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体育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影响

2019-12-10 09:26樊戍华
教师·中 2019年10期
关键词:校园管理体育文化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当前教学改革背景下,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教育者应从自身专业知识和思想政治教育经验出发,利用多元校园文化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文章以校园体育文化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结合实际,探究校园体育文化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的积极影响。

关键词:校园管理;体育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5-15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29-0007-02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各大高校越来越重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二者将对学生未来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学校需要紧跟时代发展特征,从校园体育文化角度人手,提高大学生综合能力,利用校园体育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交流互动,从而实现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一、校园体育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关系

分析校园体育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关系,二者相互区别,却又紧密联系。创建体育文化可以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保障,一方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着明显的阶级性和意识性特点,学生在接受教育的同时也会被有目的地强化规范性意识品质。校园体育文化可以对学生的心理素质和价值观念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其意识性可以让教学目的达成一致。另一方面,对于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说,校园体育文化为其提供了发展平台,学生可以在体育活动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体育运动是学生普遍接受的教育方式,各类运动可以满足学生对新技能和人际交流的心理要求,也会对学生的人格品质和交往能力产生积极作用。可见,思想政治教育是学校的重点工作,对学校发展教育事业起到引导作用,为校园体育文化活动提供了理论支持。[1]

二、校园体育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影响

(一)校园体育文化对学生起到价值引导的作用

体育运动深受人们的喜爱,人们不仅热爱体育运动形式,更热爱其中的体育文化。从奥林匹克精神到全民健身意识,体育运动已经从社会蔓延到学校范围内,无形中影响着学生们。每学期运动会上学生们的呐喊助威,赛场上的奋勇拼搏,学院篮球赛上的欢呼雀跃,各项集体比赛中学生们的通力配合,这些都会让学生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和充沛的状态。由此可见,校园体育文化能够培养学生乐观的价值取向,也可以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2]

(二)校园体育文化拥有心理调适功能

学生刚步人大学校园,难以立即适应学校生活,大多数学生的心理水平依然保持在高中阶段,对事物的认知程度比较低,导致很多学生缺乏参与课余活动的兴趣和爱好。不仅如此,繁重的课业压力和就业压力会让学生产生心理负担,如果不能对学生及时进行心理辅导,学生又没有找出压力宣泄的方法,将会造成其心理层面的问题,如性格孤僻或心理扭曲等。利用校园体育文化可以弥补过去传统教育中的不足,帮助学生调节心理问题,另外,体育文化拥有心理疏导功能,有利于实现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不仅如此,校园体育文化还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学生科学生活方式的培养有着积极影响。

(三)校园体育文化有利于学生塑造人格

一般情况下,人格指的是一个人的显著性格特征,也是性格和行为习惯的结合,更是思想道德品质的重要体现。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就是推动学生塑造人格品质,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保持良好的思想道德观念,在今后的社会生活中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校园体育文化活动的开展能够帮助學生塑造人格,体育活动常常以团队合作为主要形式,无论是排球还是足球,学生们需要组成团队相互合作,在活动中拼搏向上,在紧张刺激的氛围中营造良好的塑造人格的环境。不仅是团队型体育活动,田径赛跑也是一样,学生参加比赛,在比赛中培养自身顽强的毅力,也有利于塑造自身人格。校园体育文化中渗透着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影响,可以为体育文化活动注人活力,学生在活动中会尊重对手,爱护队友,并在公平的规则下完成比赛。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同时会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对思想政治学习有着深刻的理解。

学校体育比赛中往往会有“体育道德风尚奖”,此奖项的设置就是立足于思想政治教育。对比赛参与者在比赛中的道德风尚情况和文明表达行为进行综合比较,最终为学生授予这个奖项。可见“体育道德风尚奖”是我国校园体育文化活动的价值体现,学校在关注学生体育运动水平的同时,将思想政治教育植人其中,能帮助学生塑造积极向上的人格。

三、校园体育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方式

(一)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互动

1.物质文化互动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有一部分内容和体育物质文化重叠,如道德情操等内容。所以为了实现大学生的健康发展,就要以校园物质环境为前提。对此,加强物质文化互动的有效建议如下:一是加强外观性互动。体育物质文化具有外观性特点,通过外观性互动可以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拥有饱满的热情,在体育竞争中拥有自信心。二是加强实用性互动。体育物质文化除了拥有外观性特点,还有实用性特征,它能够引导学生利用体育运动满足自身对运动的需求,学生在运动的同时可以强身健体,还能够激发想象力与创造力,使自己能够朝着积极的方向进步。[3]

2.精神文化互动

与体育物质文化互动相对应的是精神文化互动。在大学校园体育文化结构中,校园体育精神文化蕴含着文化主体的认知成分、情感成分、价值成分、理想成分,其中的体育观念、体育精神又是大学校园体育文化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精神文化能够让学生在积极向上的氛围中进行体育锻炼,这种互动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通过体育道德观念和教育,引导学生树立理想,以此激发学生体育锻炼的热情。体育精神文化互动可以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改进教育方法,为校园体育文化填人新的内容。不仅如此,校园体育文化内容的丰富也会从多方面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进步。

教师可以在体育教学中进行行为规范教育。一般情况下,大学体育课教学都在体育场和体育馆中进行,教学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活动内容也较为广泛,如果没有规范限制,教学活动也会很难进行。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对集合整队、队列练习与变化明确具体要求,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达到一定运动量,以此促进学生身体发育,通过不同的措施引导学生按照计划完成组数,并在规定时间范围内学会哪一种技巧动作。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完成教学任务,还会让学生得到行为规范教育,明确学习中的纪律与规范。学生参加了有组织、有纪律的体育活动后,教师的培养任务也会更加容易,学生的组织纪律观念更加明确。体育教师还应在课堂活动中把握教学规范性特点,注重对学生的着装检查,队列训练时强调口令服从问题,要求学生按照公正准则进行比赛等。

(二)在校园体育文化中推动爱国主义教育

当前很多学生拥有幸福美满的家庭,生活条件较好,导致其安于现状,忘记了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性。学校应在校园体育文化活动中对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让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拥有良好的建设平台。教师要认识到学习环境的重要性,将爱国主义教育思想融入课堂中,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明确学生思维活跃性,抓住学生对新鲜事物接受能力强的特点,展开校园体育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互动。

很多学生在学习中对体育赛事感兴趣,无论是奥运会还是世界杯,都会引起学生的关注。相关运动员也是学生关注的焦点,教师可以借此机会,让学生在关注比赛的同时感悟运动员身上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责任意识,以此教育学生,让学生参与校园体育活动时也要保持这份爱国情怀。在榜样作用带动下,学生会效仿榜样的行为和内在品质,潜移默化地形成了爱国情怀。[4]

(三)通过校园体育文化激发学生进取精神

在当前高校教育中,学生们自尊心比较强,希望自己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都可以得到他人的尊重,也希望采用特定方式展示自己的价值,获得他人的认可。这种方法虽然可以使人积极向上,却也会让学生走向极端,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格外重视这一点,应以此为基础对学生进行正确心理引导,让学生客观看待该问题,激发学生的进取精神。

对于学生来说,校园体育文化有着积极的作用和影响,能够让学生产生从众心理,认清自己的真实价值,从而改变节奏,激发进取精神,形成发展观。思想政治教育应将思想政治内容和校园体育文化相结合,通过二者的互动,为学生身心健康奠定基础。高校体育文化建设需要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才能与时俱进,为了激活大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的生命力,可以整合校园媒体,加大体育知识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宣传力度。新形势下,校园媒体应始终服务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始终为高校素质教育服务。体育是一种文化现象和文化活动,是构成健全人格中的一个基础性的因素,是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必须具备的前提条件,这是现代体育观的思想。学生通过宣传明确体育文化活动的现实意义,进而培养自身的积极进取精神。

(四)利用校园体育文化推动人格塑造和集体主义教育

在过去的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会将理论内容灌输给学生,让学生自我领悟。但是很多学生难以将学到的内容转化为实际能力,理沦内容最终毫无实践作用。因此,为了健全大学生的人格,学校应将校园体育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推动学生自身发展。很多学生进入大学后不热爱运动,上课时间在寝室睡觉、打游戏,不爱参加各类比赛,这对学生的自身发展十分不利,学生体重逐渐超标,这也是不健全人格的体现。

总而言之,在当前大学校园中,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园体育文化活动呈现出相辅相成的关系,二者缺一不可,能够相互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需要明确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园体育文化的关系,在教学活动中通过二者的互動,起到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作用,发挥校园体育文化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影响,为大学生身体和心理健康发展提供平台。

参考文献:

[1]徐金芳.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的影响[J].当代体育科技,2018,8(22):103,105.

[2]张磊,付星星.新形势下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17(20):112-113.

[3]李爱国,邹平.校园体育文化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路径研究[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8,3日(4):119-121,130.

[4]孙颖.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互动的策略[J].知识经济,2018(3):140-141.

作者简介:樊戍华(1982-),男,陕西渭南人,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学生管理、党团建设。

猜你喜欢
校园管理体育文化思想政治教育
试析我国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