,取汁300 mL,每次服用150 mL,分早、晚2次服用。15天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

2.2 观察指标

疗效观察:(1)临床症状观察:观察各组治疗前后食少纳差、体倦乏力、水肿、大便稀溏、面色萎黄、口淡不渴等症状的变化情况。(2)主要实验室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治疗前后的变化,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

2.3 疗效评价标准

2.3.1 疾病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PNS的疗效判定标准:(1)完全缓解:水肿症状与体征完全消失,24小时尿蛋白定量持续小于0.1g,血清白蛋白恢复至30g/L,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基本正常;(2)基本缓解:水肿症状与体征基本消失,24小时尿蛋白定量持续在0.1~0.5g,血清白蛋白在30g~35g/L,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接近正常;(3)有效:水肿症状与体征明显好转,24小时尿蛋白定量持续在0.5g-2.0g之间,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与治疗前相比有所改善;(4)无效:水肿症状与体征无明显好转,24小时尿蛋白定量>2.0g。

2.3.2 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证候疗效判定标准:(1)临床痊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证候积分减少≥95%;(2)显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证候积分减少≥70%;(3)有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4)无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证候积分减少不足30%。

2.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3.1 两组疗效比较

本研究中,两组患者依从性好,无脱落现象。研究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76.67%,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两组疗效比较[n(%)]

3.2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

两组中医症状积分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中医症状积分组内比较,治疗后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显著(P<0.05);两组中医症状积分治疗后组间比较,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

组别 例数 食少纳差 体倦乏力 水肿 大便稀溏 面色萎黄 口淡不渴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研究组 30 13.59±4.965 3.60±2.691 11.79±4.8515.019±2.20 12.21±4.662 4.23±1.507 8.40±5.07 0.67±0.959 7.11±2.1540.43±0.504 6.90±2.1060.67±4.965对照组 30 14.01±4.815 6.47±1.093 12.81±4.9176.18±2.057 12.03±4.720 6.03±1.844 6.99±1.4792.01±1.615 6.21±1.8512.17±0.626 7.20±2.1722.41±0.635

3.3 两组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比较结果

两组24 h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24h尿蛋白定量、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治疗后降低(P<0.05);血清白蛋白水平治疗后升高(P<0.05);研究组24 h尿蛋白定量、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治疗后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白蛋白水平治疗后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

表4 两组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

组别 例数 24小时尿蛋白定量(g/L) 白蛋白(g/L) 甘油三酯(mmol/L) 总胆固醇(mmol/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研究组 30 3.69±0.57 0.86±0.22 28.51±4.46 47.29±7.11 4.56±1.65 1.51±0.32 10.62 士 1.75 5.84±1.94对照组 30 3.70±0.53 1.61±0.48 28.77±4.73 40.61±7.10 4.68±1.63 2.51±1.14 10.58 士 1.81 7.23±2.42

4.讨论

肾病综合征病程长,病情反复,病因复杂,对治疗的反应和预后差别很大。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是西医治疗本病的主要药物,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了激素依赖、激素抵抗、不良反应多、易于复发等诸多问题。近年的研究表明,中医药联合西药治疗该病可以提高临床疗效、减少疾病复发、降低毒副作用、减缓肾功能恶化,具有单纯西药治疗不可取代的优势。因此,中医辨证论治与西药联合治疗肾病综合征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葛建文主任医师认为肾病综合征属于中医学“水肿”、“虚劳”范畴,初起临床主要为水肿、疲乏无力、纳差,面色萎黄或晄白,多为脾气亏虚,土不制水,水邪泛滥所致,当予以培土制水法,临床以大剂量生黄芪联合四君子汤,佐以少量温中理气药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我们在实践中发现脾气亏虚是肾病综合征常见的一种证型,结合葛健文名老中医临床经验,予以健脾益气汤(生黄芪60g,党参10g,炒白术10g,炙甘草10g,茯苓20g,猪苓10g,泽泻10g,桂枝10g,木香10g,厚朴10g)治疗。方中生黄芪性味甘温,归脾、肺经,即可健脾益气以治本,又可利水消肿以治标,重用60g为君药。党参,甘温益气健脾。白术苦温健脾燥湿。茯苓甘淡健脾渗湿。三药共为臣药,一方面助君药健脾益气、利水消肿,一方面与炙甘草相合组成四君子汤健脾益气。桂枝、猪苓、泽泻、木香、厚朴共为佐药,脾气亏虚者多兼有脾阳不足,方中予以少量桂枝其义有三,一可合白术益气健脾,培土以治水,二可合炙甘草辛甘化阳,以温补中阳,三可合茯苓温阳化饮,健脾利水。上述四味药物又组成苓桂术甘汤,以健脾温阳利水。猪苓、泽泻增加利水消肿之效,与茯苓、白术、桂枝组成五苓散,以利水渗湿、温阳化气。木香、厚朴行气导滞,与温阳药、利水药相配伍,功同实脾饮,与大量补气药配伍防止气机壅滞。炙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全方谨守病机,配伍严谨,临床治疗脾气亏虚型肾病综合征疗效显著。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生黄芪通过对肝细胞核酸代谢的直接作用,提高肝脏蛋白的合成,提高血浆蛋白水平,从而改善蛋白质代谢紊乱,通过加强脂蛋白的降解和清除,起有效的降脂作用[5]。能改善肾小球微循环及肾内血流动力学异常,扩张血管,降血压,增加肾血流量;有直接利尿作用,使浮肿减轻;生黄芪对电荷屏障和机械屏障都有保护作用,减轻通透性,从而降低尿蛋白。泽泻的水煎剂有显著利尿作用,尤其对肾炎患者;泽泻的脂溶性部分有降血脂、降胆固醇和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所以现代药理学角度发现健脾益气汤可以提升血清白蛋白、降低24小时尿蛋白定量、降低血脂、缓解水肿,对肾病综合征有较显著疗效。

本结果研究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中医症状积分比较,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比较,24小时尿蛋白定量、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均低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白蛋白均高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健脾益气汤治疗脾气亏虚型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降低胆固醇和24 小时尿蛋白水平,升高血白蛋白水平。值得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尿蛋白健脾水肿
一种病房用24小时尿蛋白培养收集器的说明
老年健脾操(一)
老年健脾操(二)
老年健脾操(四)
老年健脾操(三)
我不胖,只是有点肿——妊娠水肿
孕晚期胎儿水肿宫内干预及预后
我不胖,只是有点肿——妊娠水肿
尿蛋白(+),警惕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做个瘦子 送走水肿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