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境激情

2019-12-06 07:39陆丽
北方文学 2019年32期
关键词:美术课戏剧情境

陆丽

摘要:美术课不仅要发展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还要锻炼学生交流能力,敢于表达个性和创意。但是,在平时的课堂中我们只注重技法的学习忽略了学生兴趣、情感额表达,导致学生的作品缺乏内容和趣味。在经过课堂实践之后,笔者认为在美术课中融入戏剧的元素,能让学生变得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更加灵动和开放,对教学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美术课;戏剧;情境

美术课是引导学生对事物进行感知、理解、创造,是自由表达个性,抒发情感,强调愉悦性的课程。但是,在常规的课堂教学中会有一些弊端影响学生的创新意识、学习兴趣,如单调的“标准化”导致停滞不前,统一的“程式化”导致缺乏创新,流行的“填鸭式”缺乏个性塑造等。因此我们一直在思考通过怎样的方式能让学生自由的感受与表达,在创造力、表现力各方面得到提升。

在历次交流、学习、沟通之后,我们发现让戏剧融入美术课堂可以让孩子学会勇敢自信地表达自己、表现自己。戏剧属于表演艺术,构成元素一般包括:角色、情节、主题、对话、特殊效果等。在儿童世界里,戏剧除了是艺术学科,也是一种工具学科,可以渗透于儿童的其他学习领域,为儿童营造一个开发式、互动式和引导式的学习环境。[1]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特征,采用与其年龄段相适应的戏剧元素,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来。不仅孩子的语言能力、空间能力、思维能力都能在戏剧教育中得到锻炼,而且,因为戏剧里面有情境,孩子们在情境中学习,对事物也会有更深刻的思考。所以,有戏剧元素的加入可以使美术课堂集视觉、听觉、表演艺术为一体,变得更加立体生动。如何让戏剧在美术课堂中发挥所长,笔者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尝试,并且得到一些体会。

一、舞台情境——导入课

在课堂教学的环节中,导入环节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们课堂教学展开的有效性。同时,一个优秀的课堂导入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更能让学生的思绪快速融入到课堂情境之中。所以,教师在设计导入环节时,要注重新颖有趣,可以加入戏剧元素中的舞台情境,帮助学生营造课堂氛围。

如《海洋世界》这一课,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部分,我在投影上面设计了会转动的地球并配上音效,正当学生看的聚精会神时,我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么?从外星球看,我们的地球是蓝色的,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学生一起回答:“因为那是海洋。”接下来,我把提前做好的海洋背景贴到黑板上,上面有用颜料调配的海水颜色,这是舞台背景的主体色,有色泽鲜艳的材质剪贴的珊瑚海草,还有潜水员、潜水艇中的游客,再配上潜水时“咕噜咕噜”的水声给课堂创造了一个真实有趣的舞台效果。绚丽的画面一下子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于是,我因势利导接着说:“海洋是一个景色奇异而又神秘莫测的世界。今天就让我们打开海洋生物世界的一道门缝,进去研究一下它的奥秘。”学生怀着好奇心、求知欲进行学习。最后孩子们把自己画的海洋生物贴到大背景中去,看着大大的“海底世界”里面有自己的作品,每个孩子都非常有成就感。浓厚的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二、故事情节——赏析画

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调动学生自身的创造性是课堂中的重要环节。戏剧作品的构成因素包含了情节这一因素,它是人与人、人与物等各种关系之间组成的生活事件、矛盾冲突的发展过程。所以,教师可以根据知识点与学生生活相结合设计故事情节、问题情境,使学生能够积极思考和探索。

如:在上《水墨改画》这一课的时候,欣赏梵高《麦田里的乌鸦》的同时在旁边展示相同视角的真实照片,我问:“旋风骤起,麦浪汹涌,乌云翻卷涌动,似乎在暴风雨的到来。一群乌鸦斜飞过画面,仓皇逃离,这是你会在这片田野里干什么呢?”引发学生想象,有的说:“我会着急要回家了。”有的说:“我会感到紧张害怕,感觉世界末日要来了。”揭示画家的疲倦、空虚、绝望。创造故事情节,引导学生一起走进大师的画里,在感受着画面的形象、画家的情怀时,加入自己的“补充”和“改造”,使学生和画家产生共鸣。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对名画从内容、色彩、构图、表现技法等都有所了解。一步步引导学生从整体到局部,从笼统到具体,层层感知和理解名画。

通过名画内容创设故事情节,学生身临其境的参与,激发他们欣赏的情意,获得深刻的体验。教师单纯的讲解,既不利于学生对作品的真切感受,又不利于学生欣赏能力的养成。用创设故事情节的方式,加入戏剧的元素,不仅可以激发孩子的兴趣,解放孩子的思维,也能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引发学生的共鸣,从而对名画充满学习兴趣。

三、角色定位——创作画

学生说不出,想不到,画不好,画面缺少故事性,情趣性,少细节,打动不了人,这是平时学生绘画时常见的问题。教师创设适当情境,让小画家化身为画面中的主角,再来考虑画面的内容,时间上,一年四季代表性事物;空间上,海洋、陆地、森林、天空等;生活环境上,楼梯、栅栏、林荫道等;还有事物的类别上,植物、动物、人物、交通工具等,这样创作出来的作品才有更多的细节,更能打动人。

例如上《下雨啰》這课时,“你可以是校园里,细雨中直接把美术包顶在头上跑来上美术课的同学。可以是在狂风暴雨中枝干折断的大树。可以是在蒙蒙细雨中,把树叶当作了伞的猩猩。想一想,你还可以是雨中的什么呢?还会发生什么事情吗?”学生回答:“我可以是在夏天的雷阵雨中的一直青蛙,很享受下雨的感觉。”“我是在风雨交加的夜晚下班的人,我的伞已经被风吹翻过来了。”还可以请学生带着伞,上台来模仿当时的动态。让学生变成创作中的主角,在画面表现时,学生画的内容多样,姿态各异,有趣味性。

四、舞台表演——展作品

美术作业是课堂重要成果之一,许多学生想要通过向他人展示自己的作品,从而获得认可。因此在课堂上让同学们分享交流作品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与品质,同时教师要注重给学生提供一定的展示作业的空间与时间,让学生能够拥有情感和思想的交流的机会。

《做做海洋生物》这节课学生们自己动手用环保材料,家中废弃的旧报纸、空瓶子、旧衣服等制作海洋生物。课后以小组为单位,赋予角色性格:活泼可爱的海龟,傲娇暴躁的章鱼等。再进行编剧:以《海底总动员2》在寻找多莉的爸爸妈妈的路途中会遇到谁?发生什么事呢?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编一编,创造全新的故事。用纸箱子制作一个小剧场,用绳子牵动角色,给角色配音,来表演戏剧故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会发现他们自己的兴趣点,有的擅长编故事,有的擅长表演,有的擅长制作。戏剧表演的展示形式给给多的孩子表现自己的契机。

美术教师如果能潜心提炼教材中的戏剧元素,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启发学生以角色表演或情景表演等方式,展现观察、体验后的感受,便能激发出学生的原始创作天性,把形象思维转化为可视形象,再进行构思、描绘、塑造、设计和制作,使学生的美术学习活动能自然地建立学科间的联系,促进艺术综合素质的发展。[2]

将戏剧元素运用在小学美术课堂中,是一次有趣的尝试。实践证明,充分利用戏剧元素的优势,通过特有的富有创造性和想象力的开放式课程活动内容能实现学生的“思维自由、情境自由、情绪自由”,让学生变得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更加灵动和开放,对小学美术教学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世明,彭怡玢,戴力芳,朱湘云.儿童戏剧的多元透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5:1.

[2]陈世明,彭怡玢,戴力芳,朱湘云.儿童戏剧的多元透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5:225.

猜你喜欢
美术课戏剧情境
有趣的戏剧课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美术课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戏剧观赏的认知研究
一节有趣的美术课
戏剧类
趣味美术课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