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族际政治整合的问题与发展方向探析

2019-12-09 01:58乔圣辉
大经贸 2019年10期
关键词:中华民族

【摘 要】 族际政治整合作为一种民族政治学理论,对分析我国的民族问题具有很强的适应性。而我国在民族包容的模式之下,在族际政治整合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但是,我国还面对着民族分裂势力的挑战,民族意识的崛起和国族意识的虚化。因此,我们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党的领导下开展公民教育,并且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结合西方理论,发展出中国特色的中华民族理论,从而形成统一的政治认同,维护国家稳定,实现共同发展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关键词】 族际政治整合 中华民族 族际关系

相比于单一民族国家而言,多民族国家有着更加复杂的人员构成、文化背景和利益诉求,其进行族际政治整合的难度也更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亚洲地区许多殖民地纷纷建国。而曾经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之下,建立了新中国,开始了新的时代。而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民族问题一直是党和国家密切关注的问题。推动族际政治整合更是成为了我国维护稳定,实现小康社会,促进共同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族际政治整合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一.族际政治整合概述

族际政治整合的有关理论,虽然是一种舶来品,但是对中国的民族问题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为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国家,在处理民族问题方面,有着丰富的案例。从历史上看,中国就有很多族际政治整合的具体实践。例如汉代的和亲,唐代设立安西都护府,清朝设立理藩院等等。这些措施在维护中央和民族地方的关系方面,是十分有效的。因此,我们有必要以族际整合的有关理论观点为食角对中国的族际政治整合进行分析。

首先,族际政治整合的理论基础是政治整合以政治整合为基础发展而来的。按照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的定义,政治整合指的是“照地理划定的, 但这一术语通常是指几个独立的国家的结合 。就这种结合所形成的整体而论, 这一术语的含义始终不太清楚, 其最严格的定义是指两个或更多的国家合并为一个国家。”[1](64)而当政治整合这个名词进入到民族政治学领域当中,就会变成一种新型的分析工具。根据周平的观点,族际政治整合可以被定义为“族际政治整合是多民族国家将国内各民族维持在统一的国家政治共同体中和巩固、强化各个民族的政治结合的过程 , 也是多民族国家通过协调族际政治关系而维持国家的统一和稳定的过程”[2]

相比于传统的政治整合理论而言,族际政治整合有着自身的特点。传统的政治整合强调政治利益共同体之间的合作,也强调多个国家的联合,是以某个区域为角度。而族际政治整合更加强调统一的重要性。在族际关系中,冲突与整合是族际政治互动的两种基本形态[3]。而冲突是可以通过某些整合方式来避免的。国家在族际政治整合上的根本目标,就是多个民族在一个统一的政治共同体之内,能够具有良好的族际关系,进而可以保证各民族在国家建设方面通力合作,实现整个国家的共同发展。而在价值层面,族际政治整合更加强调的是国族的建立。我国有56个民族,每个人既属于一个特定的民族,又属于中华民族。在族际政治整合的过程当中,需要通过一定的方式,来影响各民族的成员,使得大家求同存异,既能认清自身的民族身份,又要认同自己是中华民族这个国族的一员,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参与者。

不同的多民族国家,在族际政治整合方面也有不同。按照类型学的划分,可以分为“民族同化”“民族一体化”“民族排斥”和“民族包容”四种模式[4]。新中国建立以后,中共中央分析了民族的具体状况,决定采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给与民族地方一定的自治权,进而对民族地方进行更为有效的管理。而这个模式,就属于民族包容。 在民族包容的模式之下,我国建立了“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新型民族关系,政治稳定也得以维系。

二.我国在族际整合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我国在民族问题上取得了较大进展,也维护了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但是纵观70年我国在族际政治整合上面的措施,会发现仍然有许多不足。而在族际政治整合过程之中,我国也遇到了许多新问题、新挑战。

(一)少数民族与主体民族的利益冲突问题

族际关系既包括主体民族与国家的关系,也包括少数民族和国家的关系,更包括主体民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而族际关系的本质,就是族际政治,也就是所有民族在统一国家的框架之下追求各自利益的过程。新中国成立之后,建立统一的现代国家和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是我国在族际整合过程中的重要目标。因此,当时的中国“试图通过对后发达民族尤其是弱小民族的扶持和帮助,逐渐消除民族间的差异,最终达到各民族一体化的目的。其基本做法在于,国家在各个方面给予少数民族以照顾、帮助和扶持,促进少数民族及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希望在赢得少数民族 ‘感恩戴德的基础上, 增强少数民族对国家的认同、对国族的归附, 最终实现国族的一体化。”[5]

这样的方式适用于与东部沿海发达城市距离较远的西部地方。相比于东部而言,西部的地理环境更加恶劣,地方经济发展也较为落后,而西藏在新中国解放之前,还处于农奴制的社会阶段。国家在这些地方加大力度进行照顾帮助,对于维护这些地方的统一确实大有助益。但是这个方针,在东部城市當中,就需要有所调整。

以高考政策为例,根据我国的规定,只要是少数民族考生,经过认定之后会在最终的成绩上加五分。这本来是对少数民族考生的一种照顾,因为有很多考生的母语不是汉语,所以在与汉族考生考试时会有一定差距。可是在东部城市,高考的5分会拉开巨大的差距。而很多考生虽然有少数民族身份,但他们从小到大接触的都是汉语,也接受了城市的9年义务教育和3年的高中教育。因此他们的水平与实力,与许多汉族考生无异。在这样的情况之下给这些学生加分,很可能会引起许多汉族学生的不满。而这个问题,也会导致在舆论场上的一些冲突。而这样的冲突,就属于主体民族和少数民族的利益冲突。因此,对少数民族进行帮助和扶持仍然有必要,但是帮助的方式与对象的选择,还需要再进行改进和调整,以最终适应中国的发展。

(二)民族分裂势力的挑战依然严峻

民族分裂势力是族际政治整合中的最大敌人,而民族分裂和暴力冲突则是族际政治整合中需要面临的最主要问题。具体而言,遏制分裂属于思想的滋生,提高各级政府打击分裂势力的能力,严厉打击分裂主义活动,是我国在面对分裂主义势力时的必要行动。如果说维护国家统一与发展,是族际政治整合的最终目标的话,那么打击民族势力、减少暴力冲突遏制地区分裂则是族际政治整合的最直接目标。

而民族分裂势力挑起的暴力冲突,对于少数民族自治地区,也具有极大的危害性。一方面,暴力冲突会影响当地的治安和经济运转,因为暴力冲突的产生,许多工厂必须停工,学校也必须停课,而人民警察出面镇压暴力冲突的同时,也难免会与附近居民产生摩擦,有可能会恶化政府与部分少数民族群众的关系。近年来的暴力冲突,也开始有了外溢的趋势,他们针对的不再仅仅是少数民族地区,更向着某些城市蔓延,严重影响国家的安全与稳定。

而另一方面,分裂势力挑起的暴力冲突,很可能会对少数民族群众的认知发生影响。由于民族分裂势力中的许多成员,都与少数民族群众存在宗教、文化方面的相似性和一致性,因此他们可以利用宗教和文化的力量,对少数民族群众进行洗脑和控制。从而达到少数民族与中央政府离心的目的。暴力冲突影响的不仅仅是当时的城市治安和经济发展,更对日后少数民族群众的价值观发生影响。而在这个时候如果政府矫枉过正,对少数民族群众进行过分的审查,再加上媒体不实报导的情况之下,就会导致信任危机。“过度盘查、变相歧视、故意排斥等行为,也会导致一些民族的‘我者与‘他者意识的增强,侵蚀国家政权的合法性,引发新一轮的国家认同危机”[6]

(三)国族虚化和少数民族意识的过分增强

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对少数民族地区实施的政策倾斜,倾注巨大的努力,来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和社会上的发展。而原先的少数民族群众,也从原先的农奴身份,变成了社会主义国家的新公民。在这个过程中,由于自身实力的增强,部分少数民族群众的民族意识也随之不断增强。民族意识在民族当中十分重要,因为没有共同的民族意识,整个民族就无法凝聚,最终难免会走向分裂的结局。因此,我国在多元一体的格局之下,是允许民族意识存在和有限发展的。但是改革开放之后,随着社会市场化进程不断加快,许多地区的民族意识过强,甚至出现了了民族意识大于国家意识的情况。此时,部分少数民族群众忽视了国家是民族发展的政治屋顶这一重要的原则,开始过分强调自身利益,甚至忽视国家利益。而新中国成立之后的民族识别等一系列举措,虽然有利于民族的发展,但是也带来不少问题。“少数民族意识的增强,会直接对民族意识与国家意识之间的平衡、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之间的平衡构成挑战,进而影响到国家统一和稳定的心理基础。”[7]

而另一方面,民族意识过强的结果,就是国族的虚化。中华民族应该是一个政治民族,在政治上是一个统一实体。而现在很多人认为的中华民族,是 56个民族的统称。这样的误解,会对我国许多的政治制度产生影响。例如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他们都是在中华民族是一个统一民族的基础上构建而成的。在这样的制度框架之内,汉族和少数民族可以通过协商的方式,提出自身的诉求,进而实现自身的利益。可现实情况是,本来作为政治实体的中华民族这个词汇,却在不断被淡化。中国的许多政治制度推行的前提,就是中华民族是一个统一一致的民族,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这些制度才可以有效的发挥它们的优势。国族虚化的后果很可能会使这些制度丧失原有的价值属性,仅仅成为一个空壳,那么这个时候的中国政治制度就会成为无源之水。

三.我国族际政治整合的未来方向

族际政治整合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其背后牵涉的是国家的整体利益和民族利益。因此,针对刚刚提到的我国在政治整合过程中存在的部分问题,我们需要考虑族际政治整合的未来方向。

(一)继续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也是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历史已经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够带领中国实现飞跃式发展,带领中华民族走向复兴。因此,在民族问题方面,仍然需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而从现实方面来说,“在中国,能够保持政治一体化优势的力量是中国共产党, 因而目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权威—制度型政治整合依然是必要的”[8]而党在处理民族问题的时候,需要对少数民族地区进行广泛的调研和考察,真正从实际上发现少数民族地区急需解决的问题,并且推动有关决策的制定和实施。同时,强调中国共产党的思想领导,通过网络等新型的手段,对少数民族群众进行中华民族的有关信息的宣传,以增进少数民族群众对国家的认同。

(二)推动少数民族公民教育

教育是培养国家人才的重要手段。一个国家只有教育办好了,才能培养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在少数民族地区,许多少数民族都是以本民族语言作为教学语言。这对于传承本民族文化有非常大的帮助,但是在建立中华民族的大背景之下,还是必要加大汉语教学的力度。因为汉语作为我国的官方语言,有着非常大的普及度,同时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少数民族地区,汉语应当被列为必修课,但是标准可以由当地的教育主管部门来制定。境外分裂势力可以通过语言和文化的方式,来对少数民族群众进行思想灌输。那么我们也需要占领思想的高地,通过普及汉语并加强公民法制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两大途径,强化少数民族的国族意识,进而从思想上遏制分裂势力。也就是说,少数民族群众作为国家公民,需要接受公民教育,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三)推动中华民族理论的建设

直到目前为止,我国对于中华民族这个概念还没有梳理成系统的理论,而族际政治整合的有关概念,也属于西方話语。因此,在肩负着中国崛起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之下,需要提出符合国情的中华民族理论。这个理论需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在对西方民主理论进行批判继承的基础之上,结合我国的具体实际来进行阐释。同时,应当强化中华民族在族际政治整合和政治发展中的作用,适时推动中华民族入宪。“以宪法形式确认的“中华民族”及其理论框架当是新时期中国族际关系确认及调适的法理准绳。[9]在中华民族理论入宪法之后,应建立与之配套的法律和政策,从而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这在新世纪分离运动频发的大背景下,显得格外重要。

四.结语

纵观新中国成立的70年,我们发现,只有在维护国家整体统一的前提之下满足各民族的利益,整个国家才能够实现稳定、安全和发展。而中国藉由民族区域自治等一系列政治制度和政策,使得少数民族获得了实在实实在在的权利,也奠定了我国族际政治整合的基础。而当今世界多重思潮不断碰撞,民族意识不断增强的大背景下。我们需要在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提出中华民族理论,形成国族意识,实现共同发展,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 邓正来.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M] 北京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2年

[2] 周平,贺琳凯.论多民族国家的族际政治整合[J].思想战线,2010,36(04):1-9.

[3] 于春洋.论族际政治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当代价值[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32(12):24-27.

[4] 陆海发.论多民族国家的族际政治整合方式[J].思想战线,2012,38(03):129-130.

[5] 张会龙.当代中国族际政治整合[J].思想战线,2014,40(01):16-22.

[6][7] 张会龙.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族际政治整合功能的挑战及其应对[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48(02):46-53.

[8] 常士訚,韩正明.政党权威与制度建设:当代中国的族际政治整合[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1(03):13-18.

[9] 刘永刚.中国的族际政治整合与中华民族建设[J].广西民族研究,2017(01):1-11.

作者简介:乔圣辉(1995—),男,回族,天津人,在读研究生,中外政治制度方向。

猜你喜欢
中华民族
傈傈族创世史诗里的中华民族
体育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哪项世界遗产被 誉为“中华民族不 屈的脊梁”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聂耳,你是中华民族的英灵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
努力树立中华民族的文化信仰
论党的领导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
继承伟大抗战精神 实现中华民族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