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山腰与山顶”升格展示 让记叙文更丰富

2019-12-10 07:59何传跃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19年37期
关键词:过程

何传跃

文题呈现

读下面的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人说生活的乐趣全在过程中,而目的只是在长长的过程之后一秒钟的高潮。如同登山,登顶那一刻固然可以狂喜,但攀登的过程也是能让人感到充实和快乐的。其实不论是在山腰还是在山顶,都有精彩的内容。山顶并非比山腰的景色美,在山腰至少还有一种向上的动力,一种向上的期望。

根据你对上述材料的理解,写出你个人的看法。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要抄袭,不得套作。

写作指导

这则引言式材料作文,首句就是材料的核心句,说的是生活的乐趣与“过程”与“目的”的关系。材料以登山设喻,认真分析“登顶那一刻固然可以狂喜,但攀登的过程让人感到充实和快乐”,以及“无论在山腰还是在山顶,都有精彩的内容”“山顶并非比山腰的景色美”等语句的内涵,该材料审题立意也就有了明确方向。考生写作时可参考立意:悠然享受过程之美;别让目的羁绊了心灵;换种视点天地宽。

此外,材料凸显的是“过程”这一关键词,因此要把“过程”作为命题立意的重心,但不可只强化“过程”而否定“结果”。

病文展示

享受过程之美

一年二十四节气中印象最深的是冬至,冬至,按照家乡的习俗是要吃饺子的,寓意是防止冬季严寒冻掉耳朵。父母工作虽忙,但从不买超市冷柜中的饺子,总是带我一起,体验亲手包裹温情的过程,就算我技艺不精,煮熟的饺子都开了口、露了馅,那也是种甜蜜的幸福,就像妈妈说的,那是因为我创造它的过程乐开了花。

虽然我现在已经是个大孩子了,但是在妈妈和面时仍会饶有兴趣地当个小朋友,看她灵巧的双手将面粉与水一点点混合,最终揉成一团散发着麦子香气的面团。发酵的过程是面团与时间的秘密,令我着迷。

面发好,我们洗净双手,准备包饺子。刚洗过的手碰到发好的面团,就像心中汩汩流过一道清泉,总令人惊喜与兴奋。妈妈将面团分成一小块,擀皮,爸爸端出调制好的馅儿,灵巧地一抹一合,一个圆鼓鼓的水饺就诞生了。看着家人忙碌,我也想学着包饺子,虽然每一年都是捣乱的那一个,但父母总是很乐意接纳我进入厨房。

擀皮的难度太高,我从来没有试过,倒是饺子,年年都会包上几个,但总是包得很奇怪,最后惹得全家人还有小饺子都开心地大笑。我很认真地托起一张皮,用筷子夹些馅儿,但总是很少——相比爸爸而言。所以,我的杰作总是“病怏怏”的,站在千军万马中一眼就被认出。妈妈擀皮的速度很快,擀一会儿就跟我们一起包饺子,她总是耐心地教我,怎样夹刚刚好的馅儿,怎样包住……

过程总是充满欢笑的,所以我不再在意结果。

饺子出锅时,果真又有几个“阵亡”的水饺,不用说,都是我包的。即使每次都不成功,即使最后的结果不是很理想,但看到手上的面渍,总有种心满意足的感觉。

想起每次包饺子时一家人开心的样子,我便想到妈妈爸爸小时候和家人包饺子的场景,也是其乐融融的吧,所以才能将这种舌尖上的幸福传承下来,在过程中注入美好与期许,把满满的感动与温暖带给我,而我也将带给我的孩子。

即便是煮烂的饺子,也愿你享受创造它的过程,结果只有一瞬间,过程才是最美的记忆,愿你采撷人生的过程而非只品尝最后的结果。

●病文诊断

作文通过包饺子这一事件来表达“享受过程之美”的主题,构思行文的方式是不错的,但整篇作文平铺直叙,没有做到详略得当,重点突出。记叙文,首先要考虑事件的完整性,考生没有将事件的整个过程很好地呈现出来;其次要考虑事件叙述的侧重点,人物的内心感受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展现,使得作文重点不突出,与“内容丰富”这一要求差之千里。

●升格建议

首先,考生要通盘考虑事件怎样展开,明确写作的重点在哪里,然后融入相关的描写手段,使内容充实起来。比如“包饺子”时可适当加入动作、细节等描写,以凸显人物形象;而看到“煮烂的饺子”时,则可以适当加入心理、对话等描写,凸显自己的感受。其次,在叙述中巧妙加入合理的描写方式,这是记叙文做到内容充实丰富最有效的手段。记叙文可以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但要注意议论、抒情应当与叙述有机结合,做到夹叙夹议、水乳相融,不能让抒情、议论冲淡了文体。另外,记叙文开篇应简明,不要太繞弯子,作文的开头段也要合理修改。

升格佳作

煮烂的饺子,温馨的过程

潘文慧

冬至,按照家乡的习俗是要吃饺子的。父母工作虽忙,但从不买超市现成的水饺,总要全家坐在一起,体验亲手包饺子的乐趣。我每次都参与,就算我包的饺子煮后都开了口,露了馅,那也是种享受,过程甜蜜幸福。

我是父母唯一的孩子,虽然现在已经读高中了,但真正亲自下厨给父母做饭的次数少之甚少。妈妈和面时,我就像一个小孩子似的站在旁边,饶有兴趣地看着妈妈的每一个动作。看她灵巧的双手将面粉与水一点点混合,松散的面粉很快就凝聚在一起,最终成为散发着麦子香气的面团,我也有了试一试的想法。

柔软的面团在母亲手中灵活转动,可在我的手里却很不听使唤。看着我笨拙的样子,妈妈毫不客气地笑了。“揉面要用手腕的力量,着力点在手掌的后部,不是五个指头呀!”妈妈指挥着,“揉面还要从里朝外赶,这样才能使里外均匀地融合为一体。”大约过了五六分钟,妈妈说差不多了,等一会就可以包饺子了。我不由想到《舌尖上的中国》中说的,等待发酵的过程是面团与时间的秘密,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快乐。

洗净双手,开始包饺子了。刚洗过的手碰到发好的面团,那种细腻与柔和就像心中汩汩流过一道清泉。妈妈将面团分开,搓成条,揪成一个个小剂子,然后擀皮。爸爸灵巧地一抹一合,一个圆鼓鼓的水饺就诞生了。擀皮的难度太高,我从来没有试过,倒是饺子,年年都会包上几个。我很认真地托起一张皮,用筷子夹些馅儿,可不是多了就是少了,常常是我一个都还没包好,爸爸三个甚至是五个已经完工了。尤其我的“大作”总是“病怏怏”的,在千军万马中一眼就能认出来,有的刚放下不久就咧开了嘴。

爸爸说:“不要计较包的好不好,享受过程最重要。看,把馅儿放中心,从边上向里捏,手要用劲,捏紧……”过程总是充满欢笑的,我不再在意结果。

饺子出锅时,果真我捏的水饺“阵亡”较多。爸爸调侃说:“这次的水饺吃着好香,功劳都在我家姑娘。饺子吃着香,汤水喝着香,要不是那些煮烂的饺子,哪有这样的滋味?”我笑了,妈妈也笑了,一家人其乐融融。

煮烂的饺子,让我享受到了创造的过程,带着满满的温暖与感动,定格为永恒的记忆!

●升格点评

修改后的作文,首先是在事件叙述中注重动作、语言描写和细节刻画,突显出人物与场景;在叙述事件时,能将过程交代清楚,合理过渡;开篇和文中过多的议论都作了修改,将议论合理融入事件叙述中,很好地起到了照应文题和揭示主题的作用;语言方面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更加生动形象。

猜你喜欢
过程
血脑屏障损伤在正常衰老过程中的作用
享受真实,享受过程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成长,就是成为自己的过程
由Rosenblatt 过程驱动的Ornstein-Uhlenbeck 过程的最小二乘估计
隶书的演变过程
签订过程
一点通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