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外联动视域下少数民族学生党员的培养路径

2019-12-10 09:28巩晶骐
学理论·下 2019年11期
关键词:学生党员探索

摘 要:创新探索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党员培养模式,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少数民族学生党员培育体系,是新时代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通过对当前培养少数民族学生党员的现状及问题进行分析,阐释做好少数民族学生党员教育培养的重要现实意义,尝试构建少数民族学生党员培养的合理模式,为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党员的培养提出对策及建议。力求通过内外联动,提升新时代少数民族学生党员育人质量的最大效能,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关键词:内外联动;学生党员;三面帮辅;探索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9)11-0108-02

进入新时代,为了满足我国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日益增长的人才需要,在国家内地高校支援少数民族工作的部署下,越来越多来自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学生在内地高校学习生活。少数民族学生党员是少数民族学生群体中的先进分子,深刻领会少数民族学生党员培养的战略意义,做好少数民族学生党员的培养工作,是新时代背景下维护祖国统一和社会稳定,发展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客观需求。

《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党建工作标准》党员发展原则中指出“注重发展边疆少数民族优秀学生党员,在坚持标准的前提下给予倾斜政策”。构建少数民族学生党员培养模式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实效的重要保障,在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培养中占有十分重要地位。少数民族学生党员培养模式的构建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需要围绕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自身实际和教育特性,本着“以学生为本,促党建发展”的理念来构建合理培养体系,发展合格和可靠的少数民族学生党员。

一、培养少数民族学生党员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1.党性修养不够,缺乏系统学习

由于边疆少数民族学生在来内地高校读书前在语言、文化等背景方面存在的差异,虽然入党的积极性和热情很高,但对党的认识和对入党问题的理解存在欠缺,在党的基本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学习上缺乏集中、系统的规划,无法将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很好地结合,导致自身的政治站位不高,政治意识不强,政治高度不够。

2.宗教认识不足,思想意识模糊

少数民族学生的生源地多属于有宗教信仰的地区,他们的思想和行为难免会受到本民族宗教的影响,由于学生对信仰宗教的概念易混淆,导致一些学生不能正确认识、理解马克思主义和宗教唯心主义的区别,也不知道普通高等学校在宗教信仰问题上的教育管理制度,使得个别少数民族学生存在思想动摇期和不确定性,进而在入党教育的引导上往往会出现不知所措的情况。

3.学业成绩较差,影响推优入党

当前,高校在拟发展学生党员时,除了要求学生具备合格的综合素质外,普遍对学业成绩也有着明确要求。但目前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基础相对薄弱,虽然自身已经很努力在学习,但是仍距学生党员的学业成绩要求有差距,导致部分相对优秀的少数民族学生因学业成绩问题而失去推优资格,非常可惜。

二、做好少数民族学生党员教育培养的现实意义

1.培养少数民族学生党员是实现地区稳定、民族团结进步的强大助力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高校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中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基地,少数民族大学生更是维护地区和平稳定、巩固民族团结的中坚力量。高校培养的少数民族学生党员,可以更好地引导少数民族学生党员发挥维护民族团结的作用,自觉抵制境外敌对势力的非法攻击渗透,将自身发展与民族复兴紧密相连,荣辱与共。

2.培养少数民族学生党员是提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的必然要求

通过对少数民族学生入党培训期间的教育,在学生中讲好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故事,让少数民族学生明确掌握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理论、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让少数民族学生从内心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认知,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可,深化对中國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使少数民族学生自觉地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信仰者、忠实践行者和积极传播者。

3.培养少数民族学生党员是进一步培养优秀干部、发挥模范作用的重要途径

在内地高校就读的少数民族学生是积极上进、渴望进步的优秀青年,这些青年都将是建设民族地区的骨干力量。做好少数民族学生党员的培养工作,也是发展优秀民族干部的重要途径。通过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入党教育、培养,使其进一步成为具有较强的纪律观念和规矩意识、遵纪守法、为人正直、作风正派、廉洁自律的干部储备人才,为未来少数民族地区建设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重要保障。

三、构建少数民族学生党员培养的有效对策

针对少数民族学生希望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问题,在充分肯定、赞扬少数民族学生积极性的同时,要尽可能地合理规划与教育引导,争取让更多的少数民族学生早日成为优秀的中国共产党党员。为此,可以探索打造覆盖少数民族学生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面帮辅”的党员教育、培养、发展“新”模式——“三面帮辅”。

1.思想帮辅

针对少数民族学生党性修养不够,对党的理论缺乏正确认识,且在宗教信仰方面的思想认识存在模糊等问题,要突出关键少数,查找政治偏差,进而展开思想帮辅。首先,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学生的头脑,根据最新的党章党规进行启蒙教育引导,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进一步坚定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信念。其次,明确告知少数民族学生《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43条中规定“学校应当坚持教育与宗教相分离原则,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在学校进行宗教活动”,并教育、告知学生我们党坚持的是马克思主义唯物思想,而宗教属于唯心主义,两者是矛盾、冲突的,作为一名合格且有意愿成为党员的少数民族学生是不应当有宗教信仰的,这样才能增强在宗教问题上的辨别力,科学、正确地认识宗教观。最后,紧盯意识形态主导权,针对个别学生在重大原则问题和大是大非面前存在的错误偏差,要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地给学生指出对错,及时纠偏。把教育成果转化为坚定理想信念、忠诚履行学生义务的思想自觉和实际行动。

2.学业帮辅

针对少数民族学生存在的学业成绩导致的入党较难问题,高校可以尝试成立少数民族学生学习帮辅班,聘任品学兼优的汉族学生来采用“一对一”的形式帮辅少数民族学生解决学业困惑,以此来提高学习成绩、增强学习信心。同时,制定少数民族学生入党学业成绩考核标准,将上课考勤、学习态度、学习成绩提高幅度纳入考核内容中,确保那些入党热情高、积极上进的少数民族学生有入党的机会。

3.实践帮辅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少数民族学生普遍缺乏实践历练,因此要结合他们的自身特点搭建实践平台,培养他们的大局意识和担当意识,增强入党的决心和信心。高校可以积极组织少数民族学生观摩高年级党支部预备党员转正大会,要求他们撰写入党志愿书和思想汇报书,并由优秀的学生党员审阅、批改,以此提高写作水平和思想认识。同时,要紧密围绕党的政治建设,以党建活动为抓手,在党风廉政建设教育月和重大纪念日中,积极组织、鼓励少数民族学生参加廉政知识答题、廉政故事演讲比赛、校园红歌大赛、观看爱国教育电影等活动,带领少数民族学生参观红色教育基地、参与敬老院关爱公益服务、参加边疆支教社会实践,增强党性修养和实干能力。

四、少数民族学生党员培养模式的思索建议

1.精准引导少数民族学生树立入党目标

由于少数民族学生自我认识的性质、水平制约着自身发展,学生工作者要多与学生接触,全方面了解和尊重少数民族学生的性格特征、兴趣爱好、文化素养、学业情况、风俗习惯,为少数民族学生在入党问题上答疑解惑,打消思想顾虑,帮助少数民族学生正确认识入党问题。同时,学生工作者应成为少数民族学生的入党“向导”,承担好学生入党的主体责任,有针对性地进行入党启蒙教育,把握好意识形态等重大问题,澄清模糊认识,增强其入党意愿,促使其能积极主动地向党组织靠拢。

2.积极激发少数民族学生的入党潜能

思政教育者要发挥正面效应,鼓励少数民族学生积极向党组织靠拢,要围绕学业成绩、思想意识、心理状态、做事能力、奉献精神等方面发现和培养少数民族大学生骨干。以培养少数民族学生党员的主体性为目的,将外部的推动力量转化为学生自我努力的动力,充分发挥他们自身的能力,从而有效激励学生积极入党的潜能。

3.努力构建少数民族学生入党培养机制

少数民族学生入党的长效机制是增强其入党的实效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才成长的重要保障。要针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入党问题统筹规划,充分分析学生自身特点,以“问题”为导向,有针对性地制订入党积极分子培养的工作方案和工作计划。建立一套科学、全面、有效的少数民族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考核体系,在考核程序上和考核方法上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量身定做考核内容和标准。同时,要发挥调节、控制、优化少数民族学生党员发展的基本功能。

少数民族学生肩负着新时代维护民族團结、促进民族地区繁荣发展的重要使命。构建有针对性、实效性的少数民族学生党员“三面帮辅”培养模式,做到守土有责、成为学生的知心人,做到守土负责、成为学生的热心人,做到守土尽责、成为学生的引路人。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去帮助少数民族学生在校健康成长成才,让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学生成为光荣、优秀的中国共产党党员,使其成为建设祖国和维护民族团结进步的骨干中坚力量。

参考文献:

[1]梁耀明,王长明,何勤英.同伴影响视域下大学生入党机制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12).

[2]吴建章.基于高校辅导员视角的大学生党建工作研究[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8(12).

[3]朱静娜,马爱杰.论民族高校培养少数民族学生党员队伍的机制[J].学理论,2017(7).

[4]畅军亮.习近平民族观与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培养[J].思想教育研究,2016(12).

收稿日期:2019-06-19

基金项目:陕西省2018年高校辅导员工作精品项目《新时代内地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P2P”学业帮辅模式探索——基于西安理工大学“同携手·新疆梦”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学习帮辅班的实践》(2018FXM02)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巩晶骐(1990-),男,陕西西安人,助教,从事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学生党员探索
新时代高校学生党员评价体系研究
新形式下加强高校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路径探析
学生党员培养教育现状与对策分析
全面从严治党视角下的高校学生党员管理路径刍议
论高校学生党员模范作用发挥
论民办高校学生党员的培养理念及其价值研究
创设探索情境,让学生在“探”中“学”
面向小学课堂教学的智能闯关游戏设计思路
社会转型期行政权控制的路径探索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