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中医院校医学影像学教学探讨

2019-12-09 23:23郑运松马文倩郭艳萍通讯作者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12期
关键词:医学影像器官影像学

郑运松,王 咪,马文倩,杨 楠,郭艳萍(通讯作者)

(1陕西中医药大学 陕西 咸阳 712046)(2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陕西 咸阳 712000)

医学影像学是以集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CT)、磁共振成像(MRI)、数字减影(DSA)、正电子体层(PET)、核医学、超声学(US)、放射治疗及介入治疗学等多学科有机结合的综合诊疗学科。医学影像学与现代科技成果的密切结合,使得医学影像学发展迅速,但是中医的先进认识论与原始实现方法的矛盾,阻碍着中医的发展,应用现代科技成果与中医的结合,将是解决这一矛盾、发展中医的重要途径之一。学好医学影像学,具备影像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也是临床医疗工作的需要。目前,我国多数中医院校高度重视医学影像相关课程,结合陕西中医药大学实际,我校开展了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医学影像学教学,本文就此影像教学法谈谈体会。

1 既往我校医学影像学的教学现状

我校针灸推拿、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五年制本科专业及研究生班均开设了医学影像学课程,但各专业教学课时数、教学大纲要求、课时安排时间及本科、研究生层次不同,对医学影像教学的要求、目的也不同,如我校课时数西医与中医比例约为4∶6,较部分兄弟院校而言,对西医部分课程稍有偏重。我校中医专业教学大纲中规定的《西医诊断学》学时数为100学时,医学影像学时数仅占24学时,但是随着影像设备和新技术的快速发展,讲透相关知识,需要增加影像教学的课时数。况且,中医相关专业学生影像基础知识如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病理学知识薄弱,在讲授影像课程时要重复讲解相关基础知识,当然学生对医学影像学缺乏足够重视,普遍存在轻视非中医课程也是重要的一个原因,因此部分班级学生缺课较严重,上课人数偏少,少数同学把到医院相关影像科实习作为休息,迟到早退现象较普遍。

2 以“器官系统为中心”医学影像学我校教学改革措施

2.1 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医学影像学的整合模式

以“学科为中心”的传统医学影像教学主要按检查方法分为X线、CT、MRI等六部分,这一模式的优点表现在医学科学的基础性、系统性和完整性[1],课程安排循序渐进,方便教学实施与管理。但这种课程会发生某些教学内容交叉重复,导致多次重复讲解,有效教学资源的损耗,也使学生无法将同一疾病的X线诊断要点、CT或MRI影像学特点汇集成一个完整的总体,会误认为这些不同影像检查方法之间是互不相干的。

将X线、CT和MRI等各影像学科内容按照以器官或系统重新整合是我校医学影像学课程整合教学的模式,其分为影像总论、呼吸系统与纵膈、中枢神经系统、血液循环系统、骨关节与肌肉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及肾上腺、盆腔与乳腺、头颈部等。影像总论较详细介绍了医学影像学的发展特点、常用设备的成像原理与临床应用,并结合目前医疗机构的实际,介绍学生应掌握的影像学基本技能,包括如何选择影像检查与影像检查申请及图像阅读方法。影像各论部分介绍各系统的影像检查方法、各影像检查设备的特点与临床选择、正常影像学表现,以利“知常达变”;并根据目前临床实际,讲解了临床多发病、常见病的影像诊断,特别偏重介绍中医有确切疗效的病种的诊断,主要为X线、CT诊断、MRI检查要点及诊断、超声诊断等,并总结影像诊断要点。

以中枢神经系统整合教学内容为例,先介绍颅脑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并比较不同影像检查方法的优缺点;再介绍颅脑的正常影像学表现,特别是正常CT、MRI影像特点,颅脑的基本病变的影像表现,让学生系统地学习脑实质异常、脑室大小异常、脑结构异常、异常强化、颅骨病变的影像表现及其联系;最后按中枢神经系统病种介绍,常见疾病如自发性脑出血、脑梗死、动脉瘤、脑动脉畸形等疾病的影像诊断,各种检查手段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并较详细介绍中医与影像学结合研究的思路、内容、方法与具体研究实例。整合后的医学影像学内容与现代影像学发展趋势、临床诊疗流程相吻合,删除了临床已经淘汰的医学影像检查方法与内容[2],增加了影像新技术知识,希望对中医院校学生今后的学习、临床实践、研究工作有所启迪,有助于学生在以后临床中正确选择相关影像检查方法。

2.2 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医学影像学教学优点

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医学影像教学模式可以弥补某些传统教育阶段的不足,使医学学生在基础教育和临床教育阶段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有显著提高,争取到良好的教学效果[3]。

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医学影像教学模式体现了知识的基础性、系统性、综合性。根据现代临床工作的实际需要,按照器官系统对医学影像学教学内容进行综合重组,删除临床上已淘汰的医学影像检查方法,如暗室化学内容,还有部分影像诊断内容,如颅脑X线诊断。增加了新的医学影像知识,如磁共振波谱成像等。教会学生临床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和相关内容,从不同影像图像中认识病变,揭示出疾病的本质,并对不同影像检查方法进行比较,针对疾病的影像诊断重点、难点进行讲授。

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医学影像课程体系更加系统化、全面化,讲授内容从该病的病因、病理和临床表现,避免了多次重复讲解,同时强调了与临床专业课程的紧密衔接与实际操作,也更加重视了影像各分支学科间的关联与对比。当学生实际遇见腰椎骨折病人时可以做到有的放矢,在选择最佳影像检查方法时可以做到心中有数,X线主要排除腰椎有无骨折,CT主要观察骨碎片移位情况;而MRI主要了解隐匿性骨折或骨挫伤情况;可清晰显示脊髓受压及损伤情况;可观察椎管内有无出血及韧带损伤,影像各种检查的优缺点一目了然,树立了大影像观[4]。因此,通过课程整合,学生应遵循经济、少创、简单、有效的影像检查原则,有助于学生获得系统、深刻、全面的影像学知识结构,同时,提高了医学影像X线、CT、MRI各分支学科之间的紧密联系,避免了部分讲授课程的重复。

2.3 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医学影像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需要高素质、高知识结构的教师队伍,传统的医学影像学中X线诊断学、CT诊断学、MRI诊断学、超声诊断学、介入放射学均采用教师单独授课的方式,老师只要熟悉掌握单分支学科知识,但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医学影像课程对教师将有更高的要求,除具备该系统有关的解剖、生理、生化知识外,还必须对该系统影像各个分支学科检查方法能够非常熟悉,掌握该系统疾病的X线、CT、MRI、超声等诊断及鉴别诊断以及该疾病影像发展的前沿知识。因此,教师队伍的选择、培训、备课均需严格把关。当然,对学生来说部分系统图像的观察也是很大的考验,比如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常见的钙化灶,X线、CT诊断均为高密度“白影”,而MRI上既可以是高信号“白影”,也可以是低信号“黑影”,这就需要加大实验观片的次数及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当然临床病例的收集并能够利用我校附属医院PACS整理所授课系统的影像教学资料也存在着部分问题,极少数病人可能在我校附属医院仅仅检查X线或CT或MRI,全部影像各分支学科图像不全,让学生无法系统的、全面的解读同一病人的全部影像资料。

综上所述,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医学影像整合模式体现了影像多学科知识间的有机融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影像综合诊断思维、分析方法和影像整体学习能力,值得我们继续深入研究与改进。

猜你喜欢
医学影像器官影像学
结合多层特征及空间信息蒸馏的医学影像分割
G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影像学表现及随访研究
医学影像技术在医学影像诊断中的合理运用
类器官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特殊部位结核影像学表现
影像组学在核医学影像中的应用进展
ORGANIZED GIVING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肺脏:隐藏多年的造血器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