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蛎壳水热—盐析法制备高白度碳酸钙粉体及其表征

2019-12-05 05:35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19年11期
关键词:白度水热碳酸钙

(南昌航空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西 南昌 330063)

1 引言

牡蛎是我国沿海地区常见的海水养殖品种,牡蛎加工一般局限于可食用肉部分,对占牡蛎质量60%以上的副产品牡蛎壳并未得到有效开发利用,而是被丢弃堆积于沿海涂滩。这一方面,占用了宝贵的土地资源和沿海涂滩;另一方面,废弃牡蛎壳中的有机质在空气中被氧化、腐败后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废弃物资源浪费[1-3]。贝壳作为一种廉价的可再生资源,应获得合理的回收利用[4]。

牡蛎壳由有机质通过生物矿化作用形成,以少量有机质大分子为框架,碳酸钙为基本单元,组成高度有序的多重微层结构,碳酸钙约占牡蛎壳质量的85%—90%[5]。烧制水泥的石灰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牡蛎壳中碳酸钙完全可替代水泥中的石灰石[6]。以牡蛎壳为原料可制备活性离子钙作为钙保健品,将牡蛎壳制备成氮肥可延长肥料养分释放的时间,提高肥料利用率[7]。牡蛎壳中含有多种维生素,可增加营养成分,添加在动物饲料里可促进新陈代谢[8]。牡蛎壳可中和酸性水溶液,并与水中的某些污染物发生化学反应,吸附水中的重金属,用来净化水质[9]。将牡蛎壳加工制作乳酸钙,用于乳制品、保健品、饮料等[10]。利用牡蛎壳溶于水成碱性的性质,用于改良缺乏石灰质的土壤,可对酸性土壤进行修复[11]。

本文采用水热法处理工艺结合蛋白质盐析效应,利用牡蛎壳粉体为原料,制备高白度碳酸钙粉体,系统研究水热温度、碱溶液浓度、盐浓度等工艺参数对碳酸钙粉体白度的影响,并对粉体进行结构和形貌表征,以期为牡蛎壳资源化利用提供新的技术途径。

2 实验过程

2.1 原料与实验设备

牡蛎壳废料:氢氧化钠(西陇科学股份有限公司)、无水硫酸钠(汕头市西陇化工厂有限公司)、次氯酸钠溶液(有效氯含量10%,青岛兴发消毒剂有限公司)、氧化锆研磨球(Φ2—5mm,广州柏励司研磨介质有限公司)。

实验设备:JB90-S型数显电动搅拌机、1001A—1E鼓风干燥箱、XQM行星球磨机、100mL聚四氟乙烯内衬水热合成反应釜、KS—180E2超声波清洗器、BME 100LX乳化机。

2.2 实验工艺步骤

以牡蛎壳为原料,捣碎后采用行星球磨机球磨2h,过100目筛,加入蒸馏水搅拌并抽滤,120℃干燥2h,过100目筛。在牡蛎壳粉体中加入次氯酸钠溶液与氧化锆研磨球,水粉质量比为9∶1,球/粉质量比为10∶1,球磨20h,过筛分离研磨球得到球磨液。在球磨液中加入蒸馏水,静置沉淀12h,过325目筛两次,乳化分散后抽滤,120℃干燥2h,过200目筛,得到牡蛎壳粉体。

在水热实验时,分别配制NaOH溶液0.5mol/L、1.0mol/L、1.5mol/L、2.0mol/L,加入0—2.0mol/L Na2SO4与3g球磨干燥后的牡蛎壳粉体,超声搅拌后倒入反应釜进行水热处理。水热温度140—220℃,水热时间3h。水热处理后粉体经过抽滤、清洗、干燥,过筛得到碳酸钙粉体。

2.3 粉体表征与白度测试

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D8 ADVANCE,德国)分析牡蛎壳粉体与碳酸钙粉体晶体结构,使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JEM2010,JEOL)观测碳酸钙粉体的颗粒形貌,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Nicolet 6700,美国热电尼高利公司)分析粉体化学组成。利用便携式白度仪(WSB-1,杭州齐威仪器)测量粉体白度,测试之前使用标准白板进行校准。白度测试时,称量0.75g粉体,装入样品槽,压平后测量粉体白度。

3 结果与分析

3.1 牡蛎壳粉体表征

牡蛎壳未被球磨破碎的TEM照片见图1a。从图1a可见,未被球磨的牡蛎壳粉体为网状结构(图1a中右上角插图),主体为碳酸钙,掺杂部分有机物。从牡蛎壳粉体TEM照片可见,粉体颗粒大小约为100nm,颗粒尺寸差距较小。XRD分析结果表明,牡蛎壳粉体在水热反应前后晶体结构均为方解石型,粉体白度为86.3%。

图1 牡蛎壳粉体TEM照片(a)及其XRD图谱(b)

3.2 NaOH浓度对碳酸钙粉体白度的影响

水热温度160℃时,NaOH溶液浓度对碳酸钙粉体白度的影响曲线见图2。随着NaOH浓度升高,碳酸钙粉体白度先增大后减小,在1mol/L时达到最大值89%。这是由于在一定碱性pH下,碱液让蛋白质结构松散,对蛋白质分子次级键产生破坏,导致某些极性键基团分离,使蛋白质分子表面带有同种电荷,溶解度增大;当碱性过高时,蛋白质脱氨、脱羧并发生水解反应,溶解度改变[12]。

图2 碳酸钙粉体白度随NaOH浓度的变化曲线

3.3 水热温度对碳酸钙粉体白度的影响

当NaOH浓度为1mol/L时,碳酸钙粉体白度随水热温度的变化曲线见图3。随着水热温度升高,碳酸钙粉体白度先增大后减小,在190℃白度达到最高值的91.1%,这与蛋白质在温度过高变性导致的溶解度下降有关[14]。190℃水热的碳酸钙粉体的TEM见图4。从图4可见,晶粒结晶较完整,晶粒大小约为150—200 nm。

图3 碳酸钙粉体白度随水热温度的变化曲线

图4 190℃水热的碳酸钙粉体TEM图

3.4 Na2SO4浓度对碳酸钙粉体白度的影响

当190℃水热时,在1mol/L NaOH溶液中添加不同浓度的中性盐Na2SO4进行水热—盐析处理,碳酸钙粉体的白度随Na2SO4浓度的变化曲线见图5。在蛋白质水溶液中,加入少量的中性盐会发生盐溶现象。当盐浓度过高时,由于高浓度的盐离子作用导致蛋白质凝聚从溶液中析出,这种作用叫做盐析[15]。当Na2SO4浓度为0.25mol/L以下时,碳酸钙发生盐溶,碳酸钙粉体白度随着Na2SO4浓度增加而下降。随着Na2SO4浓度继续提高,蛋白质发生盐析作用,碳酸钙粉体白度进一步提高,在Na2SO4为1mol/L时达到最大值的91.7%。当190℃水热时,添加Na2SO4进行水热—盐析反应后的碳酸钙粉体的TEM见图6。从图6可见,添加Na2SO4进行盐析反应的晶粒结晶完整度比不进行盐析时更高,晶粒尺寸约为500nm。

图5 碳酸钙粉体白度随Na2SO4浓度的变化曲线

图6 碳酸钙粉体Na2SO4盐析TEM

注:a为4000—2000/cm;b为2000—500/cm。

图7碳酸钙粉体红外光谱

3.5 红外光谱表征

牡蛎壳粉体、190℃时碱溶液水热和190℃时碱溶液水热—盐析所得碳酸钙粉体的红外光谱(FTIR)见图7。

图7a中2800—3000/cm处为烷基C-H键吸收带,通过对该处红外光透过率进行对比分析,在碱性水热反应后有部分有机物水解,但仍有部分蛋白质混杂在碳酸钙晶粒中。在添加中性盐后,该吸收带处红外光透过率减弱,说明中性盐能降低蛋白质与碳酸钙晶粒结合程度。图7b表明,碱溶液水热条件能促进碳酸钙粉体溶解—重结晶,且中性盐能在该程度上进一步提高碳酸钙粉体结晶度与含量,进而提高粉体白度。

4 结论

通过对废弃牡蛎壳处理制备碳酸钙粉末,进行碱性环境水热处理以除去混杂于原粉体中的有机蛋白质杂质。结果表明,在190℃、1mol/L NaOH溶液水热3h条件下,得到碳酸钙粉末白度达91.1%。在相同条件下,添加1mol/L Na2SO4溶液后,其碳酸钙粉末白度达到91.7%。这为牡蛎壳的低成本回收利用提供了一个新途径,从而保证了可持续的贝类海水养殖。

猜你喜欢
白度水热碳酸钙
日本の寒地,北海道の稲作限界地帯におけるもち米の精米蛋白質含有率および米粒白度の年次間地域間差異とその発生要因 (日语原文)
纳米碳酸钙改性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评价研究
水热条件下火山灰基模拟137Cs地质聚合物固化体的结构与固化性能
厨余垃圾水热炭化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纸太白,累眼睛
基于荧光增白织物的白度公式评价
广西扶绥县拟投资105亿年产600万t碳酸钙
污水污泥水热炭化过程中磷的迁移转化特性
碳酸钙晶型的肉豆蔻酸调控研究
纳米碳酸钙对道路用混凝土耐久性能的影响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