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鸡白冠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以及防治

2019-12-08 11:44杨勇刘方怀
中国动物保健 2019年8期
关键词:嘧啶病鸡鸡群

杨勇,刘方怀

(1.四川省自贡市沿滩区永安镇畜牧兽医站四川自贡643034;2.四川自贡市沿滩区农业农村局物疫控中心四川自贡643034)

蛋鸡白冠病又被称为白细胞原虫病,是蛋鸡较为常见的一种血液原虫病,一旦发生,不仅会导致雏鸡的死亡,还会影响育成鸡的生长发育,影响成年鸡的产蛋量,进而使养殖户受到严重的经济损失。

1 流行特点

蛋鸡白冠病一般是由机体内寄生的卡氏住白细胞虫所引起。该病的发生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主要发生于吸血昆虫活动频繁的夏季以及秋季,南方地区3~12 月发病率较高,而在北方地区则主要高发于每年的7~11 月。湿度较大同时气温高于20℃的环境非常适宜于吸血昆虫的大量繁殖,因而,如果养殖场位于沼泽或者水田以及小溪附近,其蛋鸡白冠病的发病率更高;此外,对于同时饲养其他家畜的鸡场以及附近存在猪场的鸡场,一旦发生蛋鸡白冠病,该病极有可能与焦虫病或者附红细胞体病等各种疾病发生交叉感染。不同品种以及日龄的蛋鸡都会患有该病。

2 临床症状

病鸡通常精神不振,食欲不佳,出现饮水减少的情况;其鸡冠的颜色为藏白色,逐渐萎缩,容易产出软壳蛋、沙壳蛋或者破壳蛋,其产蛋量一般会降低10%~40%。病鸡的双翅不断煽动,进而出现突然抽搐以及死亡的现象;可能会出现呼吸困难以及咳血的症状。如果青年蛋鸡患病,通常鸡体消瘦,不断排出黄白色或者黄绿色的稀便,鸡冠发白;如果初产蛋鸡患病,其精神状况、饮水状况以及采食状况通常不会出现明显异常,但是其产蛋率无法提高,产出无壳弹以及软壳蛋的数量增加。

3 病理变化

对病鸡进行剖检,可以看到其全身各个部位的皮下脂肪均出现大量的出血点,胸肌以及腿肌可以看到不同程度的出血点,同时在其表面可以看到大量白色结节,其形状类似于米粒;病鸡的肺脏、肠膜以及心外膜等各个部位均与其周围组织界限分明,同时在这几个部位的表面可以看到颜色为红色或者白色的大量小结节突出;在病鸡胸腔以及器官内部充满了无法凝固的血液;其肝脏肿大变脆;一些病鸡其肾包膜下可见大面积的出血,肝脏表面出现血泡或者发生破裂;输卵管内可见白色的小结节[1]。

4 预防措施

4.1 提高鸡群的抵抗力

在日常的饲养过程中,要做好鸡舍夏季的防暑降温工作,保证鸡舍内良好的通风换气条件,防止鸡舍内出现饲养密度过高的现象;应为鸡群提供高营养水平的饲料,为其提供更多的维生素以及动物性蛋白饲料,保证饲料良好的适口性,此外,还需在饲料中加入适量的抗应激剂。

4.2 切断传播途径

在蛋鸡白冠病发病率较高的夏季以及秋季,应当为鸡舍安装纱窗以及纱门等,从而有效防止鸡舍内进入吸血昆虫;定期在鸡舍内用马拉硫磷或者溴氰菊酯等较为安全的药物进行喷洒消毒;将鸡舍周围的杂草进行有效清除,同时将臭污水沟垫平,从而有效防止蚊虫的大量滋生,彻底切断蛋鸡白冠病的传播途径。

4.3 药物预防

卡氏住白细胞虫通常需要22~27d 的生长发育才能够引起该病,因而,通常在该病流行前的一个月进行药物预防。可以在鸡群每1kg 饲料中加入2~2.5g 复方磺胺间甲氧嘧啶预混剂,每个疗程用药5d,间隔5d 进入下一个疗程,通常3~5 个疗程即可获得良好的预防效果。

5 治疗方法

鸡群一旦患病,必须要立即进行隔离,同时对其污染物进行集中烧毁,对其污染过的鸡舍以及设备、用具等进行彻底的消毒。对病鸡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2]。

5.1 中药治疗

将苍术35g,黄柏30g,黄连25g,木香20g,常山12g,乌梅、苦参各10g 混合后粉碎制成散剂。接着按照每只病鸡3~5g 的剂量加入到其饲料中,连续用药5d 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2 个疗程。

5.2 西药治疗

如果蛋鸡的病情严重,可以采用西药方法进行治疗。将磺胺间甲氧嘧啶钠溶于鸡群的饮水中进行治疗,同时给与大量VC,5d 为一疗程,停药3d,通常需要用药两个疗程。如果蛋鸡的症状较为严重,可以为其肌肉注射磺胺间甲氧嘧啶钠,每2d 注射一次,连续治疗3~5d。

6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提高鸡群的抵抗力、切断传播途径以及药物预防的措施对该病进行预防,已发病的结合病情的严重程度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方能保证蛋鸡的健康,在帮助养殖户获取更高经济效益的同时促进我国养鸡产业的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嘧啶病鸡鸡群
一例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诊治措施
影响鸡群均匀度的原因及改进对策
鸡维生素B1缺乏症的诊治分析
鸡病毒性产蛋降低症的药物治疗效果
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画里有话
HCO3—对真空紫外/紫外/氯(VUV/UV/Cl)降解水中抗生素磺胺二甲基嘧啶的影响研究
HCO3—对真空紫外/紫外/氯(VUV/UV/Cl)降解水中抗生素磺胺二甲基嘧啶的影响研究
嘧啶型抗血小板药物的合成研究进展
鸡场免疫失败的原因及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