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是否会发生“新冷战”

2019-12-09 01:58秋国源
大经贸 2019年10期
关键词:新冷战冷战中美关系

【摘 要】 中国和美国是目前世界上两个公认的超级大国,在发达国家和发展国家中均具有重要的领导权,同时也可以代表欧洲和亚洲的整体走向,两国之间的关系的变化,直接影响到世界的发展格局。中美之间合作竞争并存,其根本在于各国利益。要想判断“新冷战”是否会发生,就要分析出两国之间存在哪些分歧和哪些共同利益点,进而得出结论。本文试图从历史中寻找答案,通过分析既往的中美关系的变化中寻找两国之间的分歧和利益共同点,

【关键词】 “新冷战” 中美关系 “冷战”

第一章、概  述

1.1“冷战”的概念

“冷战”相对于战争而言,由美国政治学家首次提出这一概念。

起源于二战后的美苏之间的关系,指的是两个势力均等的大国之间运用政治、军事等手段的非战争竞争关系。

1.2“冷战”的基本特征

本质特征是一种非武力的战争,完全将对方是为自己的敌人对待,同时又不使用武力的直接接触,表面上是一种和平的解决手段,实际上是残酷的斗争。

1.3新“冷战”的概念及特征

新冷战一词出现基于原有的词语上,是在冷战发展了一定的时间后出现的产物。中国政治学家潘兴明指出了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上的不同,是新冷战的新特征。“新”还表现在双方的支持者上,原来的冷战通常指的是两个国家的事情,“新”则更多的表示两个立场方面的对立。“新”表现在各国之间以自己的意识形态为先导,组织军事政治集团,并扶植代理人进行对抗,从单一的发展到多样性,复杂性。

第二章、中美关系的发展历程

从1972年到现在,中美关系历经了近50年的发展过程。主要为四个不同的时期:第一是中美战略合作时期;第二是中美关系在动荡时期;第三是相对稳定时期;第四是不确定时期。

第一时期从1972年到1989年,是中美战略合作的17年。1971年基辛格的72小时,使中美关系从敌对转向合作,这是冷战时期最大的一次地缘变动。从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美国处于冷战时期最艰难的时刻。8年中死亡人数达5万多人,国内出现反战运动;越来越感觉到自己在应对苏联的问题上力不从心,需要借助新崛起的力量为美国服务。与此同时,中苏关系破裂。到上世纪60年代末,中苏两国不只是在意识形态上存在很大的分歧,而且还出现了69年“珍宝岛事件”,使得原来对立的两国迅速地联合起来。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这是在冷战期间最具有时代意义的一件大事。至此,国际格局发生了“冷战”期间最大的一场变化,也就是中美苏“大三角”格局形成:中国和美国联手对付苏联。这就极大地改善了中国和美国之间的国际战略环境:美国获得战略优势,改变了自冷战以来的苏攻美守的局面;中国也改变了两面受敌的情况,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转变,过去大部分西方国家不承认中国,中美关系突破后一大部分国家与中国建交,尤其是日本,同时为78的改革开放奠定了基本的外部环境。里根上台后,1983年6月美国正式把中国列为非盟友类的友好国家。1984年,中美两国国防部签署了有关双方合作的《纪要》,美国有选择地向中国出口武器,其中包括著名的“黑鹰”直升机、声纳、鱼雷、船只引擎、舰载反导弹火炮和用于生产大口径炮弹的生产线。1988年布什在竞选总统中获胜,改变了这一现状。

第二时期从1989年到2001年,是中美关系在动荡中不断发展的12年。上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国际、国内出了两件大事:一是中国国内发生了“六四事件”,二是苏联解体。前面提到,中美两国走到一起是出于“共同威胁”的战略考虑,在这种情况下,两国在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方面的巨大差异被相对忽视了。“六四事件”则使中美两国在政治上和意识形态上的差异暴露了出来,苏联的解体又使中美原先进行战略合作的基础不复存在了。这两件大事的影响叠加在一起使美国对华政策的主题词发生了重大变化,由原来的应对“共同威胁”转向了寻求所谓的“制度认同”,中美关系就此进入到起伏不定的动荡时期,冲突矛盾不断。从1989年到2001年,在短短的12年间中美关系至少出现了六次大规模冲突:“六四”风波;贸易与人权挂钩事件;“银河号事件”;李登辉访美,导致了台海局势紧张,美国派两艘航母到台湾海峡;1999年中国驻南使馆被炸;2001年“南海撞机事件”。政治关系不确定,经济关系火热是这一阶段的主要情况。

第三时期从2001年到2009年,被认为是相对稳定时期。这种稳定的发展主要有四条原因。第一个原因是“9·11” 事件。苏联解体后,美国失去了战略对手,觉得缺少了一个对外战略的“定位仪”。为此,“冷战”结束以后,美国人一直在寻找一个类似于苏联这样的敌人,美国一直在不断寻找敌人的情况下制定外交政策。首先是日本的发展威胁论语调盛行。按当时发展2020年日本能趕超美国,所以美国要敲打日本,日本不服,美日矛盾突出。但是美日关系并不是平等关系,应是美主日从的关系,美国在经济上压制日本,日本服软,之后又安抚日本,毕竟是美国的盟友,同时美国的IT革命使美国经济又有了新的发展点,恢复了信息。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经济迅速发展,1995年又发生了台海危机。这时候,美国国内出现“中国威胁论”。随后美国提出了“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威胁论”(但伊朗、朝鲜不足为敌)、“无赖国家威胁论”、“失败国家威胁论”(如阿富汗)等,而在所有这些所谓的“威胁”中似乎中国的份量最足,美国国内有一些势力不停将眼光盯在中国身上。 到2001年的9月11日,“9·11”事件后美国将反恐作为主要任务,这不仅使美国转移了原来针对中国的注意力,而且为两国在众多全球和地区问题上开展合作提供了相当大的空间,包括反恐、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等。中美是两个在意识形态、社会制度有着巨大差异的大国,在两个有着如此多不同的大国之间,存在矛盾和问题是很正常的,没有问题倒不正常。因此处理两国关系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对这些分歧、矛盾加以有效的管理,两国关系的制度化建设很重要。

第四时期从09年至今,被认为关系摇摆阶段。当时间跨入2010年,中美关系则风云突变,矛盾频繁。如奥巴马见达赖,谷歌事件,对台军售等。①中美在亚太地区出现矛盾冲突加剧。②虽有矛盾,但在此期间中美没有爆发一场大的危机致使两国的实力发生了重大变化。如02年GDP中国1.2万亿美元,美国10万亿美元,美国打了两场战争加上政策失误,而中国则快速发展,到2012年中国的GDP为8.3万亿美元(比日本多3万亿美元),美国为15万亿美元,这就使中美心态发生了变化,中国更加自信,美国有些焦虑、担心恐惧,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会出手进一步制约中国。

第三章、刺激“新冷战”的因素分析

3.1中美的经济政治矛盾

南海撞机,大使馆被,湾渔民事件、南海问题、中日钓鱼岛问题、朝鲜问题、涉藏问题、人民币汇率、贸易争端、互联网自由等众多问题都极大影响着中美关系的发展进步。中国的飞速发展是美国所实行的霸权主义和美国领导亚太经济政治的欲望的威胁,而中国的人口,国土面積都决定了这个国家的地位,中美矛盾是一个固有的天然屏障。

3.2经济贸易摩擦

经济体制差异性也是起一方面原因,中美经济贸易中的汇率,贸易不平等都影响着两国的关系。近年来随着中美经贸关系的飞速发展,双边贸易摩擦日益加剧,在贸易不平等、纺织品特保、对华反倾销等问题上有着不少问题。美国采取的措施是国内贸易保护,这一措施使得中国的对外销售收到了严重的制约,从而对两国关系产生了消极的影响。而中国没有抱怨,而是从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上着手,不断的进行升级,从而避免贸易摩擦,防止将经济发展的问题代入政治之中。贸易关系是两国友好发展的根本关键所在,它自身就是一种跨国的商业关系。我国是极力希望可以排除那些非经济因素对于两国贸易之间的影响。

3.3政治体制差异

中美政治体制的不同也是两国发展道路上的一座绊脚石。中国所实行的一党专制被美国批评为独裁制度,宣称中国没有民主与自由。美国三权分制的政治制度可能不是最完善的,单从当今世界来看,无疑最具有先进性和典型意义。除了制度本身,美国人对于民主的认知,也无疑对还处于专制统治下的国家的人民具有深刻的启迪作用。也就是基于这种认知,在联合国没有授权之下,在世界上一片反对之声下,美国毅然选择了对萨达姆统治下的伊拉克发动了不是非常名正言顺的一场战争。

3.4中美两国的战略选择

合作或是敌对个根本在于利益。在当今一超多强的世界结构下,中美两国的争端和分歧不可避免,但同时两国也存在着广泛的共同利益。如今经济已经达到全球一体化,只有加强对话合作,减少矛盾对抗才是最有效的途径。而美国的对外政策多是以美国利益为中心,忽略了共赢的思想,这与美国政治的普世价值观相悖的事物存在。美国作为一个仅有的超级大国,应当放弃霸权主义,承认中国的崛起,不再干预亚太地区的经济与政治,积极看待中国的发展。两国精诚合作,为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繁荣做出贡献。中国作为经济体,已成为世界上一个不可小视的力量,但在政治上,我国在国际上话语权甚弱。在对美政策上,既不屈服于美国,也不与美国对抗。牵涉到自己的利益了就与美国持不同想法。

第四章、抑制“新冷战”的因素分析

4.1中美趋于相互依存

经济基础决定上相互依存了两国交往的渠道,使其多样化、多层次化;还加强了两国具有共同利益的群体,这些群带作用使两国政治关系也出现相互依存的趋势。两国政治关系虽然系体对两国关系的发展产生了日趋扩大和独立的影仍时起时落,但这种波动的周期明显层建筑经济缩短。紧密的经济联产生联拓宽响。中美关系逐渐趋于一种相互依存状态:

4.2外交战略目的

两国经贸关系持续发展,给两国促的现实前提,愈来愈重视在接触中施加影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步扩大与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的经济国家间的共同经济利益同时也影响了彼此对对方的看法以及对利益的界定,存同利益两国突破旧有的观念和规则,在对外行为和决策中认可相依共带往来,取得世人瞩目的成就。中国正在以一种和谐的发展创系,从而形提出过份的利益要求与表现出过度的扩张性,并设法消除他国对自的主科力的增长而产生的疑虑,致力构筑一种务实的、灵活的中美协商图融关美国以的境。中国环体意识、主动的进取精神参与国际社会,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平技术和巨经至整个世界施加影响,从而为自身己实造良好的外部、友好交往,避免用武力等激烈的方式打破现存的国际关系秩序,避等成对双方都比较有利、双方都可以接受的双赢局面。

结 语

2011年“亚太再平衡”战略推出之后,关于中美之间新冷战的话题一直不断。两国子啊外交军事等方面的相互较量不断增多。G20会议上的会晤似乎缓和了中美之间的关系,但摩擦仍然不断。本文通过对于两国之间的历史回顾,分析出了两个之间产生“新冷战”的刺激和抑制因素,是否真的会出现“新冷战”仍然扑朔迷离,但我个人认为综合来看,中美之间并不会出现以往的“新冷战”事件。首先从定义上而言,形成新冷战的因素必须建立在两个国家在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大体相当的水平下才会发生。然而目前我国的军事实力远远没有达到当年的苏联水平。而对于“新冷战”的因素分析中,纵观历史和现在,这样的问题不仅仅出现在中美关系之中,在历史的教训下,相信中美国家都会做出理性的判断,通过不断的谈判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相信中美关系会变得缓和,正所谓“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参考文献】

[1] 李虎城.“新冷战”思想的浪潮[J].中国外交,2018.11-15.

[2] 王超进.中美关系在摩擦的发展历程[J].中国导刊,2018.35.

[3] 孟慧林,中美格局近20年变化[J].走出国门,2018.5-10.

[4] 吴建民.中美会爆发一场新冷战吗?[J].商界(评论),2012(01):32.

[5] 赵庆寺.“新冷战”话语的演化逻辑与应对策略[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8(22):28-39.

[6]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所教授  张勇. 中美为何不会发生新“冷战”?[N]. 中国经济导报,2016-09-10(B02).

作者简介:秋国源(1994.2-),男,朝鲜族,吉林省延吉市,学生,在读研究生,延边大学,东北亚各国政治关系。

猜你喜欢
新冷战冷战中美关系
特朗普“美国优先”政策下的中美关系走向
中美关系向何处去
从积极推动到保守谨慎——美国国务院在中美关系缓和中的角色(1969—1972)
略论朝鲜战争时期的中美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