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女性研究生职业生涯发展现状及对策

2019-12-06 07:39鲜耀
北方文学 2019年32期
关键词:高校

鲜耀

摘要:研究生作为国家人才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就业状况对于高等教育的发展以及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都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女性研究生职业生涯发展现状也已成为社会热门话题。女性研究生职业生涯发展受年龄、社会传统观念、用人单位歧视等多方面影响,再加之女性自身生理心理特点及高校中还未形成具有针对性的女性研究生职业生涯教育体系,女性研究生职业生涯发展现状不容乐观,急需通过完善高校职业生涯教育更新女性研究生择业观、树立择业信心。

关键词:高校;女性研究生;职业生涯发展

随着国家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研究生作为高校学生的重要群体其总量也在迅速增加,女研究生所占比例也在快速增长,“2010年全国女硕士首次超过男生,在当年的硕士研究生中,女生占50.36%,比男生多了近万人。而到了2012年,全国143万余硕士研究生中,女生已比男生多4万人。”[1]女性研究生将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忽略的作用,她们的职业选择也影响到未来社会的职业构建。然而,现有高校中的研究生职业生涯发展一直未收重视,作为特殊群体的女性研究生更未受到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因此,本研究以高校中的女性研究生为对象,通过分析其在职业生涯发展中存在的困境,提出有针对性的职业生涯发展对策。

一、女性研究生职业生涯发展特征分析

(一)年龄因素制约,面临就业与家庭双重选择

应届毕业女性研究生大多在25岁左右,正处于婚嫁、生育的适宜年龄。因此,相当于女性应届本科生来说,女性研究生面临着更为紧迫的婚育问题。但此时也正是女性职业发展高峰期,二者之间的冲突,往往给女性研究生带来更大的就业压力。对于初入职场的女性研究生,或许还面临着员工、妻子、母亲、儿媳等多种社会角色冲突,相对于其他应届生,女性研究生在适应新工作环境、衔接家庭与社会生活的时候具有更复杂、更大的挑战。

(二)社会传统观念对女性研究生择业观的束缚

传统封建两性观念“相夫教子”、“三从四德”剥夺了女性独立人格与才能发挥的权利。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不断提升,男女平等的思想也已普遍得到认可。但社会中对于女性的传统观念依然没有彻底根除,长期以来女性研究生择业观也一直受着传统观念的影响,从而导致一部分女性研究生理想就业目标多为工作稳定、社会地位高、收入稳定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企等。就业区域大多倾向于家乡或经济发达的沿海城市。对于个体私营、工作条件差或是待遇不稳定的单位往往不感冒,更不愿走艰苦创业、自主创业的道路。更有女性研究生信奉“干的好不如嫁的好”的观念,使其职业意志和成就动机偏弱。

(三)用人单位性别歧视的影响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愈发严峻,女性研究生在市场竞争中遭受着不同程度的性别歧视,更加剧了女性研究生就业的困难。此外,为了缓解我国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问题,2016年1月1日,我国全面放开二胎政策,虽然“实施二胎政策,有利于优化结构,增加劳动供给,减缓人口老龄化压力。”但女性研究生作为生育的重要群体,使得用人单位在招录员工时,无形中对女性研究生抱有更严重的性别歧视。虽国家法律明文规定单位在招聘录用时不允许性别歧视,但用人单位在考虑到用人成本的问题上,往往更倾向于录用男性。除此之外,在待遇回报及培训、晋升机会上,男女员工也存在一定差别。这些待遇上的不平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女性研究生择业信心。

二、女性研究生职业生涯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职业生涯规划中缺乏针对女性研究生的职业指导

1.研究生就业指导体系不完善

当前高等院校还没有认识到研究生就业教育指导工作的重要意义,与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必修课被纳入研究生培养方案相比,高等院校仍然忽视研究生职业生涯发展和择业就业指导教育,造成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择业就业观教育、政策法规教育、求职技巧教育和心理辅导教育的缺失。[2]高校中现有的研究生就业指导教育大多采用本科就业指导教育,主要集中在就业技巧提升、就业协议签订、就业档案派遣等方面。且教育时间短暂、课程设置间断,没有系统和连续性的指导。研究生就业指导往往流于形式,未形成有效的就业指导体系。

2.缺乏针对女性研究生特性的生涯规划教育内容

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普遍存在主体缺位的情况。研究生对于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视及过程的理解不足。相当于男性研究生,女性研究生还存有自信心不足、具有一定依赖性、易受家庭及传统观念影响等特性。但现有研究生生涯规划教育多由未经过职业生涯规划专业学习的导师及辅导员进行。研究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普遍采用男女无差别的“共性”教育。无法针对女性研究生心理特点、性格特点、生理特点等情况开展专业化、个性化的生涯规划教育内容。

(二)女性研究生自身因素影响

1.职业成就动机不强

女性研究生受传统观念及家庭因素的影响,在工作与家庭之间,更偏向于为家庭做出更大的牺牲,再加之自身性格、生理心理等特点,职业成就动机不强,这也将影响女性研究生职业竞争力的构建。女性研究生职业成就动机的薄弱也就导致了女性研究生在就业过程中易自信心不足,且对自己没有明确的目标和定位。职业成就动机强的大学生具有明确的目标和定位,对自己和职位的认识更为深刻;而具有避免失败动机的大学生因害怕尝试和害怕被嘲笑,不敢于去尝试和挑战,往往职业自信和职业能力较弱。[3]因此女性研究生在面对挑战时容易缺乏自信,从而错失良机。

2.自身核心竞争能力不足

女性研究生读书深造的原因大多在于获得较高文凭从而改变生活环境、获得轻松稳定的工作。在硕士期间,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职业规划,科研能力不强、学术功底薄弱。除了必学专业知识外,对于其他知识很少涉及,从而导致专业知识及技能不扎实,在市场竞争中极容易被淘汰。在就业形势愈发严峻的情况下,用人单位更看重求职者的“适用性”。这就需要求职者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还需要有效的沟通能力与动手能力。但女性研究生普遍社会化程度较低,人际交往圈子较少,再加之讀研期间核心竞争力培养不足,求职过程中,很难得到待遇福利好的用人单位的青睐。

三、促进女性研究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路径

(一)优化高校就业指导,开展个性化就业指导

就业指导是帮助求职者了解当前社会的就业形势与状况以及社会的人才需求,认识分析自己的职业志趣、能力与个性特点的过程。[4]就业指导应是循序渐进的过程,高校中的就业指导,应根据女性研究生的心理特点、生理特点、年级差异,开展个性化就业指导。首先,女性研究生在刚入学时就应开展帮助她们适应新学习及生活环境的入学教育,并帮助她们正确认识专业特性、就业前景,尽快进行目标定位。在明确了目标的前提下,帮助女性研究生分析自身优劣势及行业背景,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择业观。其次,提升女性研究生核心竞争力,引导她们通过不断学习与实践,提升多方面素质与能力,为将来的就业储备知识和能量。最后,在面临就业阶段,提供有针对性的就业技巧方面的技能训练、就业政策方面的解读、就业信息的搜集等。

(二)加强形势政策引导,更新女性研究生择业观

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发展态势使得原来的“天之骄子”变为普通的劳动者。在市场经济条件中,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女性研究生也应找好定位,以一名普通劳动者的身份树立正确的择业心态。根据前人调查显示,女性研究生大多偏向留守家乡或去往经济发达的省会城市、东部沿海地区,中西部地区往往无人问津。高校中应大力加强高校毕业生去往中西部地区优惠政策的引导,帮助女性研究生正确认识就业环境及发展,积极主动投入社会主义建设中去。除此之外,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女性研究生作为女性中的精英群体,也应打破传统就业观念,发挥自身聪明才智,积极地进行自主创业、科学创业。

(三)开展择业心理辅导,不断增强女性研究生择业信心

就业环境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女性研究生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和改变自己从而适应就业环境。这就需要女性研究生首先能做到客观评估自我。评估的内容包括:性格、爱好、特长、弱点等。并根据社会需求及行业需要,评估自身优劣,从而指定合理的职业目标。职业目标确定后再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计划来最终实现长远目标。在计划执行阶段,还需不断审视外部环境变化从而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设计进行修订,以此来调整自己前进的步伐。当职业生涯目标逐步实现时,女性研究生择业信心也在不断提升。其次,提升意志品质,不断鼓励女性研究生在面对挑战及失败时,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女性研究生在就业中遭受失败或挫折后容易出现悲观失望、自暴自弃的择业心态,这种不良的择业心态很大程度上会打击女性研究生求职自信心。因此,高校中的就业指导应帮助女性研究生正确认识竞争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就业中的失败与挫折是增强自身综合能力的锻炼机会。应学会从失败中总结经验,及时调整心态及择业目标,从而争取新的机会。

参考文献:

[1]中国研究生男女比例 女性逆袭[DB/OL].http://edu.sina.com.cn/kaoyan/2014-03-26/1105413290.shtml.

[2]张冰,万昕.我国研究生就业观教育面临的困境与对策研究[J].特区经济,2015(12):129-130.

[3]覃雅兰.女性研究生职业发展路径研究[D].南宁:广西师范大学,2019.

[4]蔺丽利.就业指导:走向社會的桥梁[N].中国信息报,2008.

猜你喜欢
高校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新常态下高校档案工作发展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提升的策略研究
弘扬雷锋精神与转型期高校校园文化教育整合性研究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