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初探

2019-12-09 01:58方卫红
大经贸 2019年10期
关键词:机制建设内控制度行政事业单位

【摘 要】 内部控制制度是为从真实性、完整性和客观性方面控制财务活动的合法性和有效性,制定和实施的包括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在内的一整套制度体系,从而便于实施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目前,内部管理作为社会管理中的一个非常关键的组成部分,已被各个行业广泛应用,内部管理制度已经成为时代进步的产物不受控制就是混乱,不受控制就是软弱,受控制就是坚强。作为提供社会服务的重要主体,行政事业单位关系到所有个人及其家庭的正常生活和整个社会的公共利益。其运行与控制是否良性、高效,是否具备一套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显得尤为重要。随着政策环境、经济内容、市场竞争等因素的复杂变化和发展,行政事业单位的经营管理面临严峻考验。

本文阐述了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的概念和内涵,并就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措施,对探索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 内控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 机制建设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的概念与内涵

1、概念

所谓内部控制,是指一个单位为了实现其运行目标,对各项资源安全性和完整性的保护。总称是指本单位内部为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可靠性、经营政策的实施、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和有效性而进行的一系列自我调整、约束、规划、评价和控制的方法、程序和措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各种资源的安全完整而制定和实施的包括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的一整套制度设计,为的是确保行政事业单位实现运行目标,以便于更好的贯彻执行相关法律、法规、规章。

2、内涵

一个单位内部利益相关者之间存在着正式和非正式关系,作为一种制度安排和结构关系网络,内部控制是连接这些关系的纽带。内控制度安排是为了更好的实现内部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权力、责任和利益的平衡的根本途径,是实现效率与公平相统一的有效手段。但是,内部控制因其不可制衡性,并不能确保最有效的实现各方利益最大化。应该把如何使行政机关的运行最有效、如何最大程度地保障和满足行政机关参与者的利益来作为一个内控制度是否效率的衡量标准。作为行政事业单位各项管理的重中之重,科学决策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中也占有核心地位。行政事业单位的各个实体中包含了各方的利益以及权责关系,要确保行政事业单位的有效运行,需要一种途径来理顺这些利益和关系,而科学决策是行政机关有效运行的前提。正因如此,相互制衡并不是内部控制的目的,至少不是最终的目的,而应是一种确保行政事业单位实现科学决策的一条路径。

二、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1、管理理念不适应社会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体制改革不断得到深化,随着这种趋势的发展,社会服务已由政府单一提供向社会导向转变。但是,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理念并不能完全适应这种变化在内控管理方面,体现为“五个较多、五个较少”现象:一是硬件开发较多,软件建设较少;二是会议较多,具体实施较少;三是事后查处较多,事前防范较少;四是发布文件较多,解决措施较少;五是充当好人角色较多,敢抓敢管的人较少。这一现象的存在,使得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构建形同虚设,职务违规现象频频发生,严重阻碍了社会资源的有效使用。

2.对内控环境建设重视不够,导致内控建设半途而废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环境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领导层的内部控制意识普遍较为淡薄,降低了内部控制制度的震慑力。行政事业单位的一些领导缺乏对建立内部控制制度重要性的认识,以为只要制定并总结出各项制度就算作建立了内部控制。还有一些单位对已经建立的内部控制制度落实不认真,更谈不上建立健全有效的考核奖惩机制。一些单位缺乏权力制衡和约束机制,不按程序操作,业务流程倒退,经常采用例外原则。具体执行人的责任意识淡薄,使内部控制制度陷入虚假、不按规定办事的状态,严重降低了内部控制制度应有的震慑力。内部监督机构设置不合理,内部控制的有效性难以保证。一些单位内部的职能机构构建和权限划分不合理,导致了内部审计部门缺乏独立性,难以确保内部控制的有效进行。

3、风险意识淡薄,内部控制缺少风险管理与预警机制

由于机构改革等历史原因,行政事业单位往往带有计划经济深深的印记,对树立风险意识的重视程度不够,风险管理和预警机制也缺乏有效性。如项目审批、评估、实施、决算控制不严,不能有效的防范和控制资产运行风险;融资活动不规范,融資规模、结构、方法不能科学合理确定等只注重资金的数量,忽视了资金所包含的成本,财务风险未得到有效的防范和控制。

4、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监督机制并不健全

内部监督部门和岗位人员的职责权限不够明确行政事业单位虽然设立了内部审计部门,但独立性差、遗漏性强。监督检查行政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力度有待加强,内部审计部门不能向行政事业单位高级管理人员出具内部控制评价报告,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中存在的薄弱环节难以发觉,也不能顺利的完善和创新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

三、进一步改进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的举措

1、加强管理者的内部控制意识和内控执行力度的紧迫性

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层必须承担设计和实施内部控制的责任。同时,还应建立评估机制。可以利用行业特邀专家,对各级管理干部进行先进管理理念和方法的讲座和培训。我们还可以学习一些犯了严重错误、造成重大损失的具体案例。负面案例的教育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教育效果,从而使科学的管理知识和方法能够在各个方面得到深刻的接受没有高质量的制度建设。另外,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要有足够的重视,只有使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增强,内控意识才能真正得到提高,内控制度才能落到实处。

2、提升全员业务水平

内部控制的参与者是行政事业单位的各级人员,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尤为关键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大多由业务部门负责人提拔任用。一般来说,他们对新接触的管理领域了解有限。因此,有必要聘请相关专业人员对其进行培训和指导,使其在一定时间内迅速提高专业能力,并定期对其业务掌握水平和工作业绩进行测试和评估,对不合格的,给予警告,甚至降职,督促其提高管理水平。

3、精细分解业务流程

对行政事业单位日常经营管理所涉及的内容进行了总体分类,在原有流程图的基础上编制了较为详细的流程分析表。此外,除了规范各业务的流程方向外,还应将各环节的参与者纳入流程节点的控制之中,使各级部门人员在业务执行中迅速锁定自己的岗位,明确任务、职责和权限,与其他有关部门展开更密切的合作和交流。

4、强化外部监督与约束机制

依靠政府监管部门的权威,严格检查和监督单位内控制度,加强审查力度,提高震慑力,规范行政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使其在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前提下有序实施。要加强对财政、税务、审计等部门职责的有序划分,加强信息交流,形成有效的监督力量;同时要充分发挥社会舆论监督作用,对违法违纪行为的曝光做到公开透明。

【参考文献】

[1] 刘朝英.谈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控制度建设[J].会计之友,2007;6

[2] 蔡玲.浅析行政事业单位加强会计内部控制的有效措施[J].健康必读,2011

[3] 李静珠,张洪瑞.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完善措施的研究[J].新财经,2013(7).

[4] 薛兆益.国有公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体系的构建.管理观察,2009,(12):231

[5] 李甪.大型公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环境缺陷分析,财会通讯 2010(3):74.

作者简介:方卫红(芜湖市财政局,公务员,邮编241011),女,汉族,安徽芜湖市人,大学毕业。

猜你喜欢
机制建设内控制度行政事业单位
如何加强高校学生组织机制管理的建设
浅析如何做好民生检察服务热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