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居住区开放性设计策略

2019-12-09 01:58马浩翔欧阳桦
大经贸 2019年10期
关键词:设计策略开放性

马浩翔 欧阳桦

【摘 要】 在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下,城市建设也在飞速发展中。多元化的住区模式在世界日益盛行,本文从当前国内住区建设背景出发,以国内的开放性社区为研究对象,简要阐述了研究背景及其意义,对其中各项概念予以界定,并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综述国内外现状研究成果,浅析了居住区开放性设计的基本原则与要点,为改善城市道路微循环系统、创建和谐有活力的新型住区模式,提供相对有效的策略。

【关键词】 居住区 开放性 设计策略

1 相关概念界定

1.1 居住小区与社区。根据《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对居住小区的定义为“被城市道路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10000-15000人)相对应,配建有一套能满足该区居民基本的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1.2 封闭式小区。封闭小区是指有严格的门禁的居住区,其公园、海滨、河流、流径、运动场等私有的公共空间为内部居民私有。同时,也可以理解为“以实体围合方式封闭起来的禁止非成员进入的居住区,区内成员通过一定的法律契约达成共享与维护区内公共环境的共识”。

1.3 开放性社区。开放性社区,在众多文献当中,并没有明确的定义它的概念,主要原因可能是因为“社区”一词的本身就是具备开放的含义。从各种多样的专家学者表述来看,开放社区的核心要点可以简单归纳为连通性、共享性以及混合性。

因此本文将开放性居住区的概念归纳为:以适宜所在地段尺度的街区为基本单元,以网络状的道路为基本结构、多样的公共景观空间、复合的建筑功能形式与城市相融合的城市型住区。

2  封闭式小区的弊病

在居住区的交通方面,封闭式小区最严重的交通问题出现在上下班高峰期,车行出入口出现严重的交通拥堵。由于封闭式小区与城市相接的出入口较少,所以在车流量的高峰期就会出现出入口车辆排队的情况。在设施方面,超过一半的居民认为住区内的公共服务设施在数量是足够的,但是缺乏多样性,并不能满足所有人的生活需求。在景观方面,居民多数认为小区内的景观设置比较单一,基本没有差异。而且主要以观赏的功能为主。

3  开放性设计策略

3.1 基本设计原则。开放性社区在建设规划的时候,是具有几项基本原则的,我们可以简单概括为:区位适宜性、适度开放和系统综合这三项原则。

3.2 交通连通性设计。开放性社区较封闭式小区而言,优势之处在于其路网的形态,更能很好的衔接城市的交通,起到缓解城市交通压力的作用。打造这样与城市道路衔接良好的路网形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着手:

(1)延续原有的城市肌理。延续城市的肌理即延续原有城市的路网结构、空间尺度和街道形式等要素,这是住区与城市相融合的有效办法。

(2)应用格网型路网。开放性社区以小尺度的街区作为基本单位,通过网格状的路网形态,可以很好的与城市道路衔接,有效的分担城市交通压力,同时路径选择的多样化可以增加每个街区单元的可达性。此外,网格状的路网有利于街区单元的灵活组合,可以更好形成不同的空间形态并且延续城市的肌理,营造良好的社区感。常见的格网式路网模式有“环形+放射”和“棋盤+对角线”。

(3)采取道路分层开放。将住区内的道路系统分为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和社区道路四个等级,其中主干道和次干路作为机动车的主要交通,开放度最高;支路则是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混行,并且道路实施限时通行,开放程度较高;社区道路以步行系统为主,车行系统实施限速策略,属于较低开放程度。

3.3 空间互动性设计。封闭式小区通常将公共景观空间集中于一点,仅供内部居民使用,这样私有化的设置严重浪费了城市的空间资源。而具有互动的景观空间可以充分的发挥其公共价值,即能融合城市的绿地空间,也能为住区带来活力。其设计的策略可以通过以下两点来进行。

(1)采取分层划分与开放。开放性社区的景观空间可以划分为区域、住区、邻里三个级别的空间层次,不同层次的空间其规模和开放程度都是不同的。区域级的公园是公共景观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内部居民开放也对周边居民开放,开放程度最高;住区级景观尺度和规模较小,主要是服务于内部居民,开放程度较高;邻里级景观主要是每个街区单元内部的空间,尺度很小,具有强烈的内向性,基本不对外开放。

(2)分散布局与多样性。采取化整为零的方法,在住区内设置小尺度并且分散的景观空间,从尺度规模、主题功能和开放程度来构建多样化的景观空间。以分散而连续的形式设置景观空间可以将整个住区的景观系统有机的整合在一起,同时与城市保持良好的联系。由于分散布置,尺度规模上都会较小,这样的规模更让居民有亲切感,其观赏性、游玩性和可达性也会优于大型集中的景观空间。

4  总结

城市的活力源于开放,将封闭式小区这扇门打开,让小区回归城市,是应对当前城市快速发展所带来的问题的有效途径,也能更好的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本文倡导以开放式的住区模式来应对住区开放的趋势,通过理论的研究和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分析,简要概括归纳了居住区开放设计的基本策略,以期能为之后探索居住区开放性设计的具体手法和基本模型做铺垫。

【参考文献】

[1] 范须状.城市滨水住区“开放式”模式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说是学位论文,2004.

[2] 吕俊华等编.中国现代城市住宅(1840-2000)[M]. 北京:清华大学.

[3] 王建国.城市设计[M].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

[4] 刘大威.城镇宜居住区整体营造理论与方法[M].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3.

[5] 杨靖,马进.与城市互动的住区规划设计[M].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3.

作者简介:马浩翔(1992-),男,汉族,四川省成都市人,重庆大学风景园林硕士,单位: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风景园林专业,研究方向:城市公共空间设计。

欧阳桦,男,汉族,教授,单位: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

猜你喜欢
设计策略开放性
例析三类开放性问题的解法
浅谈农村普通高中数学作业的设计策略
赣鄱生态水产品包装设计策略研究
浅析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性提问艺术
100例开放性手外伤的早期处理效果分析
寻求开放性道路
重读天一阁开放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