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时期美军侦察机对华侦察的主要特点分析

2019-12-08 23:00
军事历史 2019年6期
关键词:美台领空侦察机

★ 谢 峰 李 明

冷战时期,美国对华空中侦察活动频繁多样,给中国国家安全造成了严重危害。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和中美军事斗争情况的变化,美军对华侦察在冷战时期的不同阶段也呈现出不同特点。

一、美军侦察机主要对中国东北、华北、东南和朝鲜半岛实施侦察并开展破坏活动(二战后—1953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为获取中国政治和军事目标的准确情况,并为今后可能爆发的军事冲突预作空中行动准备,美国海空军使用由战斗机和轰炸机改装的侦察机,甚至用气球不间断地对苏联、中国、朝鲜等国进行空中侦察。这一时期美军投入的侦察机型号很多,如由F-86 战斗机改装的美国空军RF-86 侦察机,由B-29 轰炸机改装的海军RB-29 侦察机,以及由重型轰炸机B-47 改装的RB-47 侦察机和由B-50 改装的RB-50 侦察机,以后投入侦察的还有EB-57V 等侦察机。①参见贾晓光:《天眼:美国高空间谍情报侦察揭密》,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41 页。

朝鲜战争爆发后,为加强战场情报侦察,美军从1950年9月起开始派海空军侦察机对中国山东半岛沿海和华东沿海进行侦察、巡逻,并多次窜到青岛、上海、杭州等城市上空骚扰。②参见林虎:《保卫祖国领空的战斗》,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2年,第25 页。仅1951—1953年期间,从日本冲绳、台湾和菲律宾克拉克等地起飞的美军侦察机侵犯中国领空就达3 万多架次,严重威胁中国国家安全。美军还将改进的RF-86A 型侦察机投派到吉林、丹东等地区进行拍照活动,并派遣运输机进行空投特务活动。从1952年11月开始,中方在境内多次击落美国入侵侦察机(型号包括B-17、B-29、PB4Y-2、P2-V、P-47、PBM-5A 等),并俘获2 名美国中央情报局的情报人员。此外,国民党蒋介石集团于1949年底退守台湾后,也不断派飞机侦察袭扰中国大陆东南沿海地区,进行空投特务、散发反动传单、接济潜伏大陆的特务和残余势力等破坏活动。

1951—1953年期间,美军侦察机和国民党空军主要针对中国大陆东南沿海地区实施侦察窜扰,其主要特点是从海上越境侦察,机型以改装的低空低速轰炸机和侦察巡逻机为主。为捍卫国家主权和领空,解放军空军歼击航空兵奋勇打击入侵侦察机,共出动539 批3419 架次,击落敌机5 架,击伤3 架。①参见林虎:《保卫祖国领空的战斗》,第43 页。

二、美台侦察机对我东南沿海地区实施空中联合侦察和袭扰活动(1954—1958年)

1953年美台共同发起的东山岛战役失败后,为避免中美直接发生军事对抗,美国由支援台湾进行空中“游击战”转为扶植台湾国民党军对大陆进行空中电子情报侦察。美台空军加紧对大陆东南沿海地区,特别是福建、浙江地区机场修建和军用物资运输情况进行侦察,破坏人民解放军解放沿海岛屿的准备工作。据不完全统计,从1954年7月至1958年6月,国民党空军出动各型飞机4500 余架次,除对大陆东南沿海地区进行轰炸、扫射、侦察外,还派遣驻台美军顾问控制的第6 侦察大队出动RF-84、RF-86、RT-33、RB-57A 等侦察机窜入大陆,深入至广州、衡阳、长沙、南昌、衢州、上海、青岛等地进行侦察照相,窃取解放军军事情报。国民党空军每次派机进行侦察的具体任务、飞行航线、高度都由美国人规定,执行任务后向美国人汇报,并交出侦察资料,实质上是为美国获取大陆的战略情报服务。

台湾国民党军侦察机对大陆侦察活动的主要特点是:出动机动灵活的单批单机或小编队,以多变的入侵航线,高空(8000 ~12000 米)大速度(850 ~1000 公里/小时)快进快出;为提高侦察照相效果,活动时间一般在早上10 时至下午14 时之间;有时出动多批多架战斗机在大陆沿岸佯动或进行间接掩护和接应。②参见林虎:《保卫祖国领空的战斗》,第50 页。而美军则利用解放军空军夜战能力较弱的特点,不断派遣P2-V、B-17 和P4M-1Q 等电子侦察机利用暗夜低空入境实施侦察活动。

三、美台侦察机在大陆东南沿海开展低空侦察和在西北、华北地区进行高空侦察(1958—1964年)

一是美军改进侦察机继续开展对华侦察。美国空军除继续使用侦察机对我进行夜间低空侦察外,还针对解放军防空武器和作战飞机性能的提升,对P2-V、B-17 等侦察机进行了改装,加装了能侦察地面雷达部署情况和侦听空地通话的设备;安装使侦察机安全低空飞行的AN/PS-23 型全景搜索雷达;装备新型警戒干扰系统,提升回避歼击机瞄准攻击技术。但在解放军空军和地面防空部队的联合打击下,美军侦察机仍被连续击落多架。1957年起,美国为台湾国民党军空军第6 侦察大队新装备了RB-57A 侦察机,并为其训练执行侦察任务的飞行员,与台湾国民党军共同向侦察部队下达战略侦察照相任务,对大陆开展入境高空侦察行动。解放军发现该型侦察机活动路线后,于1958年2月18日在该机执行第四次任务时将其击落。此后,美国为台湾更换改进型的RB-57D侦察机。不过,这种侦察机很快也解放军于1959年10月用“萨姆-II”型地对空导弹击落,③参见崔长崎主编:《世界百年空战纪实》,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6年,第541 页。致使美台对华高空照相侦察活动一度停止长达两年之久。④参见范登生:《人民空军地空导弹部队首战击落RB-57D 高空侦察机纪实》,《军事历史》2008年第3 期,第69 页。

二是美台联合使用新型高空侦察机进行侦察。美台派遣侦察机进行高空侦察的目的,主要是刺探中国核武器研制情况。早在1956年,美国就研制出U-2 侦察机并秘密入侵苏联领空开展高空侦察活动。⑤参见贾晓光:《天眼:美国高空间谍情报侦察揭密》,第47 页。美国还在驻日本海军基地建立了以U-2 侦察机为主的“第3 气象侦察中队”,执行远东和西太平洋地区的空中情报侦察任务。在汲取RB-57D 侦察机被击落的教训后,美军于1958年3月开始使用U-2侦察机对大陆福建和沿海岛屿进行了多个航次的侦察,以判断解放军是否对台开展进攻行动。1958年“八·二三”金门炮战后,台湾海峡形势紧张,美军遂下令驻扎在日本的U-2 侦察机于9月9日和10月11日两次飞往大陆侦察。①Gregory W. Pedlow & Donald E. Welzenbach,The 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 and Overhead Reconnaissance:The U-2 and OXCART Program,1954-1974,Washington,D.C.: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1992,p.215.美国中央情报局从各种渠道获悉,中国正从事导弹、原子弹的研制,原材料生产工厂、科研部门、试验基地大都在西北广袤地区,而且研制工作已取得实质性进展。于是从1958年12月起,美军U-2 侦察机的侦察重点还包括了中国新疆、青海、甘肃等省的核试验基地和导弹发射基地。中国政府针对美机的入侵侦察活动多次提出强烈抗议。②参见贾晓光:《天眼:美国高空间谍情报侦察揭密》,第59 页。1960年,苏联在自己境内上空击落美军U-2 侦察机,世界舆论一片哗然。美国决定不再派遣美军飞行员驾驶U-2 侦察机对华侦察,而是将U-2侦察机交给台湾当局使用,成立专门的“气象侦察研究组”——第35 中队,即“黑猫中队”,美台合作进行针对大陆的高空联合情报侦察。蒋经国与美方代表签订协议,规定由美国提供U-2 侦察机并培训台湾国民党军空军人员,先后选拔27 名空军飞行员在美接受相关训练。③参见杨世瑛:《高空反间谍大战——中国空军地空导弹兵击落U-2 高空侦察机战法的形成、运用和创新》,北京:蓝天出版社,2003年,第155 页。

美台“黑猫中队”对大陆的空中侦察行动于1962年1月13日正式开始。第一次侦察从桃园起飞,从福建入境,目标为甘肃省双城子附近的酒泉火箭发射基地及机场,飞越江西、安徽、浙江、江苏、河南、山西、宁夏、甘肃、陕西、湖北,又经江西、福建返回台湾。第二次侦察以青海格尔木核武器研制工厂及兰州铁路沿线工业地带为目标。U-2 侦察机在我领空内肆意妄为,而此时正值中苏关系恶化,苏联向中国提供的“萨姆-Ⅱ”型导弹已经告罄,迫使解放军研究新型作战方式来应对。1962年9月9日,解放军空军地空导弹营实施“游击战”,在江西省境内用“萨姆-Ⅱ”导弹首次击落了入境侦察的一架U-2侦察机。④参见击落美制U-2 侦察机后,美台并没有停止对中国核设施的侦察活动。1963年3月和6月,美台通过U-2 侦察机发现了包头的核研制基地和位于兰州的气体离散工厂。参见章百家,牛军主编:《冷战与中国》,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年,第466 页。在此后的5年时间里,中国使用“萨姆-Ⅱ”地对空导弹和自行研制的“红旗-Ⅱ”地对空导弹先后击落了台湾的5 架美制U-2 侦察机,成为世界上击落该型侦察机最多的国家。

四、美军侦察机对中国西南、中南和西北地区实施频繁侦察以获取中越边境军事情况和西北核试验基地情报(1964—1969年)

一是利用小型无人侦察机侦察中越边境军事部署。1964年8月“北部湾事件”后,美国开始向越南北方发动大规模空袭。1965年4月,美军对越南北方的轰炸范围由军事基地等目标扩大到桥梁、铁路和主要公路等通往南方战场的补给线。为确定轰炸目标和评估轰炸效果,美军开始实施战场侦察行动。由于当时美国军事侦察卫星数量不多,侦察效果也不好;地面无线电侦察由于距离太远,收到的可用信号有限;地面谍报信息可靠性待核实,且传递速度又太慢,美军于是考虑使用侦察机对中越边境实施不间断侦察。为避免中国以此为借口参战并减少自身人员伤亡,美军派出高空小型无人侦察机从中越边境空域进入中国领空,频繁进行空中侦察活动。从1964年8月至1969年底,美军无人驾驶高空侦察机共入侵中国领空97 架次,平均每年19 架次。⑤参见林虎:《保卫祖国领空的战斗》,第260 页。为打击美军嚣张气焰,解放军空军航空兵部队、地空导弹部队和海军航空兵部队积极配合,驻广东、广西、云南地区的空军部队从1964年至1968年共击落美军无人驾驶高空侦察机17 架。1971年12月后,美军无人驾驶侦察机停止了入侵中国领空的侦察活动。⑥参见赵晓泮:《美军侦察机这样被击落——击落美国军用无人驾驶高空侦察机揭秘》,《空天力量》2006年第11 期;薛翔:《“狩猎”万米高空——空军航空兵击落美无人驾驶高空侦察机纪实》,《中国空军》1998年第5 期。

二是研制新型高空无人侦察机对中国核试验基地进行侦察。1964年中国成功进行首次核试验后,为刺探中国核力量的发展情况,美台联合制订“奇龙计划”,对中国开展侦察活动。1969年5月17日,由台湾国民党空军飞行员驾驶美国C-130 运输机低空飞至中国大陆西部空投地震仪和空气分子分析器,并返回泰国基地降落,但仪器性能减弱并在一年后失效。①参见李雨桐:《美台军机刺探大陆核基地内幕》,《军事文摘》2006年第2 期,第79 页。鉴于U-2 侦察机被大陆地对空导弹多次击落,于是美国决定把最新研制的高空无人侦察机——D-21B 投入到侦察中国核力量发展的活动中。②参见贾晓光:《天眼:美国高空间谍情报侦察揭密》,第125 页。D-21B侦察机由B-52H 轰炸机携带,在西太平洋空域共进行了4 次针对中国的作战发射。第一次发射在1969年11月9日进行,编号为517 号的D-21B 型无人侦察机在完成对中国西北核试验基地空中照相侦察后,由于燃料耗尽,不得不着陆在苏联拜科努尔附近的基尤腊塔姆地区。③参见马贵富摘译:《窥探中国的美军高空超音速无人侦察机》,《军事文摘》2002年第10 期,第64 页。其余三次均以失败告终。

三是投入新型战略侦察机开展侦察活动。从1968年起,美国为驻日本冲绳空军基地的U-2 侦察机中队配备了3 架更加先进的SR-71“黑鸟”战略侦察机④参见贾晓光:《天眼:美国高空间谍情报侦察揭密》,第84 页。,主要实施针对越南战场和朝鲜半岛、苏联西伯利亚地区和中国境内的情报侦察活动。美国中央情报局使用美国空军第9 战略侦察机联队的SR-71 侦察机对中越边境上的“胡志明小道”进行侦察,为美军对越南北部实施轰炸提供准确的目标信息;对中国主要是侦察新疆的核试验设施,并跟踪监视苏联在摩尔曼斯克进行弹道导弹发射和核潜艇在巴伦支海的活动情况。尼克松总统访华前,SR-71 侦察机的对华情报侦察活动一直持续。

五、美军侦察机以空中照相、语音通讯和电磁信号获取等方式在东南沿海和南海海域继续实施侦察(1972年—冷战结束)

一是美军继续使用战略侦察机实施高空越境侦察。尼克松总统访华后承诺不再对中国实施空中侦察,但实际上,主要由军事侦察卫星承担的对华侦察活动并没有停止。即使在整个80年代中美军事关系“蜜月期”内,部署在日本的SR-71 侦察机也曾多次飞越中苏边界上空。由于其具备反射雷达波束小、速度快、升限高的特点,苏军多次派遣高空战斗机和发射地对空导弹拦截均告失败。曾有叛逃到美国的苏联空军战斗机飞行员撰文回忆,部署在苏联东海岸性能卓越的“米格-25”战斗机曾试图截击SR-71 侦察机,但SR-71 侦察机却捉弄苏联飞机,时而上升到“米格-25”战斗机够不到的高度,时而俯冲下来高速飞行。⑤参见格雷格·克利恩(陈惠赠译):《美高空战略侦察机SR-71 飞行情况》,《外国空军训练》1991年第5 期。解放军空军部队因受技术水平的限制,也只能掌握其侦察活动规律,无法对其进行有效拦截。美军对SR-71 侦察机的起飞与侦察活动高度保密。1989年4月21日,一架从日本冲绳嘉手纳空军基地起飞的SR-71 侦察机在侦察中国南海和东南亚地区时,因机械故障在菲律宾海岸外失事后才得以见诸报端。由于该型战略侦察机使用维护成本太高,美国宣布SR-71 侦察机于1990年1月退役。

二是利用电子侦察机在中国东南沿海和南海开展境外侦察。70年代末开始,美国还使用60年代已投入越南战场的RC-135 侦察机开展对华侦察。RC-135 侦察机的主要侦察对象国是中国和苏联。该机通常部署在日本冲绳嘉手纳空军基地,对华侦察主要特点是从该基地起飞后向北沿中国沿海飞行侦察,快到中国领海领空时转弯向南飞行,沿东南沿海一带的海空边界平行飞行,一直到最南边,然后再调头往北飞行,一次起飞大约可循环侦察飞行4 次,最后返回嘉手纳基地。⑥参见夏东山:《空中贼眼——美空军RC-135 电子侦察机》,《外军电子战》2001年第3 期,第32 页。

该型侦察机的主要任务是搜集中国沿海、朝鲜半岛和苏联境内的电子情报;跟踪监视中国和苏联的潜艇、舰艇、船舶的活动情况;查明中国大陆境内的机场位置、导弹配置、雷达阵地、指挥及通信枢纽的分布;获取电磁信号数据和通信频率,为战时实施电子干扰和电磁打击预作战场准备。⑦参见王大鹏:《防美RC-135 侦察机侦察监视的方法》,《军事文摘》2005年第2 期,第25 页。由于该型侦察机的侦察方式是在领空和领海外进行侦察,因此解放军一般没有对其进行驱赶,只对其进行跟踪监视。

猜你喜欢
美台领空侦察机
本期导读
SR-71侦察机
沙特威胁将击落通过领空攻击伊朗的以军战机
EP-3A和EP-3E电子侦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