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态翻译学看《鹿鼎记》语言文化负载词的翻译

2019-12-05 02:48王晴雨程南南何婧
现代交际 2019年19期
关键词:鹿鼎记文化负载词生态翻译学

王晴雨 程南南 何婧

摘要:21世纪,中国传统文学开始逐步走向世界,与此同时,中国传统文学也吸引着一些国内外学者对其进行研究。其中,武侠小说可谓是中国文学中壮丽而璀璨的一页篇章。金庸先生是泰斗级的武侠小说家,他的作品备受关注。以闵福德的英译本The Deer and The Cauldron为研究对象,借助生态翻译学分析译本中语言类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

关键词:《鹿鼎记》  英译语言  文化负载词  生态翻译学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19—0124—02

某一文化中具有独特意义的词汇、习语一般被称为文化负载词。语言文化负载词是其中的一类,它是从纯语言特点层面出发来研究。往往不同民族的人们有着不一样的习惯和表达方式。《鹿鼎记》中有大量的四字成语、典故和歇后语,这些词语均被看作汉语的独特之处。因此,语言文化负载词的难度被大大提高。

一、生态翻译学简述

生态翻译学着眼于翻译生态系统的整体性,从生态翻译学的视角,以生态翻译学的叙事方式,对翻译的本质、过程、标准、原则和方法以及翻译现象等作出新的描述和解释。[1]翻译生态环境、译者中心和适应/选择是生态翻译学最重要的三个关键词。“翻译生态环境”不只是翻译中面临的语言环境,“是原文、源语与译语所呈现的‘世界,即语言、交际、文化、社会以及作者、读者、委托者等互联互动的整体”。[2]因此,从生态翻译学的角度来评价一个译作是否成功,首先,我们需要观察译者是如何与翻译生态环境形成联系的;其次,译者是否能够对生态环境作出正确的适应与选择。

二、从生态翻译学角度看语言类文化负载词的翻译

《鹿鼎记》中有大量的语言文化负载词,其中包括成语、典故、歇后语等。对于不熟悉中国历史的西方读者来说,想要完全理解这些内涵丰富的文化负载词几乎是不可能的。此时,译者的任务就显得清晰明了,他需要设身处地于文本所存在的生态环境内,随后能动地对翻译生态环境作出一定适应性选择,从而一定程度上减小读者的阅读难度。

1.成语的翻译

例(1)“你……你狗仗人势,想欺侮到我玄贞头上,可没那么容易!……”[3]

Not like you, you…you mannerless bobby!...[4]

“狗仗人势”用来指坏人依靠某种势力来欺负某人。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西方人更多的把“狗”看作亲密无间的好友。而在中国,绝大多数包含“狗”字的成语均含贬义,如“狼心狗肺”“狐朋狗友”“偷鸡摸狗”等。考虑到中英文化差异,为了避免歧义,译者在此则选择释义。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便于读者理解与接受。

例(2)这叫作逼上梁山,没有法子。[3]

Theyve forced our hand, nothing else for it.[4]

“逼上梁上”出自《水浒传》,原指被逼上梁山去做土匪。现在主要用来表示某人被迫做某事,不情愿做某事。因为“逼上梁山”具有典故性,若直译定会使西方读者感到困惑,此处释义同样有助于西方读者理解。当然,在处理典故性较强的成语时,译者也可选择直译加注释来帮助读者理解。

2.歇后语的翻译

例(1)“……哼,老子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逃得姓名再说……”[3]

‘…Ill never make my getaway. The girlsll just have to take pot luck. Ive got to get out of this place…[4]

例(2)“哑巴吃馄饨,心里有数。”[3]

‘Like the dumb man eating dumpling soup. He knows how many hed had—thats all that matters![4]

歇后语一般是由两个部分组成的,就像是猜谜。前一部分类似于谜面,而谜底在后面。由此可见,对西方读者而言,起到帮助理解作用的是后一部分。若前一部分从字面来看较为难以理解时,译者用减译的翻译策略,只保留第二部分,如例(1)。例(2)中的第一部分通俗易懂,译者便选择直译,这样也不会使读者感到困惑。在翻译文本时,译者充分地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并且依据译本和读者背后的生态坏境作出了正确的选择。

3.典故的翻译

例(1)“原来将军身在曹营心在汉。”[3]

‘So you are “in the Cao camp, but your heart is with the Han”.

By ‘in the Cao camp he was referring to an episode in the famous historical novel 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 when the great warrior Guan Yu found himself similarly situated. To be compared with the God of War was hugely flattering.[4]

例(2)吳之荣又碰了一鼻子灰,眼见回家已无盘缠,势将流落异乡。[3]

Once more Wu had got a nose full of soot for his pains; and as he now had no money left for his journey back home, he was faced with the prospect of becoming a down-and-out in a city in which he was still a stranger.[4]

典故记录了大众耳熟能详的人物或者事件,且具有教育意义。在古往今来众多的优秀作品中,典故也是随处可见。典故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作品的文学性。例(1)中“身在曹营心在汉”摘自《三国演义》,指关羽在和刘备走散后,被曹操留在了营中,曹操好生招待,封侯赐爵依然抵挡不住关羽要走的决心。在经历了种种磨难后,关羽最终还是回到了刘备身边。它比喻人虽然处在对立的一方,但心里依然挂念原来所在之处。译者将“曹营”和“汉”都直译出来,很好地和原文形成对照。然而,紧接着译者在下方进行增译,解释了典故的出处以及意义。一方面向读者展示了中国的历史文化,另一方面也增进了读者对文本的理解。例(2)中“碰一鼻子灰”摘自邓小平《关于西南少数民族问题》,用来形容遭到拒绝,落得没趣。该典故的字面意义与实际意义相差无几,并且读者根据后文内容可以很好地理解。因此,译者对这一典故单单进行了直译,并未增译。

综上所述,译者在翻译语言类文化负载词时需要考虑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应该以译者为中心来适应生态翻译环境。对翻译具有历史意义的文化负载词时,既要向读者传递文化知识,又要考虑到读者的理解能力,此时,直译加增译的方法则更为合适。译者在翻译容易对读者产生歧义的文化负载词时,可以选择释义和减译。在遇到字面意义与实际意义相差无几的文化负载词时,直译的翻译方法则更为合适。

三、结语

闵福德在处理《鹿鼎记》中的文化负载词时,一方面做到了忠实原文,另一方面也很好地传递了文化内涵。他所用到的翻译方法有直译、释义、增译和减译等。很好地适应了文本的翻译生态环境,并且作出了相应的选择,及时地向读者传递了原文中文化负载词的文化内涵,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

参考文献:

[1]胡庚申.生态翻译学解读[J].中国翻译,2008(6):11-15.

[2]胡庚申.翻译适应选择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3]金庸.鹿鼎记[M].北京:三联书店,1994.

[4]Minford.J.The Deer and the Cauldron[M].Oxford University Press8.

责任编辑:赵慧敏

猜你喜欢
鹿鼎记文化负载词生态翻译学
想不到
《鹿鼎记》里的南浔
生态翻译学视域下的内蒙古少数民族地区旅游景点翻译
生态翻译学视阈下汉语网络流行语英译的三维转换
生态翻译学研究简述
基本层次范畴理论与词汇翻译的越级策略
生态翻译学角度下的中日影视作品片名翻译分析
释意理论观下的文化负载词的口译
中国皇权专制社会的文化范本/论《鹿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