胼胝体变性的MRI随访14例报道

2019-12-09 23:23吴忠纯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12期
关键词:桥臂胼胝髓鞘

吴 杰,肖 辉,邓 乾,吴忠纯

(贵州省六盘水市人民医院影像科 贵州 六盘水 553000)

笔者收集我院2014年1月至2017年8月共14例MBD患者的MRI影像系列资料及临床资料,总结其随访变化,进一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1 资料与方法

本组14例病例,均为男性患者,年龄46~72岁,平均60.3岁。既往均有长期持续大量饮酒史20~50年,饮酒量500~1000ml/日。临床表现包括晕厥、意识丧失、神志恍惚、幻视、幻听、精神行为异常、口齿不清、思维迟缓、四肢无力麻木不稳、反射亢进等。

14例患者入院当天均行MRI检查。14例患者总计进行了17次复查。11例患者进行了1次MRI复查,其中9例复查时间为第一次MRI检查后6~28天,平均12.4天;另外2例复查时间均为第一次MRI检查后7月。3例患者进行了两次MRI复查,其中1例复查时间分别为第一次MRI检查后11天和4月;1例复查时间分别为第一次MRI检查后23月和25月;1例复查时间分别为第一次MRI检查后22月和28月。

14例患者首次检查及复查均采用GE Signa HDE 1.5T磁共振扫描仪,头部线圈,仰卧位,所有患者均行横轴位或矢状位T1FLAIR、横轴位液体衰减反转回复(FLAIR)、FSET2WI序列检查及扩散加权成像(DWI)检查。共同的扫描参数为:T1WI(TI720ms,TR1850ms,TE22ms):T2WI(TR3800ms,TE110ms):FLAIR(TI2100ms,TR7200ms,TE140ms):DWI(b值0或1000,TR5400ms,TE112ms);层厚为6mm,层间距为2mm,视野(FOV)为240mm×240mm或 240mm×180mm。

观察患者首次检查颅内MRI图像的胼胝体病灶的受累范围、胼胝体外其他受累部位、信号特点以及复查后病灶变化的情况。复查后病灶变化由两名医师读片,取得一致意见后确定为病灶基本吸收(病灶范围较前基本消失)、病灶部分吸收(病灶范围较前缩小,并病灶信号减低)、病灶无变化(病灶范围、信号无改变)。

2 结果

首次MRI检查的影像表现:14例患者均累及胼胝体膝部、体部、压部,病灶表现为T1WI呈等、稍低信号,T2WI及FLAIR、DWI呈高信号,ADC信号减低;合并累及双侧桥臂9例,合并累及双侧半卵圆中心13例。

复查MRI检查的影像表现:11例患者进行了1次MRI复查。复查时间在1月之内的9例患者中,胼胝体病灶基本吸收1例,胼胝体病灶部分吸收5例,胼胝体病灶无变化3例;其中6例合并的桥臂病灶部分吸收缩小4例,无变化2例;其中8例合并的半卵圆中心病灶基本吸收5例,部分吸收1例,无变化2例。

复查时间均为第一次MRI检查后7月的两例患者,1例患者MRI显示胼胝体病灶及胼胝体外病灶(桥臂、半卵圆中心)基本吸收,另1例患者MRI显示胼胝体病灶及胼胝体外病灶(桥臂、半卵圆中心)部分吸收。

总之,17次复查MRI显示12次胼胝体病灶基本吸收或部分吸收,5次未变化。一月之内复查6例次胼胝体病灶基本吸收或部分吸收,4例次无变化。2~7月复查5例次胼胝体病灶基本吸收或部分吸收。23月复查1次(再次急性发作)胼胝体病灶未变化。22月复查1例次胼胝体病灶基本吸收。

14例患者MRI随访,11例胼胝体病灶及胼胝体外病灶显示基本吸收或部分吸收,3例胼胝体病灶及胼胝体外病灶均为1个月内复查显示无变化者。14例患者首次住院临床上均应用复合Vb治疗,临床症状缓解或好转出院。

3 讨论

大多数病人为男性,发病年龄40~60岁,并且有慢性酒精中毒和营养不良的病史。急性期,MBD典型MRI特点是胼胝体对称性病灶,在T2WI/FLAIR像及DWI像上表现为高信号。急性期过后,MRI显示受损区域萎缩和囊性变。在临床表现的基础上结合影像表现可以作出诊断,本组病例符合上述标准。

MBD的病灶并不仅仅局限于胼胝体,相似的病灶也出现在脑的其他区域,比如前连合、后连合、桥臂、视交叉、豆状核、额叶皮质、大脑半球白质。本组病例发现合并累及双侧桥臂9例,合并累及双侧半卵圆中心13例。桥臂累及的机理不明。胼胝体是连接双侧大脑半球的主要连和通路。这种髓鞘纤维束的架构主导了水肿液体流动的方向;胼胝体血管周围有纤维胶原包裹,血管周围纤维翼是薄层的胶原纤维及混合了一些胶质纤维的纤维细胞,不同程度的延伸在穿支动脉或成对的微动脉-微静脉外侧,纤维翼就像是扩展的外膜包裹住这些血管,血管周围纤维翼的走向也会引导聚集的液体横跨过胼胝体,由此推测半卵圆中心较容易受累。

细胞毒性水肿、尤其是髓鞘内水肿被认为可能是胼胝体病灶早期潜在的发病机制。MRI随访病灶的表现是胼胝体病灶减少和其他区域病灶信号减低、范围缩小消失,或者病灶没有变化。本组病例14例患者MRI随访,11例胼胝体病灶及胼胝体外病灶显示基本吸收或部分吸收,显示相对较好的预后。早期诊断及有效治疗,病人能够康复,即使在整个胼胝体弥散受限的病例,MBD的预后也可以表现良好,随诊MRI可证实胼胝体病灶缩小消失。DWI高信号可能是局部能量代谢和离子转运暂时性紊乱,引起可逆性的髓鞘空泡化或髓鞘内水肿[1]。

猜你喜欢
桥臂胼胝髓鞘
听觉神经系统中的髓鞘相关病理和可塑性机制研究进展
产前超声间接征象在部分型胼胝体发育不全诊断中的价值
桥臂病变的临床病因学研究进展
基于k/n(G)模型的MMC系统可靠性建模与分析
脚底长疙瘩,需要治疗吗?
人从39岁开始衰老
桥臂梗死的临床分析
MRI在胎儿胼胝体缺如中的诊断价值
脑白质病变是一种什么病?
超声联合磁共振诊断胎儿胼胝体发育不全的影像学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