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运用城市大脑 提升城区治理水平

2019-12-10 06:35金承涛
小康 2019年33期
关键词:大脑习近平管理

典范 上城区委副书记、区长金承涛在2019杭州城市大脑年中发布会上做主题发言。

城市治理是整个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治理理论在城市中的应用,体现了政府职能的转变和服务的强化。

把握新时代城市治理现代化的新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城市工作,先后召开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对城市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要善于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十九届四中全会再次强调,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城市治理工作作出重要指示。2017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视察时指出,城市管理要像绣花一样精细。越是超大城市,管理越要精细。2017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强化智能化管理,提高城市管理标准,更多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城市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水平。2018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城市精细化治理及城市大脑时强调,城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构建以城市大脑为中枢的城区治理新模式

上城区是杭州的中心城区之一,区域面积小、人口密度大、城区历史久、经济发展优。湖滨街道是上城的窗口,面积不大,仅1.6平方公里,但地处杭州核心,商圈繁华所在但城市问题较为典型。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治理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上城区基于两次获得国家级“智慧城市”应用创新奖的优势,以湖滨步行街被列入首批11个国家级步行街改造提升试点为契机,积极对接杭州城市大脑,试点建设湖滨平台,初步实现大数据为城市治理“赋能”、智能化为公共服务“减压”、政企民共建共治共享的区域治理新格局。主要有四个转变:

1、由问题导向管理到需求导向治理。在城市治理中,群众的事再小都应当作大事来办,群众的需求再难也要想办法解决。以市一医院周边交通治理场景为例,原先仅考虑维持入院车流秩序,在机动车道上设置硬隔离,使道路通行受阻,交通拥堵和停车难的顽疾并没有根本解决。建立应用场景后,充分发挥城市大脑的数据融合、资源整合、分析指向功能,真正从患者、医院、交警等各方实际需求出发思考和解决问题,受到群众普遍点赞好评。城市治理只有敢于打破固化的管理思维和现有格局,才能实现从问题导向到需求导向、从管理思维到治理思维的转变,真正为人民群众解决实际困难。

2、从历史经验管理至数据支撑治理。城市治理的智慧手段可以打破原有惯性思维,不再遵循“老一套”,不再迷信经验判断。以西湖音乐喷泉应用场景为例,观看区域最高峰值可达10万余人,过去只能用静态的物理硬隔离设施管控人流,治标不治本。我们通过加大智能硬件投入,智能预测人流峰值,实时预判制定硬隔离摆放、安保力量分配、交通组织保障等方案,安全秩序大大提升。城市大脑赋予我们实时数据的支撑以及动态管理的依据,原本基于历史经验的静态管理思维被逐漸淘汰。

3、变部门分散管理为协同创新治理。在当前的行政管理体制下,城市管理都是自上而下、垂直到底,体制上的协同治理能力较弱。例如湖滨地区的交通管理一直以来都是相对割裂的,地铁、公交、共享单车、景区接驳等都有归口部门。在城市大脑赋能下,湖滨平台集成多个市级部门系统,通过数据模型和算法管理,准确预判掌握人流数量和流向,实现跨区域、跨层级、跨部门的快速联动,使原本条线上各管一块、信息割裂,变成协同治理、共融互通,为城区治理共同目标发力。

4、破信息孤岛困境立资源共享架构。城市大脑的顶层设计覆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大领域,不仅打破地区单位之间条块分割的边界,更突破了各自条线的信息孤岛。即时掌握街区内实时人流、商业业态、警情动态、城管事件等信息,不但给城市治理提供数据支撑,还能为公共服务赋能,推动完善“互联网+公共服务+基层治理”的新模式。随着城市大脑不断迭代升级,今年9月底,杭州城市大脑“数字驾驶舱”正式上线,实现了市级、区(县、市)级、镇街级和市级部门间数据的互联互通,数据交互更上一个台阶。

治理实践中时刻坚持“四化”理念

湖滨街区治理实践表明,城市大脑不是简单的部门间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不仅需要数据共享,更需要事权与治权的重新配置和共享。

坚持人本化,为人民服务是政府施政贯穿始终的追求。城市大脑的最终目的,是集各部门之力,破解城市治理中的民生难题。以数据为基础,把城市治理中“人、事、物”三要素盘点清楚,实时掌握、精准分析、精准反馈,助推决策,最终实现对群众的精准服务、实时响应,实现了治理的初衷,打通了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

坚持智慧化,高科技智能是治理手段创新赋能的源泉。城市大脑的现实功能,是用数据信息为城市治理赋能,归根结底就是要坚持智慧管理。高新技术的蓬勃发展,为解决城市治理难题提供了新手段和新机遇。城市治理智能化,需要科技创新、机制创新、理念创新,才能让我们的城市变得更智慧,让人民群众的生活更便捷。

坚持精细化,高标准要求是机构运行变革融合的动力。城市大脑的根本内核,是一场撬动机构运行机制的探索,通过精细化的高要求倒逼政府工作方式改革。精细治理是城市治理的内在要求,要坚持以精细目标、手段和评价推动机制创新,不断完善城市治理体系。只有把精细化贯穿城市工作的方方面面,体现在时时刻刻,才能推动政府自觉提升城市治理水平。

坚持规范化,大数据安全是城市大脑驱动运作的基础。城市大脑的基本底线,是信息来源安全可靠,数据运用规范合法。大数据的采集意味着大量公民隐私在平台上开放,然而目前数据信息安全保障在制度建设上还相对滞后,亟需对数据采集、处理、应用、销毁等环节的脱敏、伦理、安全问题进行约束和规范,确保现代化治理手段依法合规。

进一步探索提升城区治理现代化水平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了全面部署。11月2日至3日,习近平总书记再赴上海考察调研时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提高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这就要求我们要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城市为人民”的要求,结合城市大脑发展,重点做好四个方面工作:

一要始终坚守初心,找准创新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城市治理中,要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健全制度,完善政策,精益求精,不断提高民生保障和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

二要继续深挖源泉,萃取创新治理的催化剂和强心剂。要大力度整合数据归口,建好城市大脑“数字驾驶舱”,充分挖掘数据资源,真正把运用智慧手段治理,变成提高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的有效途径。

三要不断激发动力,打好创新治理的组合拳和连环拳。要进一步打通部门壁垒,在各自底线范围内打好组合拳,形成统一管理、及时响应、协同作战的完备体系架构,才能真正把“工作举措”固化为“工作机制”。

四要强化数据安全,把握创新治理的严密性和合规性。要将数据资源进行科学管理,严防泄露及不规范使用,让数据发挥应有的价值和效用,也让群众更加信任和习惯城市大脑带来的治理新体验,从而提升政府公信力,更好推动政府数字化转型。

(作者系中共杭州市上城区委副书记、区长)

猜你喜欢
大脑习近平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