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精准扶贫中文化与乡村振兴

2019-12-09 01:58丁怡
大经贸 2019年10期
关键词:民族文化文化传承乡村振兴

【摘 要】 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以凤凰县禾库镇柳薄村为调查点,通过对柳薄村苗歌传承人和苗绣传承人的访谈,了解当地苗族文化的传承现状与问题,以探究民族地区精准扶贫中文化与乡村振兴的关系。

【关键词】 民族文化 文化传承 乡村振兴

一、前言

鄉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战略目标之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现阶段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是实现乡村振兴的灵魂,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探求如何更好的实现乡村振兴目标,如何处理好民族文化传承和乡村振兴之间的关系,本论文以凤凰县禾库镇柳薄村之“人”作为本次调查研究的主要方向,拟从文化与乡村振兴的主体——人,即文化传承人的角度来研究民族文化传承的现状和困境。

二、田野点介绍

禾库镇位于凤凰县西北部,距县城49公里,境内一般海拔在650至830米之间,最高海拔1083米,最低海拔615米。台地上特殊的气候和地貌条件,使得当地适宜耕作的土地面积很小,农业生产发展受到很大的限制,以前当地苗族先民们多采用刀耕火种的原始耕作方式,这种耕作类型对环境索取的能量很少,对环境的改变和影响也不大。

柳薄村98%以上人口为苗族,其余几百口人为汉族和土家族。此外,柳薄村因处于湘、黔、川(渝)边区苗族人民聚居的核心地带。因此,苗族的传统文化与习俗等保留的较为原始。除此之外,柳薄村还有丰富的苗绣文化、巴岱文化、苗歌文化等多样的传统文化,研究价值较大。

三、文化传承现状

(一)苗歌传承人

石正云,柳薄村苗歌传人之一,今年75岁,据石正云介绍,苗歌歌词是自己根据以前的诗经、历史等故事编的。石正云从18岁学习苗歌,他和妻子就是通过对苗歌相识的。苗歌一般歌唱当地的政策、英雄人物等,也是年轻人谈情说爱的方式,苗歌是当地人表达感情的一种方式。

向导石珍艳的的妈妈介绍,她搜集的苗歌歌词大部分是结婚时要对的歌词,对歌时,别人唱了一段,自己也要对一段。苗歌歌词是用汉字注的苗语发音,因为苗族没有自己的文字,所以用了汉字作注音,这些歌词在唱的时候都是用苗语发音的,只是在记录时用了汉字注音。

另外一位苗歌传人是龙阿姨,今年44岁。据介绍,龙阿姨是当地最会唱苗歌的人之一,很多当地人都会愿意来跟阿姨学苗歌,龙阿姨的苗歌都是由她的公公教她的。平时会有来家里跟她学习苗歌,她会以聊家常的形式讲授一些关于苗歌的东西,村子里的人在闲时都会来家里,或是谁家有空,聚的人多就去那户人家。

通常来说,唱苗歌没有固定的歌词,歌词都是即兴编的,但是会根据古代诗经、历史等来改编歌词。当地苗歌的调是根据当时的意境来的,结婚时会有适合结婚时唱的调,有客人来时也会有专门迎客的调,不同的情景会有不同的调。

在苗歌传承方面,阿姨说:“现在还是会有一些人来跟我学习唱苗歌,但是都是一些和我差不多年纪的女人来学,年轻一点的人都不愿意来学苗歌了。”[ 2018年8月27日,龙阿姨家中。]向导石珍艳是一名大学生,她后来跟我们说,其实像他们一样的年轻人还是会一点苗歌,只是唱的没有她们那么好。我们问阿姨:“如果政府提供一些学习苗歌的平台或是场所,会愿意去教苗歌吗?”阿姨说:“愿意肯定是愿意的,只是没有什么人愿意来学了。”[ 2018年8月27日,龙阿姨家中。]

(二)苗绣传承人

柳薄村目前一共有三家人在做苗绣,石胜平、龙庭周以及向导石艳珍的妈妈,也只有龙庭周这一家在做衣服。

石胜平家里只有夫妻二人和两个儿子。石胜平告诉我们,织苗绣的机器可以一个人操作,不需要很多人来帮忙。他们夫妻二人都会操作绣花的机器,孩子只会一部分,不会独自操作。一般就父母会做,孩子们都不确定要不要学习这种手艺。我们也询问了他们的小儿子,他也告诉我们,他不想学织苗绣,问及原因,也是不愿多说。机器绣花所耗的时间需要根据花的大小而定,一天能绣一两幅小花,大花需要一两天才能完成。老顾客一般会过来买,自己也会拿到镇上去卖,或是卖给村里的人,但不会拿到吉首去售卖。

龙庭周,今年65岁,家里只有她会做苗服,女儿不会做。通过调研发现,村里的老人很多会自己做衣服,但是只会自己做自己穿,不会拿出去卖,只有龙庭周老人做的苗服会拿禾库镇去售卖。龙奶奶说衣服上的盘扣、条纹等装饰都是自己手工做的,只有布料和绣花是买的。

四、文化传承的困境

文化传承人的缺失,是民族文化难以传承延续的关键问题,缺少对传统文化的承和传,一个民族的文化便难以持续的发展,而遗失了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民族,民族村庄的发展将会失去生命力。在问及苗歌传承的问题时,柳薄村的老人们回答都是一样的,自己愿意去教,但遗憾的是没有人愿意来学,为数不多来学的人还是因为年纪大了闲来无事才会来学习苗歌。这不禁让我感到震撼,在我们看来能够称的上是苗族灵魂的苗歌,年轻的一代却不愿意来学习这门传统的艺术。而我们一直提及的文化自信、乡村振兴,正是需要将我们本来所拥有的民族文化资源保存好,让民族自己的文化灵魂和民族精神好好的传承下去。

对传统文化保护的缺失,是民族文化文化难以传承延续的重要问题,缺少对对传统文化保护,传统文化没有发展和延续的环境,民族文化将难以发展和创新,对传统文化的保护需要多方主体的共同努力,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政府、个人、社会等都需要共同努力促进民族优秀文化的发展,让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为乡村振兴提供不竭的动力。

五、结语

调研中,我们对柳薄村苗族的苗歌、苗绣、巴岱传承“人”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关于这些文化的传与承、教与学,让我们对文化与乡村振兴的关系又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传统文化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已经渐渐地在被人遗忘和丢失,作为一个民族的精神力量,文化的消失,也意味着民族的衰落,那么,乡村振兴就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发展了,乡村更需要的是文化的振兴。

基金项目:2018年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民族地区精准扶贫中“第一书记”的制度设计研究 》;项目编号:CX2018B722

作者简介:丁怡(1994年),女,土家族,湖南,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政策。

猜你喜欢
民族文化文化传承乡村振兴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试论如何在古代汉语教学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俄汉成语中动物形象特点分析
浅析民族文化和传统图案在面料设计中的应用
浅谈大学校园设计中的文化传承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