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排螺旋CT重建技术在急腹症影像诊断中的意义分析

2019-12-09 23:23李德志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12期
关键词:伪影螺旋病灶

李德志

(广西贵港市第二人民医院CT室 广西 贵港 537132)

急腹症指的是盆腔、腹腔内的脏器、组织出现了紧急的病理变化,患者具有全身性反应,急腹症具有发病急、病情重的特点。因此对急腹症进行准确诊断有助于提高急腹症的预后效果,及早开展合理有效的治疗措施。临床上常通过CT检查进行急腹症诊断,随着CT设备的技术发展,设备的分辨率逐渐提高,并且在重建算法上有了一定的突破。CT的全称是计算器断层扫描,它的工作原理是通过重建算法得到了X线在人体内的衰减系数,并将该系数反映为图像的灰度分布[1],所以CT成像的本质就是重建图像,因此CT成像的质量直接取决于重建技术。当前CT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而随着CT的临床应用次数增多,患者受到更多的辐射剂量,从而增加了癌变的风险。为遵循放射防护最优化的原则,就必须引入新的重建技术,达到低剂量成像的目的。而多排螺旋重建技术正式在此背景下形成的新型技术。本文将以我院急腹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使用多排螺旋重建技术的临床价值。

1 材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分析100例2016年1月到2018年12月在本院行CT扫描的急腹症病例,其实男性25例,女性25例,年龄26~79岁,平均年龄58.10±10.06岁。其中50例为观察组,在美国GEBrightspeed16层螺旋扫描并行迭代算法重建;其余50例为对照组,采用多排螺旋CT扫描但是不进行迭代算法重建。

1.2 仪器与方法

采用美国GEBrightspeed16层螺旋CT,患者仰卧,双手上举,脚先进,吸气后屏气行全肺扫描。先平扫,按1.5ml/kg的注射方案注射碘海醇造影剂60s后行静脉期增强扫描。

1.3 图像分析及统计

所有图像在GEaw4.5工作站进行后处理。两组图像分别进行5分法评价。

1.4 评价标准

①整体质量评分:1分:废片,图像无法用于诊断;2分:图像质量无法满足诊断;3分:图像质量一般,基本满足诊断要求;4分:图像比较清晰,能较为准确诊断;5分:图像非常清晰,能够确切诊断;②伪影评分:1分:整幅图像均是伪影;2分:图像伪影非常严重,不能诊断;3分:存在一些运动伪影,但可以诊断;4分:轻微的伪影,不影响诊断;5分:无各类伪影;③病灶检出评分:1分:病灶无法检出;2分:病灶部分可见,但不能清楚显示;3分:病灶可以全部检出,但解剖细节欠清晰;4分:病灶能全部检出,解剖细节较为清晰;5分:病灶要确切检出,解剖细节非常清晰。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的图像质量对比

观察组图像与对照组扫描图像的整体质量评分分别为4.15±0.56,3.90±0.68有统计学差异(P<0.05);伪影评分分别为4.29±0.64,4.07±0.58,有统计学差异(P<0.05);病灶检出评分分别为4.62±0.53,4.52±0.57无统计学差别(P>0.05)。

2.2 两组与临床病理学诊断符合率对比

对照组中经病理组织检查确诊阑尾炎13例(26.0%)、胰腺炎20例(40.0%)、胆囊炎14例(28.0%)、泌尿系统结石3例(6.0%),经CT诊断后有42例患者确诊,诊断准确率84.0%。

观察组中确诊阑尾炎15例(30.0%)、胰腺炎17例(34.0%)、肠梗阻12(24.0%)、胆囊炎6例(12.0%),与病理组织检查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CT诊断后有48例患者确诊,与病理组织相符,诊断准确率96.0%。观察组的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CT重建技术的原理可以用数学上的逐次近似法进行解释,假设存在一个初始图像,通过迭代法比较理论投影值以及实际投影值,根据特定的最优化原则,选出最佳的投影值,该技术主要适用于信息量较少以及噪声情况较差的情形,能够得到无噪声、无伪影的清晰图像[2]。随着多排螺旋技术的更新和推广,目前已经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并且在心血管、灌注扫描、胸部CT、头颈部CT等方面得到了临床应用。目前有大量的文献报道显示[3],通过多排螺旋重建技术可以实现超低剂量的清晰腹部成像,能够应用于急腹症的筛查中,特别是可以改善腹部的定量分析以及弥漫性病变等显示效果。另外,在CT的引导下多排螺旋重建技术可以减少CT影像中的条带状伪影。目前已经有大量的研究表示[4],多排螺旋重建技术能够在低剂量下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另外具有较大的提高图像质量的潜质。但是,也有报道认为多排螺旋技术存在一定的缺点,例如可能引起组织的分界处出现阶梯状伪影,产生的原因是对噪声的过度抑制作用。另外,多排螺旋重建技术进行CT扫描时相比FBP花费的时间更长,可能影响诊断的时效性。GEBrightspeed16层螺旋CT采用的是新一代迭代重建算法iDose4, 特点是双空间、多噪声模型和解剖模型,在对噪声给以细致的处理的同时,再结合解剖模型加速重建过程,从而提高图像分辨率,消除蜡像状伪影。本研究通过多排螺旋迭代重建iDose4(迭代级别3)与传统FBP处理图像对比, 可以明显看出iDose4等级为3时,降噪能力与滤波反投影法相接近,图像评分有所提升。

就目前CT多排螺旋重建技术的发展情况来看,未来的发展方向仍然是进一步减少伪影的产生,并且提高重建的速度,将继续向完整的多排螺旋技术靠拢,进一步优化算法以及硬件处理系统[5]。多排螺旋迭代重建iDose4是当前重建技术的一个发展趋势,如果可以在临床上常规得到应用,能够进一步促进低剂量CT的应用,并且进一步扩大CT在临床上的应用范围,能够使部分对CT放射敏感的器官利用超低剂量进行高质量成像,呈现最优化的图像质量和辐射质量的完美结合。综上所述,多排螺旋重建技术可以提高急腹症CT扫描的图像质量,推荐在临床广泛应用。

猜你喜欢
伪影螺旋病灶
Optimal UAV deployment in downlink 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 system: a two-user case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PSMA-靶向18F-DCFPyL PET/CT在肾透明细胞癌术后复发或转移病灶诊断中的作用分析
核磁共振临床应用中常见伪影分析及应对措施
旋风“螺旋丸”
基于MR衰减校正出现的PET/MR常见伪影类型
术中超声在颅内占位病灶切除中的应用探讨
减少头部运动伪影及磁敏感伪影的propller技术应用价值评价
一种无伪影小动物头部成像固定装置的设计
奇妙的螺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