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影响大学生体质主客观因素的探析

2019-12-09 15:42董玉杰
关键词:身体素质体育锻炼体质

董玉杰,郑 兵

(延安大学体育学院,陕西延安716000)

随着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体育教育所面临的社会压力却愈来愈大,因此需要我们体育教育采用开放式教学。新时代背景下体育教育采用的开放式教学,更大程度上考虑和尊重学生的主观意愿和建议。目的是为了构建新时代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校体育的健身价值可以体现的更加充分,甚至达到延缓或改善学生体质下降的问题。以期在新时代可以提高学生个体的身体素质、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

1 大学生体质状况

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质研究会将体质定义为“人体的质量,是在遗传性和获得性的基础上表现出来的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因素的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征[1]。具体涵盖五个范畴:身体形态发育水平、生理功能水平、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发展水平、心理发展水平和适应能力”。1999年我国施行高校扩招政策以来,大学生数量大幅增加,大学生的体质健康问题却引起了国家和社会的高度关注和重视。尽管我国以举国体制和全民健身来改变这一现状,从国家层面出台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2]53号)和《教育部关于印发〈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办法〉等三个文件的通知》(教体艺[2014]3号)、(教体艺厅函(2015)32号)等文件,地方的高校也积极配合响应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来改善学生对体育的态度[2]。在学校采取了通过奖助学金、体育课成绩达标制与是否顺利毕业等直接挂钩的措施来督促大学生自身自觉进行健身体育锻炼,以期提高大学生自身身体素质,增进大学生体质健康。但是效果并不是很明显,经过一定的调查发现,近几年来,我国高校大学生体质仍呈下降趋势,尽管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但是并没有达到我们的期望。

2 主观因素分析

在当代应试教育体制下,“重文轻体”的观念一直深入人心。不管是从社会视角、学校视角、家长角度还是孩子的立场出发,都把文化课的学习放在首位。在此大环境的影响下,有些中、小学学校不安排体育课或者学校安排的体育课一般要被其他主课占掉,给孩子从小就造成了一种体育课不重要的观念,因此在上大学之后,这种思维恶习已然成为了习惯,使学生在体育课上缺乏重视和积极性,这严重影响了高校体育课的质量。

2.1 大学生自身对体质健康缺乏正确的认知

非专业的学生对体质健康的概念是:只要身体健康就代表自己体质健康,对体质健康缺乏正确的认知,殊不知体质健康共包含了三个方面: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因素的综合特征。对体质概念了解的不够深入,又没有进行系统的学习,导致身体健康就是体质健康的观念深入人心。随着新时代的进步,科技也在飞速的发展着,学校教育方式方法也发生了变化,但是学校的体育教育却没有发生很大的变化,学生对于体育课的理解也存在着一定的误解,单纯的认为上了体育课就会达到体质健康的标准,没有正确的认识学校体育的意义,学校体育的最终目的是终身体育思想,学生由于从小接受应试教育的原因心理依旧存在着“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观念,所以在进行体育知识的学习时,没有达到一视同仁,对体质健康缺乏充满正能量的认知。

2.2 新时代网络环境影响学生态度

新时代的到来给我们带来了先进的科学技术文化,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不少的负面问题。学生对网络缺乏正确的认知态度,没有将网络所带来的先进技术用在学习上,而是用在一些影响意志力的游戏上面。像学生迷恋网络游戏的问题尤为突出严重,学生在上文化课时会玩手机游戏,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连一周仅有的两节体育课也不放过,在体育课上利用大家自由休息的时间抱着手机玩游戏,对于网络游戏诱惑的抵制力太差,把本应该用来锻炼身体的时间用在了游戏上面,从而致使身体素质没有得到良好的锻炼,进而导致体质普遍下降。

2.3 新时代大学生对体育的主观意识不强

在新时代的应试教育的体制下,促使大学生去进行体育锻炼的理由是赚取学分,为了获得学分去突击应付考试,以期能取得足够的学分从而顺利毕业;没有从根本上去理解体育锻炼的真正含义,,在心理上也没有重视体质健康的重要性。体育课上教师以教授学生项目技术为主,锻炼学生身体素质为辅,学生在课下并没有自觉的去进行体育锻炼,锻炼的项目也仅仅是突击考试内容,没有达到身体素质全面锻炼的要求,使身体素质不能全面发展。

2.4 兴趣不浓,动机不足

在以往的长期的大教育环境下,体育逐步被冷落,体育工作者的辛勤付出也被轻视甚至忽视。社会以及相关人士对体育工作者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偏见,让体育工作者逐渐失去信心,故而逐渐产生了“放羊式教学”的状态。而在这一模式下的教学现象,使学生对体育的误区再次被放大,也间接减弱了学生的运动兴趣以及运动动机。以至于从小学到大学十几年间也没有习得一两项体育运动特长。长此以往的恶性循环,在大学的体育教学中尽管尽心教学,依然难以改变大学生体育活动动机不足,兴趣不浓的常态化现象。

3 客观因素分析

3.1 体育政策的实效性不强

到本世纪末,我国竞技体育体制和机制改革的具体目标是:逐步加大国家对竞技体育的技人,努力拓宽社会技人渠道,形成国家办与社会办相结合的新格局;实行运动项目分类管理,建立效益技资体系;强化运动项目的纵向管理,责权利相统一、若干项目综合管理与专项管理相结合的体制;建立公平、合理的竞争机制,形成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多强对抗的国家队体制;建立“体育振兴依靠科技进步,体育科技面向运动实践,'的体育科技体制;改革人才管理体制,促进运动人才的合理流动;建立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核心的竞赛体制和与竞技体育发展相适应的法律、法规体系[3]。教育部门对于学校体育重视程度达到了一定的标准,但学校在执行一些标准是却没有按照应有的计划进行,导致某些制度和标准出现了一些高开低走的现象。

3.2 学校对体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学校对于体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在课程安排上也是少的可怜,在学生身体素质不断下降的今天,学校给学生很多自由活动的时间去锻炼身体,但是真正去锻炼的人数是少之又少,学生把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吃喝玩上面。这也是导致学生身体素质的下降的原因之一;学校体育场地设施不够齐全,使同学们在学习的时候无法更多的去练习技术动作,这样也大大的降低了学生对于体育技术动作学习的热情,在技术考评的时候无法达到老师的要求,使学生对于体育学习的积极性逐渐消失。因为器材的不够导致学生没法正常的锻炼身体,身体素质没有很明显的提高甚至还有后退。

3.3 新时代体育教师的地位不高

学校由于“重文轻体”的观念,没有给予体育足够的重视,进而对教师的待遇也没有其他老师的待遇那么丰厚,使体育教师对体育的热情逐渐减少,心理甚至会出现不公的声音,对以后教学等方面有着很大的影响。教学方面没有足够的动力来支撑自己给同学们倾囊相助,教师们的热情也会在这样的日子里逐渐磨灭,教学效果也会逐渐下降,学生的体质下降也因此有着很大的关系。

3.4 新时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

21世纪的当今中国,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使我们的饮食习惯、生活习惯、活动方式等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随着父母对孩子的期待的变高,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一份体面、安稳的工作以及和同龄孩子的比较中给孩子无形的压力,正是这些压力给孩子造成了两种状态的存在:一种是努力去完成父母以及自己的目标,不断的努力;另一种便是向压力低头,破罐子破摔。不管哪一种方式都使孩子无暇去进行体育锻炼,每天最大的目标就是就业与生活。

4 对策与建议

4.1 端正学生认知态度,一视同仁

行为是思想的外化,这就凸显了思想的重要性,大学生有较强的自我主观意识,在他们的认知里自己认定的事情就是正确的。所以在学生的教育中要给学生灌输正确的体质健康概念,端正他们对于体育学习的态度,在当今时代一个好的身体是一切的根本,是基础所在,如果身体健康跟不上,那不管你取得再多的佳绩都是徒劳的,要充分重视体质健康的重要性坚决摒弃“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陈旧思想。

4.2 提高自身自制力,合理利用新时代网络环境

新时代网络环境的改变给我们生活带来了很多的变化,我们要合理的去运用新时代网络给我们带来的便利,提高自己的自制力,加强身体锻炼。在生活中游戏可以作为调节生活压力的一种方式,但不能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让自己的身体素质逐步提高,只靠体育课和考试前最后的突击训练是不能达到提高身体素质和终身体育的要求与目标,要从根本上接受体育并自觉进行体育锻炼,而不要把体育锻炼看做是一个煎熬的过程,要学会享受体育锻炼中的乐趣。

4.3 正确对待大学体育课

体育课,是授予学生体育运动的知识、技术、技能,增强他们的体质,发展他们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教育课。学校体育活动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是学生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全面发展的需要,对培养祖国“四化”建设的合格人才具有重大意义。通过体育课的学习和锻炼,孩子得益是很大的。长期体育课才能达到这个效果且学生在课下要自己坚持锻炼,这样才能提高身体素质,不能把所有的希望全部放在仅有的几节体育课上面,就像学习文化课一样要经常复习才可以。

4.4 学校要认真贯彻实施国家政策

国家教委颁发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从根本上变升学教育为素质教育。严格执行国家制定的全民健身计划,开满体育课,上足体锻课,充分应用现有的体育设施和器材,加强体育教学研究和体育活动的指导,切实保证学生体育锻炼有一定的运动量和运动强度。加大教育投入,购置必备的体育器材.建立和完善体育设施和体育器材的维修、保养和使用的管理制度。改善体育教师待遇,提高青年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体育工作相对辛苦,学校采取一定的倾斜政策来调动青年教师的积极性是十分必要的。评优、评先要重视体育教学工作的成效;职称评定设置岗位要考虑到体育学科的职称结构。对于贡献大、能力强、素质全面的青年教师要破格晋升,不拘一格地加以重用,使青年体育教师能够自觉地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水平,为学校体育工作多做贡献。

4.5 家长应提高正确认知,作榜样示范作用

家长应该提高自我认知,改善自我价值观:家长对体质健康应该树立正确的认知,改善自己的价值观,不能只看重学生的学业水平,应该是学业体育一把抓,对孩子的心理和身体健康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促使其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树立榜样作用:家长应该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给孩子树立一个榜样作用,改善家庭的体育氛围。

5 结语

通过分析研究新时代国家政策及影响大学生体质健康主客观因素发现,国家对学校体质健康方面出台了很多的政策也给予了足够的重视,但由于目前许多政策存在落实不够具体的问题,导致政策没有真正的落实到基础的学生身上,在学生身上没有体现出所要表达的效果;另一方面也因为新时代网络环境的改变和家庭、学生长期以来所接受的应试教育和自己所形成的理念导致学生对于体质概念方面存在误解和偏差,使大学生目前的体质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在新时代环境下教育部门、教师、学校、家长在大力实施和配合素质教育的同时,应该加大对大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状况的关注力度,并根据大学生的实际体质健康状况做出科学有效的促进大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的计划,这样更有利于进一步实现素质教育,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身体素质体育锻炼体质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针对性身体素质训练在标准舞技术中的应用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锻炼
足球专项身体素质练习与足球技能学习成效的相关性研究
滇辽两省城镇居民体育锻炼行为的比较研究
体育锻炼也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