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速压汞法研究低渗透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
——以大庆油田为例

2019-12-09 06:19慕月
石油知识 2019年6期
关键词:压汞恒速孔喉

慕月

(大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 黑龙江大庆 163712)

大庆探区非常规油气资源丰富,为获取大庆油田低渗透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定量资料,压汞实验是最重要的途径。常规压汞实验只能得出喉道半径及对应的喉道控制的孔喉体积分布,并非是准确的喉道分布;恒速压汞在实验过程中实现了对喉道数量的测量,确定了储层孔喉参数。本文选取大庆油田4区块低渗透储层的18块岩样分别进行了压汞测试,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并对4个实验区块进行对比,研究微观孔隙特征,从而为改善油田开发效果、提高油气采收率提供可靠的地址依据。

1 恒速压汞基本原理

恒速压汞的实验原理简述如下:恒速压汞以非常低的速度进汞,其进汞速度为0.000001mL/s,如此低的进汞速度保证了准静态进汞过程的发生。在此过程中,界面张力与接触角保持不变;进汞前缘所经历的每一个孔隙形状的变化,都会引起弯月面形状的改变,从而引起系统毛管压力的改变,图1是典型的恒速压汞压力波动曲线。通过恒速压汞实验,可以获得有关孔隙结构方面的丰富信息,如喉道数量、孔喉比、孔道大小等。实验采用恒速压汞仪,进汞压力0~1000psi(约7Mpa),进汞速度0.000001mL/s,汞与岩芯接触角140°,界面张力485达因/厘米。

图1 恒速压汞压力波动典型曲线

2 室内实验分析

对采自大庆油田4 个区块的1 8 块岩样分别进行了常规压汞测试和恒速压汞测试,样品的孔隙度范围为7.0 3%~1 9.8 8%,平均值为1 3.3%;渗透率为0.117mD~3.781mD,平均值为1.68mD,属于典型的低渗透范畴;与油田已开发区块统计的孔渗数据相比,表1给出了不同实验方法的结果对比。

表1 实验测试孔渗数据与油田统计数据对比

从对比结果来看,用常规法测试区块1的孔渗数据比油田统计数据小很多,两者差异较大。总体来看,恒速压汞的孔渗测试数据与油田统计数据更接近,也更适用于大庆油田低渗透储层。

3 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分析

基于恒速压汞测试的特征参数,先对不同渗透率岩样的微观孔隙结构进行剖析,然后对不同区块以及不同油层的微观孔隙结构进行对比。

3.1 不同渗透率岩心微观孔隙结构分析

实验分析认为不同渗透率的岩心,其孔道半径分布差别不大,而喉道半径分布差异显著,低渗透储层的渗流能力主要受喉道半径的制约。

图2 平均喉道半径、最大喉道半径与渗透率关系

从图2来看,平均喉道半径、最大喉道半径与渗透率均呈良好的对数关系。渗透率越小,储层平均喉道半径和最大喉道半径越小,特别是当渗透率小于2mD时,喉道半径急剧减小,而孔喉比急剧增大,由此造成储层开发难度显著增大,而当渗透率大于5mD时,平均喉道半径均在2μm以上,属于中吼道;而最大喉道半径均在4μm,属于粗吼道。

实验得出,渗透率越小,喉道分选系数越小,表明喉道分布趋于均匀,其分选性变好,特别是当渗透率小于2mD时,喉道均匀程度明显增强,而渗透率大于5mD时,喉道分选系数维持在高值水平,喉道均质程度很大。根据李道品等人对喉道粗细的分类,对不同渗透率岩样中不同类型的喉道所占比例进行了统计。概括说来,随着渗透率的增加,微喉道和微细喉道的比例逐渐减少,细喉道和中喉道的比例逐渐增加;并且随着渗透率的增加,粗喉道也逐渐增加,并对渗透率起贡献作用。

综上所述,渗透率在2mD以下的储层,喉道细小,孔喉比大,储层能否动用是开发面临的关键问题。储层一旦得到有效动用,其开发效果会比较好。而渗透率大于5mD的储层,孔喉半径较大,孔喉比小,降低了注水难度,储层动用没有问题,但由于非均质程度较大,因而开发面临的主要矛盾在于如何解决储层的非均质性问题。

3.2 不同区块微观孔隙结构分析

从图3所示的喉道半径分布曲线来看,区块1和区块2的喉道半径分布曲线光滑且形状规整,基本呈正态分布,由此可见这两个区块的储层孔隙结构相对简单;而区块3和区块4喉道分布曲线形状杂乱,可见这些区块的孔隙结构相对复杂。

图3 不同区块岩心的喉道半径分布曲线

具体比较来看,当渗透率小于1mD时,区块1和区块2的喉道半径展布范围明显比区块3和区块4的窄,其喉道半径均分布在1.5μm以下,而区块3、4喉道半径可达2μm甚至更大,这表明相同渗透率的储层,区块1、2的开发难度大,其油层注水可能会很困难甚至注水失败,应考虑采取适当措施,如酸化、压裂等;区块3、4注水见效快,在油田开发中应制定合理的工作制度。

4 结论与建议

(1)大庆油田低渗透储层应用恒速压汞原理测孔渗数据,与常规方法相比,其实验数据与油田统计数据更接近。不同渗透率的岩心,低渗透储层的渗流能力主要受喉道半径的制约。将大庆油田低渗透储层按渗透率的不同分为三个区间。当储层渗透率小于2mD,孔喉微细,储层动用难是开发面临的最核心的矛盾,可以根据油田实际情况采取适当措施。当渗透率为2~5mD,渗流能力得到明显提高。而渗透率大于5mD的储层,孔喉半径较大,孔喉比小,降低了注水难度,储层动用没有问题,但其非均质程度较大。

(2)大庆油田4个实验区块对比,区块1、2的储层孔隙结构相对简单,但其喉道半径展布范围窄,会遭遇注水困难的情况,建议采取其他适当措施,如酸化、压裂。而区块3、4孔隙结构相对复杂,但喉道半径可达2μm甚至更大,注水见效快,应制定合理的工作制度。

(3)通过四个典型区块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恒速压汞法研究低渗透油田孔隙微观结构特征较直观。与常规方法相比,恒速压汞法在低渗透油田中能够得到更好的应用,也为后续油田开发提供了更可靠的依据。

猜你喜欢
压汞恒速孔喉
恒速泵注甲氧明在糖尿病患者下肢止血带术中的作用
什股壕地区下石盒子组储层孔隙结构特征
致密砂岩储层微观孔喉分布特征及对可动流体的控制作用
恒速与高压压汞实验表征致密砂岩储层孔喉结构差异性分析
基于NMR和压汞资料的碳酸盐岩储层渗透率建模方法
甲烷在煤的微孔隙喉道通过性及其对解吸的影响机理
重新认识有氧运动
基于高压压汞的致密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研究
——以鄂尔多斯盆地长6储层为例
致密油藏岩芯全尺度孔喉测试方法及应用
发电机恒速安装车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