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新生心理适应不良咨询案例分析

2019-12-10 09:26陈铁军
教师·中 2019年10期
关键词:合理情绪疗法

摘要:大学一年级新生鲁某因不适应大学生活而自卑、多疑、焦虑、绝望,诊断出属于一般心理问题。文章作者确立咨询目标,通过合理情绪疗法帮助其正确认识自我,树立信心。经过咨询谈话,来访者的自卑、多疑、焦虑症状消失,开始积极面对大学生活,达到了咨询预期目标。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合理情绪疗法;咨询案例

中图分类号:G448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8-30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 29-0015-02

一、一般资料

来访者:鲁某,女,18岁,大学一年级新生,身高158cm,出身陕西农村家庭,家境一般,父母为农民,均为小学文化,家族无精神疾病史。1岁学会说话,8岁上小学,18岁考上大学。上学后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做任何事情都严格要求自己,自尊心很强。上高中后出现轻度神经衰弱,有失眠症状,有服药、输液史。

二、主诉和个人陈述

(一)主诉

和大学格格不人,很难融入集体生活。不管是在身体上还是在艺术素质上和同学差距大,感觉同学用异样的眼光看待自己,对大学和人生比较迷茫。

(二)个人陈述

鲁某向笔者陈述了几个严肃而沉重的话题:①人为什么要活?人追求了一生是为了什么?②我为什么会活在这个世界匕?我活着又是为了什么?③他们为什么都可以开心地笑,而我只是想哭?并且他们都不叫苦叫累,还喜欢把我当一个病人看?④在这个世界上,很少有人断定我有病,但他们都说我有病,为什么?⑤他们为什么上大学,我又为什么上大学?只是为了一种责任吗?⑥为什么每次我的最低目标都达不到、实现不了?⑦迈进大学的第一步我就失败了,我面对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却在做逃兵。失败了我很不甘心,就相当死亡来临的时候想逃生一样。但又没办法,因为噩梦还在继续,多想不曾在这个世界t存在过。

三、咨询师观察

该学生从开学到现在不到十天的日子中,已经有心理问题的迹象。日本著名心理学家森田正马教授认为,神经症患者“想长寿,想超脱,想得到赞扬,想向上发展”等欲望非常强烈,森田将这些欲望统称为生的欲望。这些生的欲望是每个健康人都有的。有所不同的是,健康人都是建设性地利用这些欲望。而因为某种契机,部分人一直外向的用于学习和工作的能量或生的欲望方向改变了,指向了自己的身心,并为之所困,就会产生一定的心理问题。该学生希望融入集体的想法以及想表现自己的美好愿望与周围环境的落差使其发生了心理冲突。面对新的人际关系和新的环境,该学生没有积极地面对现实,没有正确归因,而是过分地埋怨自己,为之所困,变得自卑、失望、焦虑。

四、评估与诊断

(一)心理状态的评估

资料来源翔实可靠。鲁某的身心表现为身体过度虚弱,不能劳累,不能较长时间看书学习;神经衰弱,经常头痛、头晕;身体的虚弱对其思想造成负担,带来思想包袱;不能悦纳自己,感觉别人都是白天鹅,对自己求全责备,敏感,想问题钻牛角尖。

鲁某智力正常,有想改变自己的愿望,愿意接受咨询帮助,努力养成一种平常人的心态。笔者想送给鲁某一句话: “成功的真正内涵不在于实现了某种概念,成为外界所期望的某种人,而是遵循自身的朴素本性,按照自己独特的能力为社会带来新的财富。”

(二)鉴别诊断及依据

首先,与精神病相区别:来访者没有明显的精神异常,没有脱离现实的妄想现象;其次,与神经症相区别:来访者主要的心理冲突是理想与现实环境的不适应,不能悦纳自己,自卑、不自信,对前途迷茫,感觉与现实落差大,这说明其心理现状与身边环境直接相关,它不同于神经症在心理冲突上的表现,因此可以排除神经症;再次,与严重心理问题相区别:因为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导致不自信,甚至绝望,其情绪问题是有因而发,属于典型的挫折心理,是一种挫折后的绝望心理,其不良情绪在相当程度的可控范围内,没有失去理性控制的现象,所以不属于严重心理问题。

根据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对鲁某进行心理测验的结果为标准分:55分;根据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Anxiety Scale,SAS)进行心理测验的结果为标准分:58分。来访者的问题主要存在以下方面:轻度神经衰弱,不合理信念和态度导致情绪不稳定、失眠;人际交往障碍,自卑、不自信、情绪低落;认知偏差,对问题的看法较为偏激。

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属于对外界适应不良以及受挫后的不自信和绝望心理。

(三)引起来访者心理问题的原因

生物原因:来访者鲁某,轻度神经衰弱,有失眠症状,有服药、输液史。

社会原因:①身边的同学和环境变化大,自身不适应;②由于自身认知因素导致社会支持的获得感不强;③大学新生来自不同地域,成长环境不同,家庭背景、性格差异大,对新环境的适应力不同,需要学校和家庭的特别关注。

心理原因:来访者存在认知偏差,对问题和现象不能正确归因,不能正确处理人际关系,进而产生心理矛盾,出现自卑、不自信、封闭、焦虑、绝望等心理现象。如感觉其他同学综合素质好,和他们格格不人;我的家境不如她们,她们一定笑话我,嫌我土里土气。

五、咨询目标

具體目标:改善认知,帮助来访者进行正确的归因分析;指导来访者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生活,改善睡眠;减轻自卑感,缓解烦恼的情绪,树立自信心。

近期目标:引导鲁某认识到个人的情绪是主观因素造成的,自身目前现状是不合理的归因和理念造成的,是自己对环境的认识偏差导致的。改变鲁某的不正确认知,形成良好的认知理念。

长期目标:帮助来访者学会正确归因,完善人格;增强来访者的人际和环境适应能力,学会自我管理,提高自我调控能力。

六、咨询方案的制订

(一)主要咨询方法和原理

针对鲁某的实际,采用艾利斯的合理情绪疗法,该疗法是一种认知定向疗法。它的主要观点是人们的不良情绪和心理问题是由对外部唤起事件的不合逻辑的思考或不合理的认知引起的,而不是由唤起事件本身引起的。个体认知系统对唤起事件的不合理评价是导致不良心理的根本原因。因此,该疗法能帮助鲁某建立正确认知,通过更理性的思考树立自信、摆正心态,实现正常的认知和生活。

主要通过四个阶段进行治疗:第一阶段是诊断阶段,即利用理性情感治疗理论对来访者的问题进行分析和判断,找出引起不良情绪的外部诱因(诱发事件),让鲁某说出对诱发事件的个人评价及不良情绪的现实表现;第二阶段是领悟理解阶段,进一步向鲁某说明她不合理的认知和评价,并对合理信念做出相应解释,让鲁某认识到是由于自己不合理的认识引起了目前的不良状况;第三阶段是帮助鲁某改变认识,纠正她的不合理观念,从而减轻症状;第四阶段是强化阶段,帮助鲁某重建新的认知模式、思维方式以及情绪反应模式。

(二)确定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向鲁某说明咨询师和来访者在咨询过程中各自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咨询师保守来访者的秘密,尊重来访者的人格,认真履行相应职责。鲁某要配合咨询师如实提供资料,真实反映自身情况,遵守预约时间。

七、方法和原理

主要运用阳性强化法和合理情绪疗法,帮助鲁某在现实中学会正确归因,正确看待和评价外部事件,建立积极的情绪和行为反应模式。

第一次咨询:①坦诚交流,了解和收集鲁某的相关信息和资料;②进行心理测试,并对结果进行分析;③向鲁某说明其心理现状和治疗方案;④分析产生目前情况的原因,取得鲁某及家长的认同;⑤确定咨询目标,向鲁某解释治疗方法和原则,鲁某及其家属表示同意接受治疗。

第二次咨询:利用合理情绪疗法,帮助鲁某理解、领悟和认识到,引起情绪困扰的不是外界因素,而恰恰是自己的认知。只有改变了自己对外部事件的评价态度,才能改变情绪困扰和心理现状。要求鲁某的家长和教师在日常生活中采用阳性强化法以帮助鲁某树立自信,建立积极的行为反应模式。根据鲁某的情况,家长和教师要巧用肢体语言,表达鼓励。

第三次咨询:与鲁某的父母讨沦了阳性强化法的实施效果。鲁某反映同学和老师很好相处,没有歧视她的言行,这让她感觉很好;自己也愿意和同学交流,表达自己的想法了。

第四次咨询:通过与来访者回顾整个咨询过程中每次取得进步的环节及由此获得的收获,与来访者一起对整个咨询的效果做了评估。鲁某从情感、学习效率和人际交往三个方面总结了这一时期的变化,梳理了有益的经验和思考结果。

八、咨询效果评估

(一)自我评价

情绪比以前好了许多,感觉心情轻松多了,睡眠也好了许多。开始积极参与学校活动,感觉到同学都很友好,與同学相处感觉融洽了许多,老师和同学给了自己很多机会表现,很有成就感。

(二)第三方评价

鲁某的父母反映,经过这段时间的咨询后,鲁某的情绪转变很大,生活中阳光了许多,能积极面对生活,愿意和他们分享在学校和生活中的经历。教师也发现她开朗了很多,对事物的评价也客观了许多,不再偏激,有时遇到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也能积极寻求帮助。

(三)社会效益

鲁某树立起了自信,建立起了良好的认知和情绪反应模式,积极处理和同学的关系,和师生的交流顺畅,班级氛围和谐了许多。

参考文献:

[1]郭念锋.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三级)[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2]周璐.合理情绪疗法治疗大学生心理适应问题一例[J].校园心理,2018(3):245-248.

作者简介:陈铁军(1969-),男,陕西渭南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合理情绪疗法
一例择校生适应困难的案例咨询报告
一般心理问题的咨询案例报告
一例一般心理问题的咨询案例报告
ABC情绪理论下一例高三女生考试焦虑的心理辅导
“合理情绪疗法”在引导学生交往行为中的运用
浅析高校生命教育视域下大学生抑郁情绪的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