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道超声联合腹腔镜下多发性子宫肌瘤剔除术临床研究

2019-12-09 23:23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12期
关键词:探查多发性肌层

张 力

(北京海淀妇幼保健院超声科 北京 100080)

子宫肌瘤属于良性肿瘤,在育龄期女性群体中比较多见,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月经量过多、月经周期紊乱、月经时间较长、流产、不孕以及盆腔包块,可导致患者性功能障碍,引起继发性贫血。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经腹切除子宫肌瘤已经逐步被微创、术后康复快的腹腔镜技术所替代,但腹腔镜技术操作并无触摸过程,增大了医师对肌壁间肌瘤的识别难度,增大患者术后复发以及肌瘤残留风险[1]。基于此,本文特此予以了阴道超声配合,获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做如下报道。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106例多发性子宫肌瘤患者的接收时间为2017年02月—2018年02月,年龄26~50(41.3±4.5)岁;肌瘤数量3~10(6.7±1.5)个;子宫肌瘤1~13(6.5±1.6)cm。均有性生活史、已婚;知晓本次研究意义与目的,且已经签署过同意书。排除手术禁忌症、生殖道急性炎症、内膜病变、子宫肌瘤>15cm、严重盆腔粘连者。

1.2 方法

选择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器,探头参数为5~9MHz,子宫肌瘤确诊标准为:超过1cm低回声结节。

气管置管全身麻醉,保持截石位。术前予以1次阴道超声探查,明确子宫肌瘤所处位置、数量、大小以及四周关系。腹腔镜下首先确定外突肌瘤数量、大小,而后选取6U垂体后叶素+5ml生理盐水,穿刺注入到子宫肌层。以术前、术中超声观察结果,在肌瘤明显突出部位,用单极电钩将子宫肌层切开,逐步将子宫肌瘤外突部分予以完整剔除,用1-0薇乔线缝合子宫创面。超声医师再一次用超声观察患者子宫肌层,与手术医师再一次明确余下的肌瘤位置、数量、大小以及与四周组织的关系。子宫肌瘤剔除遵循从易到难、从大到小原则。首选确定剔除位置,指导医师将子宫浆膜层抵于肌瘤方向,查看器械顶端与肌瘤是否靠近,指导医师切开,测量肌瘤与切入口浆膜层的间距,确定最佳切开深度;电刀处于肌瘤边界时,肌瘤包膜与四周明显分解,呈环形高回升带,超声医师此时指导手术医师慢慢分离,完整剔除肌瘤包膜。

1.3 复发评价标准

手术治疗后第3个月、第6个月、第9个月、第12个月时予以超声探查,掌握患者子宫康复情况。子宫肌瘤复发或子宫肌瘤残留的评价标准为:手术治疗后第3个月实施超声复查,观察到子宫肌瘤,提示为子宫肌瘤残留;手术治疗后第第6个月、第9个月、第12个月实施超声复查,观察到子宫肌瘤,提示为子宫肌瘤复发。

2 结果

本文106例多发性子宫肌瘤患者,手术实施后进行超声复查,结果发现:手术后治疗后第3个月实施超声探查,观察到5例患者子宫肌瘤残留,病灶大小<1.5cm,子宫肌瘤残留率为4.72%。手术治疗后第6个月实施超声探查,观察到有1例患者的原肌瘤部位存在1个低回声团块,且边界模糊,具有丰富的血流信号,暂时定义为复发,后期将会不断跟踪观察;手术治疗后第9个月实施超声探查,有3例复发,病灶大小为1.3cm;手术治疗后第12个月实施超声探查,有1例复发,病灶大小为1.5cm。总共复发3例。术后无一例严重并发症。

3 讨论

利用腹腔镜技术来剔除子宫肌瘤,不仅微创、切口美观,而且患者术后并发症少、术后康复快,是一种高效安全的微创术式。腹腔镜术式因为从立体视觉转变为二维效果,无法用手去触摸,相较于常规开腹术式而言,对于难以观察到的肌瘤极易引起残留、漏检,导致患者术后复发风险进一步提高[2]。手术实施过程中,发现子宫肌瘤数量与术前超声探查结果不符时,需警惕小肌瘤,腹腔镜手术实施后,应当通过阴道超声指导手术医师准确剔除残留的子宫肌瘤,以此来降低患者术后复发率、子宫肌瘤残留率。阴道超声联合腹腔镜技术治疗多发性子宫肌瘤患者,不仅可以确定子宫肌瘤所处位置、大小、数量以及与四周的关系,而且还可以减轻对腹壁的损伤,以免肠气严重干扰超声波声束,进而促使超声准确定位[3]。另外,阴道超声联合腹腔镜下多发性子宫肌瘤剔除术操作简单,为手术医师准确剔除肌瘤提供了有利条件;术中图像清楚明白,更能准确指导医师应用腹腔镜定点肌瘤,尤其是对直径小于2cm、多发性的子宫肌壁间肌瘤,具有更好的剔除的效果。

总而言之,针对多发性子宫肌瘤患者而言,实施腹腔镜技术操作的过程中辅以阴道超声探查,可以大大降低患者术后残留率以及复发率。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荐。

猜你喜欢
探查多发性肌层
冀西北三马坊热储构造探查的新认知
煤矿常见隐蔽致灾因素及其探查技术分析
硼替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致心律失常2例并文献复习
经口内镜黏膜下隧道食管固有肌层肿瘤切除术的护理体会
腹腔镜下贲门肌层切开术及Dor胃底折叠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临床分析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诊治现状及进展
高频超声探查用于诊断附睾病变男性不育的价值探讨
坚固内固定术联合牵引在颌面骨多发性骨折中的应用
非肌层浸润膀胱肿瘤灌注治疗研究进展
未成年人吸毒原因探查:或因家庭或因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