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西欧两种民族主义思潮探析

2019-12-09 01:58罗睿
大经贸 2019年10期
关键词:民族主义民族

【摘 要】 西方史学界很早就对近代西欧的民族主义有过系统研究,同时,对于民族主义的定义也众说纷纭,相关论著也层出不穷。例如海斯认为民族主义的含义包括几方面:“第一,它代表着把把民族构造成政治实体的客观的历史进程;第二它代表着一种理论,民族自觉性的强化;第三,针对民族主义者一词而言,意义更明显;第四,它强调的是民族成员必须忠于自己的民族国家”。相当一部分的学者都将对民族主义定义的探讨,归结到了政治领域。中国学术界也有关于民族主义的相关论述。例如李宏图曾对近代西欧民族主义进行过专门的研究。他认为作为思想观念的民族主义,其根源是成员之间的情感,这种情感包括了“对民族统一、独立和强大即生存与发展”的向往和对本民族的忠诚。

综合以上观点可知,民族主义是关于国家政治体系,也是个人归属感向心力的体现。民族主义既是一种群众运动又可以视为官方的意识形态,表现形式多样,可以用公民、人种、文化、宗教或意识形态等加以表述。总体而言,民族主义本身毕竟是一种历史活动,政治属性是其最基本特点。

民族主义首先产生于近代西欧,而近代西欧又产生过两种原生形态的民族主义,一种是以法国为代表的民主主义的民族主义,是一种政治意义非常强烈的民族主义;另一种是以德意志为代表的文化民族主义,它偏重于从文化层面去表達民族主义。这两种原生形态的民族主义的形成过程、特征、意义是本文探析的重点。

【关键词】 民族  民族主义  近代西欧民族主义运动

一、民族、民族主义

(一)民族

英语中“民族”(Nation)一词来源于拉丁语“natio”,意为“被出身”、“生存之物”。西罗马帝国灭亡后的 12 世纪晚期,在意大利的一些大学中,nationes 是指来自不同地区的教师和学生组成的自治团体。至此,“nation”一词虽有一定的民族自我识别意识,但仍未有现代该词所特有的政治涵义。因此,至少从概念词义演变上,我们可 以判断“民族”为一个不折不扣的现代概念。

在对民族现象的认识上,主要有主、客观两种类型,主观派 可化约为前面提到的现代主义和工具主义范式,有许多经典的 表述,如霍布斯鲍姆的“民族主义早于民族建立,并不是民族创 造了国家和民族主义,而是国家和民族主义创造了民族”。客 观派则强调“民族”特征的客观性与历史属性,可化约为永存主 义和原生主义范式,经典表述如斯大林的“民族是人们在历史 上形成的有共同语言、共同的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 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共同体”。虽然,对民族现象 是现代“被创造”还是历史渐进式的存在着不小的争议,但对现   代“民族”现象的政治诉求特性却是得到公认的。霍布斯鲍姆认为“:‘民族的建立跟当代基于特定领土而创生的主权国家是息息相关的,若我们不把领土主权国家跟‘民族或‘民族性放在一起讨论,所谓的‘民族国家将会变得毫无意义。”

(二)民族主义

“民族主义”同“民族”一样,是一个现代概念。理解民族主义应该注意区分民族主义作为思想观念的存在和作为政治运动的存在,这两者互为因果,但在表述上却有不同的侧重点。作为思想观念时,民族主义被表述为如卡尔顿·海斯的“民族主义是两种极其古老的现象—民族性和爱国主义的现代情感的融合和夸大。”作为政治运动时,民族主义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指对那些没有自己的国家的人口围绕着政治独立主张的动员;一种是指对一个现存国家的人口围绕着伴随着那个国家的强烈的身份认定的动员。从世界史范围来看,民族主义首先产生于近代西欧,而近代西欧又产生过两种原生形态的民族主义,一种是以法国为代表的民主主义的民族主义,这是一种政治意义非常强烈的民族主义,有人称之为“建设性民族主义”,亦可称为“政治民族主义”。另一种是以德意志为代表的文化民族主义,它偏重于从文化层面去表达民族主义,也被称之为“文化民族主义”。

二、近代西欧的民族主义、两种民族主义思潮

在西欧中世纪社会里,人民分属于大大小小的封建诸侯,有地方主义而无国家观念,在精神和文化上将人民维系在一起的是基督教,所以盛行的是基督教普世主义。中世纪后期,随着封建主义的瓦解,西欧,尤其是在最先进的英法两国,开始消除地方主义,排挤教权,形成了以王权为中心的君主国家或王朝国家。王权促进了近代主权国家的建立,促进了整体的民族利益的发展,以王权为中心,形成了大众忠于王权的新政治认同,取代了以前基督教的地位。王朝国家的出现为近代民族国家的出现准备了条件。近代民族主义的形成以法国大革命为主要标志,这个观念受到了史学界的普遍认同。在法国大革命进行的同时,民族主义与民主主义不断结合,从而使得民族主义这个具有意识形态色彩的概念更为扩展。此外,民族主义诞生于法国并且打上了世界主义的烙印,它将世界民族的解放作为自己的任务,并伴随着拿破仑战争进一步传播。同时,从近代西欧民族主义的形成过程中可以看出,它反对法国大革命,特别是反对拿破仑的扩张。这种民族主义以德国最具代表性,它是在反对法国的侵略中兴起的,所以具有很强的自主性。随着欧洲政局的不断动荡,法国民族主义和欧洲民族主义最终融合,并与自由主义和社会进化论结成了同盟。

西欧近代民族主义是随着民族国家的构建而兴起的,其政治意义最先表现出来。

(一)法兰西的民族主义思潮

近代西欧民族主义的形成过程中,关键问题在于由封建王朝国家向近代资产阶级性质的民族国家的转变。这一过程在法国表现的特别典型。法国是一个典型的封建国家,而就封建专制君主制而言,法国也非常典型。因此,在启蒙运动中,对法国的专制君主制的批判也最为激烈和深刻。启蒙思想家通过诉诸理性,运用自然法理论对于封建专制的一切方面,对于封建的王朝国家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和批判。在这种批判中,他们详细阐述了人民主权原则、国家利益原则等内容,赋予“祖国”以新的政治意义,为构建近代民族国家奠定了思想基础。启蒙思想家喊出了“专制之下无祖国”的口号,否定了法国旧制度的合理性与合法性。

民族主义在雅阁宾派专政期间得到了新的发展。在推翻王政和建立共和国以后,雅阁宾派把民族主义和民主主义紧密结合起来,把革命和爱国紧密结合起来,通过构建一个“人民主权”的新型民族国家,“唤起了人民对祖国的热爱与忠诚,并通过重建社会的文化、道德与精神,使之得到强化,成为一种充满着自由、平等的革命精神,带有宗教虔诚和狂热的公民美德。正是凭着它,雅阁宾派领导人民打退了外敌入侵,平定了内乱,保卫了革命,拯救了祖国。”

具体而言,雅阁宾派民族主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通过了1793年宪法,它最广泛地保障了普通人民的经济、政治权益,如普选权、劳动权、受教育权、社会救济权和起义权等;

其次,在国家面临严重的内忧外患之时,从法律上确认了“全民武装”的原则。由此实现了雅阁宾派精神领袖卢梭的“全民皆兵”理想,把保卫革命和保卫祖国联系了起来,激发了人民的爱国主义;

第三,实行了激进的土地改革政策,彻底摧毁了法国的封建土地制度,使广大小农获得了土地,以土地作为中介,将人民与国家命运紧密联系了起来;

第四,雅阁宾派完善了国民教育体系,将民主主义和爱国主义作为基础教育内容,在全国推广法语。公民意识的形成,促进了民族觉悟的提高;

第五,利用节庆,培养了公民美德提高了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

但值得注意的是,雅阁宾派民族主義既有革命性与激进性,又具有宗教色彩和专制性。

(二)德意志的民族主义思潮

当法兰西在构建近代民族国家、形成近代民族主义的同时,德意志也涌现出了一种新的民族主义,即文化民族主义。在英国和法国,民族是建立在政治联系上的,民族国家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政治认同基础上的共同体。而在德国,由于资产阶级弱小,邦国分裂,缺少一种政治联合的基础,在思想观念上还未创造出这种政治认同。因此,德意志民族团结的纽带就建立在了文化层面。民族文化不仅是由艺术家、知识分子等社会精英所创造的。而且也包括生活在下层的广大民众。在广大民众身上所体现和保存的乡土文化(包括风俗、道德、文学、语言、音乐等)是民族精神的客观的具体表现。同时,这种乡土文化朴实、纯洁的风格也正是一个民族的民族精神、民族文化的源头。因而必须挖掘这个源头,吸收它的营养,用它的基因培植这个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

在德国文化史上有一个奇特的现象,那就是浪漫主义与民族主义之间的密切关系。绝大多数的浪漫主义者都是民族主义者,而绝大多数民族主义者也都是浪漫主义者。德国的浪漫主义“明显地与欧洲一般的浪漫主义不同。他采取更加极端的形式:它更深切、执着地控制着德意志精神生活;它遍及人类活动的所有领域,不仅包括文学、艺术和音乐,而且也包括科学、学术、经济,尤其是政治。德意志浪漫主义者几乎无一例外地都代表着政治反动和保守的民族主义。”

德国浪漫主义运动的正式形成是在雅阁宾派专政失败到拿破仑雾月政变这段时间。法国大革命无可置疑地对它的形成起了重大作用。当法国革命之初,绝大多数德国先进知识分子,包括许多后来成为浪漫派健将的人物都是欢迎和赞赏法国革命的。然而“随着罗伯斯庇尔的垮台和执政内阁的成立,由于自我夸大而强加于自己的,实际上在内心深处并不是真正的‘公民激情消失了,代之而来的是对完全解放了的、完全是对独立自主的个人的无限崇拜”。因此,浪漫派不仅咒骂法国革命,而且追根溯源,根本否定启蒙运动的一套政治哲学:民主与自由、法制与人权、科学与进步。而且“针对法国革命的民族概念,德意志提出了自己的民族概念。法国人认为,民族实际上是建立在契约的基础上,虽然并不忽视决定个人选择的自然条件和历史条件,但是民族是在个人自愿加入的‘结盟公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相反,赫尔德和他以后的浪漫主义运动,都把民族视为一个有生命的存在,像其他生物一样,也是从生命力(即‘民族精神)的无意识活动中产生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语言、民歌以及艺术,无非都是这种‘民族精神的表现”。因而德国浪漫派迅速发动了一场对法国革命的思想讨伐。随着奥地利、普鲁士的崩溃以及“日耳曼民族的神圣罗马帝国”的瓦解,对法国革命和法国思想的仇恨又有了新的增加,并很快转化为德意志民族的政治行动。一方面,德国浪漫派继承了赫尔德国家有机体学说和民族精神学说,致力于民间文学的收集和整理工作。浪漫派收集和整理民间文学在激发德意志民族意识方面的功绩是不可否认的,但它已不再具有反封建和创建近代资产阶级文化的进步性质,而成了追求中世纪主义的文学形式,成了歌颂德意志古代民族精神和极端民族主义的工具。另一方面,浪漫派的思想深刻地影响了德国近代历史的进程,并成为了德意志民族“解放战争”的思想武器。德意志民族“解放战争”虽然取得了胜利,但由于浪漫主义的民族主义宣传中往往同崇拜中世纪宗法等级制和宗教神秘主义以及歌颂德意志民族至高无上的思想联系在一起,因此就不能使“解放战争”转化成一场真正近代意义上的民主民族运动,甚至给德国民族主义的发展方向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和反动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Carlton Joseph Huntley,Hayes,Essays on Nationalism,New York Macmillian Company,1928。

[2] 【英】本尼迪克特·安德森著:《想象的共同体》,吴叡人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

[3] 李宏图著:《论近代西欧民族主义国家和民族国家》,《世界历史》,1994年第6期。

[4] 埃里克.霍布斯鲍姆,李金梅译,《民族与民族主义》,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

[5] 【美】谢尔曼·索尔兹伯里著:《全球视野下的西方文明史:从古代城邦到现代都市》,陈恒等译,上海三联书店,2011年。

[6] 李宏图著:《西欧近代民族主义思潮研究——从启蒙运动到拿破仑时代》,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7年。

[7] 平森著《德国近现代史》,商务印书馆,1987年。

[8] 卢卡奇著《德国文学中的进步与反动》,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9] 【美】海斯著:《现代民族主义演进史》,帕米尔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

[10] 【法】吉拉·德拉诺瓦著:《民族和民族主义》,郑多彬等译,北京三联书店,2005年。

[11] 【英】埃里·凯杜里著《民族主义》,张明明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年

作者简介:罗睿(1994—),男,本科,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研究方向:世界史。

猜你喜欢
民族主义民族
我们的民族
从震旦到复旦:清末的外语教学与民族主义
论王船山民族主义思想的近代嬗变
民族之花
多元民族
民族之歌
韩国历史编纂学中的民族主义
三民主义之民族主义浅析
民族精神与民族主义辨析——兼论对待当代中国民族主义话语的态度
煽动民族主义情绪 被疑与政府演双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