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侵袭性乳腺癌影像学研究进展

2019-12-09 23:23敬方园通讯作者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12期
关键词:原位癌高级别浸润性

敬方园,唐 鑫(通讯作者)

(1遂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 四川 遂宁 629200)(2广安市人民医院放射科 四川 广安 638000)

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疾病,患者的乳腺部位出现肿块,同时伴随有乳头溢液、乳头改变、皮肤改变等症状,严重损害患者的身体健康,使其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在乳腺癌的发生和进展过程中,癌细胞的转移和扩散,会逐渐加剧病情,增加疾病的凶险程度,应及早进行诊治。高侵袭性乳腺癌患者的肿瘤组织具有很强的侵略性,病情进展迅速,癌细胞转移、扩散的风险较高,治疗难度较大,其预后往往较差。在高侵袭性乳腺癌的早期诊疗中,需要采取更加高效、准确的诊断方法,及时发现早期病变,并予以治疗,控制病情进展,进而提升疾病的治疗效果。采取影像学方法进行诊断,可以清晰的观察病灶组织,分析其结构、形态、大小,可作为疾病诊断的参考依据。笔者查阅了近年来关于高侵袭性乳腺癌临床诊断的研究报道,结合不同影像学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分析,评价其应用价值。

1 不同类型高侵袭性乳腺癌的病理特点

1.1 高级别导管原位癌

高级别导管原位癌发生于乳腺癌早期,多为导管内病变发展所致,引起导管上皮细胞非典型增生,表现为明显的细胞异型性,癌细胞未突破基底膜,但存在着进展为浸润性癌的可能性。高级别导管原位癌是乳腺癌的早期病变,其细胞核异型程度较高,并存在管腔内坏死、无定型微小钙化等情况。根据导管的形态特征,如微乳头或筛状结构、核分裂、粉刺样坏死、周边上皮细胞增生等,能够对高级别导管原位癌的发生进行初步判断。高级别导管原位癌的侵袭和转移能力较强,经过保守治疗后,往往存在着局部复发的情况,进而影响患者的预后[1]。

1.2 Ⅲ级非特殊型浸润性癌

非特殊型浸润性癌是高侵袭性乳腺癌的常见类型,根据腺管形成情况,能够疾病的发生和进展进行判断。该过程中,还需要对核多形性、异型性进行分析,比较正常导管上皮。在此基础上,观察核分裂象,对于视野直径、视野面积进行统计,进而评价非特殊型浸润性癌的分化程度。在腺管形成<10%、核多形性、异型性明显以及核分裂象计数增加的情况下,组织学分级达到Ⅲ级,疾病的侵袭性显著增加[2]。

1.3 浸润性微乳头状癌

浸润性微乳头状癌属于特殊型浸润性癌,在疾病的发生和进展过程中,存在淋巴管侵犯、淋巴结转移的情况,该疾病的侵袭能力强,病灶组织浸润生长,病情的恶性程度较高。肿瘤细胞排列呈小乳头状,肿瘤组织质地较硬,呈灰白、淡黄色。在光镜下观察,可见细胞核异质性、染色质成团聚集、核仁孤立等情况,肿瘤细胞簇出现乳头状突起,瘤细胞生长呈放射状,癌细胞具有良好的运动能力,易发生转移和扩散等情况,侵袭周围组织,进而导致病情的加剧[3]。

1.4 三阴性乳腺癌

受到三阴性乳腺癌的影响,患者的雌激素、孕激素以及人表皮生长因子的均会发生改变,ER、PR以及HER-2等受体均呈阴性。ER、PR以及HER-2等受体的过度表达,会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乳腺癌的发生风险,并在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转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三阴性乳腺癌分为非基底细胞样型以及基底细胞样癌型,属于组织学分级较高的浸润性导管癌,疾病的侵袭能力强,易发生转移和扩散,治疗难度相对较高,预后较差[4]。

2 高侵袭性乳腺癌的影像学诊断方法

2.1 X线

在高侵袭性乳腺癌的影像学诊断中,X线检查是一种常用的诊断方法。在高级别导管原位癌的X线诊断中,分析X线片,能够发现乳腺肿块部位的微钙化情况,呈线状、分支状分布。然后根据其钙化程度,能够反映出导管内的坏死情况,准确鉴别导管原位癌的级别,可以作为判断高级别导管原位癌发生、进展的程度。①在高级别导管原位癌患者的X线片当中,可见局灶不对称、恶性肿块影等结构扭曲情况,能够作为疾病诊断的参考依据。但是仅根据这些征象,并不能对疾病完全确诊,还需要进行活检,进一步予以确认。②在Ⅲ级非特殊型浸润性癌的X线诊断中,可见高密度肿块,其边缘无毛刺或蟹足,同时还存在着线样和分支状钙化以及结构扭曲等情况、多为良性肿块。但是随着肿瘤组织分化程度的增加,还存在着恶性病变的可能。③在浸润性微乳头状癌的X线诊断中,可见明显的恶性征象,提示为高密度的不规则肿块。肿块的边界模糊,边缘有毛刺或蟹足,同时还存在不定形钙化。根据肿块的边缘毛刺或蟹足和不定形钙化情况,能够判断疾病存在恶性病变的发展倾向,但是无法对肿瘤的恶性程度和侵袭转移能力进行准确的判断。④在三阴性乳腺癌的X线诊断中,主要通过X线片观察肿瘤组织的形态、密度、内部钙化情况情况,可见边缘光滑的肿块,存在钙化情况,但较为少见[5]。

2.2 超声

在高级别导管原位癌的超声诊断中,需要参考乳腺癌患者的触诊结果和X线检查结果,然后根据疾病的超声表现,进一步判断疾病的发生和进展情况。①高级别导管原位癌患者的超声图像,可见实性肿块、导管扩张等情况,同时提示有微钙化、边界模糊以及不均匀回声等情况。经过超声检查后,高级别导管原位癌患者的超声图像主要表现为低回声伴微钙化、低回声结节、囊实混合以及单纯钙化等不同类型。低回声结节伴微钙化型超声图中可见不规则形态的低回声结节,其边界模糊,钙化微小、分散。低回声结节超声图表现为形态规则或不规则低回声结节。囊实混合型超声图则表现为肿块边缘规则,存在较厚的囊壁,部分患者存在局部导管扩张的情况,与囊肿、炎性病变的超声影像类似,容易出现误诊的情况。而在单纯钙化型超声图中,仅有散在的钙化表现,与腺体内钙化灶较为相似,对于病情的诊断形成了一定的干扰。②在Ⅲ级非特殊型浸润性癌的超声诊断中,有着十分显著的良性肿瘤征象。肿块呈椭圆形,有混合回声或低回声,其后方回声增强,可以将其作为Ⅲ级非特殊型浸润性癌临床诊断的参考依据。但是仅参考超声检查结果,很难准确的对疾病进行鉴别、诊断。③在浸润性微乳头状癌的超声诊断中,可见低回声肿块,其形态不规则,边缘有毛刺或蟹足,血流信号丰富。观察浸润性微乳头状癌患者的超声影像,能够发现淋巴管浸润、淋巴结转移,部分患者还伴随有腋窝淋巴结肿大的情况。④在三阴性乳腺癌的超声诊断中,多见不规则形态肿块,边界不清晰,边缘有毛刺或蟹足,同时存在高回声晕、钙化灶,后方回声无明显变化(部分患者存在后方回声衰减或增强的情况),血流信号丰富[6]。

2.3 MRI

除X线检查、超声检查之外,MRI方法也可作为高侵袭性乳腺癌影像学诊断的选择。①在高级别导管原位癌的MRI诊断中,经过动态增强检查,观察肿块的影像表现,可见分支状导管样,肿块直径大,血管生成多。根据时间-信号曲线,还可以反映出血液灌注、血液流出等因素对于病变的影响,判断病变信号强度。在渐进型、平台型以及流出型的时间-信号曲线中,分别反映出良性病变、介于良恶性之间的病变以及恶性病变等情况。而利用扩散加权成像,分析活体组织表观扩散系数(ADC),根据ADC的具体数值,可以判断导管原位癌的发生级别。高级别导管原位癌患者的ADC值相对较低,说明疾病的侵袭性较强,存在癌细胞转移的风险[7]。②在Ⅲ级非特殊型浸润性癌的MRI诊断中,可见不规则形肿块,边缘有毛刺。根据肿块直径和ADC值,判断其组织分化程度。肿块直径的增加和ADC值的降低,能够反映出肿块组织分化程度的增加。MRI检查结果,能够对非特殊型浸润性癌的发生和进展情况进行判断。③在浸润性微乳头状癌的MRI诊断中,并无显著的特异性表现,可见不规则形肿块,边缘有毛刺,与导管原位癌、非特殊型浸润性癌相仿,难以通过MRI检查予以鉴别。但是应用MRI进行检查,可以对肿瘤范围进行准确的判断,并排除多灶性,其对于疾病的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④在三阴性乳腺癌的MRI诊断中,可见边缘光滑肿块,环形强化,ADC值相对较高。相比于X线检查和超声检查,MRI方法的软组织分辨力高,对于诊断高侵袭性乳腺癌具有良好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在李俏颖、周定中的临床研究中[8],112例疑似乳腺癌患者接受超声诊断后,疾病检出率为90.36%,漏诊率和误诊率分别为13.39%和6.25%,而经过超声检查联合MRI检查后,疾病检出率提升至98.80%,漏诊率和误诊率分别降低至1.79%和0.89%,充分说明超声与MRI的联合应用,能够有效提高乳腺癌临床诊断的准确性。

3 结论

综上所述,高级别导管原位癌、Ⅲ级非特殊型浸润性癌、浸润性微乳头状癌以及三阴性乳腺癌是常见的高侵袭性乳腺癌,需要通过X线、超声以及MRI等影像学方法进行诊断,均可以准确、高效的判断疾病的发生和进展,不同影像学方法有着各自的优势和不足。在疾病的临床诊断中,需要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合理予以选用。

猜你喜欢
原位癌高级别浸润性
成人高级别脑胶质瘤术后复发相关因素分析
肺原发未分化高级别多形性肉瘤1例
同侧乳腺嗜酸细胞癌伴导管原位癌1例并文献复习
术前粗针活检低估的乳腺导管内原位癌的超声、钼靶及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原位癌是“不动的癌”吗
高级别管线钢X80的生产实践
浸润性乳腺癌超声及造影表现与P63及Calponin的相关性
原位癌是癌吗
浸润性肺结核临床治疗转归与MSCT特征变化分析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诊治现状及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